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21:23:16

关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杨吉华

内容提要: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科建设是文化产业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迅速,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存在着“虚热”隐忧。解决专业建设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理论、师资、教材、实践课等方面的建设,同时更需要一种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从长远看,有必要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名称改为“文化经营与管理”专业。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 专业建设 文化经营与管理

当前我国高校最热门的专业非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莫属,最有争议的专业恐怕也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目前圈内有两个似乎相悖的共识:一是认为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有潜力的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大有可为。二是认为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育出现了虚热,问题很多,前景堪忧。有意思的是,表示乐观的主要是目前活跃在我国文化产业理论战线的专家学者;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一线教师们则对专业发展表示了深深的忧郁。本文就这一问题做一些探讨,以求教于专家。

一、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笔者参加了国内几次文化产业论坛和学科建设会议,在与专家和老师们交流的过程中,听到的最多的还是对专业前景的担忧,所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理论体系不成熟。我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取得了重要成果,但理论体系尚不成熟。表现在:“文化产业”概念界定不统一,内涵外延模糊,学科范畴杂乱,学科定位不清晰,研究对象不明确,基本构架混乱等。理论不成熟与产业的不成熟有关。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只

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有的行业如网络媒体、数字出版、网络游戏在我国的出现还只有几年的时间,产业的不成熟决定了难以产生成熟的产业理论。

2、培养目标庞杂。目前在全国有几十所公办院校和众多的民办高校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这些学校大多依托本校已有的资源和市场需求设置培养目标,如经纪人、会展、文化资源开发、新媒体、文化产业投融资、文物修复等。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名称来,就笼统以“文化创意”而涵盖之。正可谓“杀猪抹脖子捅屁股各有各的道”,煞是热闹。在一些人眼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个时髦的专业,什么东西只要与文化沾上点边就身价倍增。有的艺术院校对文化产业专业招生中按艺术类收费,有借文化之名圈钱之嫌。

3、教材建设落后。一套定型成熟的教材是专业成熟的标志。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严重滞后,还没有权威的、被广泛认可的教材。许多学校都在编写自己的教材,导致重复建设,内容雷同,没有特色,东拼西凑。有的教材学术性太强,可读性差,学生反映看不懂,不愿意看,不适合做本科生教材。有的教学计划中开设的课程,后来却发现找不到教材,只好用一些相关的教材代替。

4、专业师资匮乏。从师资情况看,真正合格的教师不多。大多数教师是从文学、文化学等专业转来的。他们的学术背景和教学经历主要是过去的文史哲方面,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质上是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要授管理学学士学位,所以这些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显然难以适应专业建设的需要。许多教师没有实践经验,而那些具有经济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又缺乏必要的文学艺术素养,不懂得艺术创作的规律。这就导致学文学的不懂经济;学经济的不懂文化的情况。这种师资结构显然对专业建设是不利的。

5、理论与实际脱节。目前在文化产业管理本科四年学习中,前两年是所谓的通识教育,后两年是专业教育。但由于教师、教材等原因,目前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仅有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不能解决深层次问题。学生毕业后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难以达到要求。一些学校课程设置陈旧,课程开得太多,只要能想到的课都想开,教学仍然是承传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方式,没有案例教学,养成了学生不愿动脑动手的习惯。有

的与会专家明确表示,如果他是企业老总,招聘人才就不会考虑要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出身的学生,因为他们学的太杂,什么都学,什么都没有学好,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6、学生就业困难。文化产业专业招生的“热”相比,该专业的就业却没有热起来。据悉,去年广东某高校文化产业管理系的毕业生,在文化产业领域内就业的比例仅为15.4%,而今年这一数字又下降到了14.6%。大部分都改行从事其他领域的工作。在记者采访的某个院校,2008年毕业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除去考研的1/3外,剩下的都面临着找工作的压力,而目前签约率并不高。“很多文化企业干脆就不知道这个专业,感觉上文化产业在国家这个层面上挺热,但是在企业这里似乎还没热起来。”一位老师解释道。

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

由于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上述问题,许多老师对专业前景感到担忧,有的老师甚至做出了“文化产业”是伪命题的结论,认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能不能长期存在都是疑问。

从笔者调研和各高校文化产业教师交流的情况看,上述问题确实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笔者认为,对专业发展现状有清醒的认识是必要的,但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过分悲观是没有必要的。

首先,一个新专业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有一个摸索阶段,它的成长成熟也需要有一个过程。人们对于新专业存在这样那样疑惑也是很正常的。可以说没有一个新专业在开始起步时不会遭到人们的怀疑,面临许多困惑。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了许多新专业、新学科,这些专业和学科在开始出现的时候也没有被人们真正了解和接受,有的还受到冷嘲热讽,但结果它们都站住了脚,最后成了被人们热捧的显学。没有多年的磨合,是不可能达到成熟的。这是科学发展的规律,也是学科成长的规律。

其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有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和需要。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我国未来的支柱产业。据统计,2006年我国文化产业产值

高达5123亿元,在GDP中占2.45%,文化产业从业人数达1132万,文化产业增长速度为17.1%(高于GDP6.4个百分点),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经占到当年GDP的10%左右。中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表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制定了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促进本国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在中国获得了身份认同这是毫无疑问的。从世界范围看,没有哪一个国家不高度重视的产业,各国都纷纷制定产业政策促进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本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个大背景是不容怀疑的。专业总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适应现实需要应运而生。任何一个新专业、新学科的出现都是这样。既然文化产业大发展,就需要大量受过专业训练的产业人才和成熟的理论作为先导,专业教育就必不可少。

至于新产业和新专业取什么样的名称是可以斟酌的,出现争议也很正常。从实践层面上说,目前我国业内流行的称谓主要有“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产业”三种。笔者认为,“创意”作为一种意识活动涵盖一切领域、一切产业、一切部门。所有行业的所有产品的设计、生产、制作、流通、营销等环节都有一个创意问题。如果采用“创意产业”这个术语,显然与我们专业设置的初衷不相符合;“文化创意产业”这个词叫起来好听,一些专家学者对这个称谓情有独钟,许多省市在其官方文件里也将原先使用的“文化产业”改为“文化创意产业”,可是仔细琢磨也很有问题。什么叫“文化创意”?是特指文化方面的创意,还是“文化”加“创意”?如果是指文化方面的创意,那么什么是“非文化创意”?如果一切创意都是文化的,那么加一个“文化”定语有什么必要?笔者认为,作为实践需要,地方政府将文化产业改称为“文化创意产业”显然是有用意的。但作为学术范畴,这个概念显然有失严谨。就目前使用的三个主要范畴而言,笔者认为还是“文化产业”比较科学。我们将“文化产业”限定在生产、经营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而不涉及无边无际的非文化产品的创意和经营活动。这就为我们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划定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可以把握的边界。

当然,从专业教育角度讲,“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这种名称也不是没有缺陷。它没有包含大量公益性的文化行为和文化活动,没有涵盖非文化企业和非文化组织里的文化活动,这对教学和学生就业是有局限性的。更重要的是,对该专业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关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杨吉华 内容提要: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科建设是文化产业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迅速,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存在着“虚热”隐忧。解决专业建设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理论、师资、教材、实践课等方面的建设,同时更需要一种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从长远看,有必要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名称改为“文化经营与管理”专业。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 专业建设 文化经营与管理 当前我国高校最热门的专业非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莫属,最有争议的专业恐怕也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目前圈内有两个似乎相悖的共识:一是认为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有潜力的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大有可为。二是认为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育出现了虚热,问题很多,前景堪忧。有意思的是,表示乐观的主要是目前活跃在我国文化产业理论战线的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