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昌二中2012届下学期高三地理特训题七
都昌二中2012届下学期高三地理特训题七
制卷 余显银
读某城市社区在某年的人口(分年龄)移动状况统计图,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图回答1—2题。
1. 据图判断,该社区增加人数最多的可能是
A.医院看护工 B.高科技人才 C.建筑工人 D.幼儿园教师
2. 从社区(分年龄)人口移动状况看,该社区最可能属于城市地域中的哪个部分
A.郊区 B.文化区 C.行政区 D.中心商务区 兰州水车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图中箭头表示水车旋转方向根据资料完成3、4题。
3. 当连接水车的输水道将水输往西南面的农田时,此河段的水流方向是 A.自西向东流 B.自东向西流 C.自西北向东南流 D.自东南向西北流
4. 一年中,当河水位低于水车轮时,水车不能够发挥提水作用。此时,也是该地 A.水土流失严重的时候 B.沙尘灾害严重的时候 C.粮食收获的时候 D.经常烧土炕取暖的时候 某一近似圆状丘陵,现沿最高点、最高点向南、向北200米作三条东西的剖面线,其结果如下图所示.读图后回答7~8题.
7.在丘陵东、西、南、北四坡中,坡度最大的是、
A.东坡 B.西坡 C.南坡 D.北坡、 8.该圆丘最可能位于
A.内蒙古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黄土高原 D.四川盆地
右图为某观测站某年8月1日至3日雨量及河流水文过程线图。读图,回答第5~6题。
5.该河段易出现险情的时间为
A.8月1日6时至12时 B.8月1日9时至8月2日18时 C.8月2日6时和8月3日3时 D.雨停后15小时至36小时 6.未来在相同降雨状态下,如果图中 水文过程线 A.洪峰水位升高,可能是由于上游大量退耕还湖 B.洪峰水位降低,可能是由于下游修建大型水库 C.洪峰点向右偏移,可能是由于上游植被恢复较好 D.洪峰点向左偏移,可能是由于下游开挖泄洪通道
下图为杭州(30°N )某地某座山峰的等高线示意图 (单位:米),甲、乙为两处风景区,沿虚线 L1坡角为 30°,L2坡角坡角为45°.读图,回答9-11题
9.不考虑天气因素,一年内甲地正午太阳辐射最强的日期最可能为( ) A.6月下旬 B.10月初 C.11月中旬 D.12月中旬 10.不考虑天气因素,元旦这一天乙地天气因素
A.上午无日照 B.正午无日照 C.白天都无日照 D.白天都有日照
11.在两个风景区中,夏天游客多选择乙地看日出,对在两个风景区中此解释不合理的是 A.乙地位于甲地的西北,日出更早 B.乙地海拔更高,视野更开阔
C.甲地海拔低,凌晨冷空气易集聚,大雾天气多 D.夏天日出东北方,乙地观看日出视线更佳
12.(26)读我国某区域及一月0℃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生物资源丰富,简析其自然原因。(8)
(2)比较R1、R2河段流速和流量的差异,并说明判断的理由。(10分)
(3)简析古汉中在历史上的交通地位。(8分)
13.读下面两幅图(图16),回答有关问题(20分)。
甲 乙
(1)读图甲,黄河中游已建成的大坝中,面积最大的是三门峡水库,其淹没水面不断扩大,而库容却
相对减少的原因:(6分)
(2)读图乙,国界南北河流上大坝数量悬殊,其中水坝较多的国家是_______,其水坝多的原因是?国
界以北水坝较少的主要原因是?(8分)
(3)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承受着最多的人口和最强的发展压力。我国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地质环境特殊,其中将过量泥沙带入水库的主要原因是:(6分)
14.雷暴是指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美国是雷暴天气频发的国家,右图是美国年平均雷暴天气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描述美国雷暴天气的空间分布规律。(2分)
(2)图中显示美国发生雷暴天气最多的地方是佛罗里达半岛,试分析其雷暴天气多发的原因。(8分)
高三地理特训题七
1一11 CACDD CCDBCA
12.(1)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2分),气候条件复杂(2分)地形起伏大,垂直分异明显。(2分)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2分) (2)流速:R1流速较小(R2流速较大)。(2分)R1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2分)R2河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2分)
流量:R2河较大(R1河较小)。(2分)R1和R2之间有支流汇入(R1位于河流上游,R2位于河流下游)(2分) (3)交通枢纽。(2分)通过古栈道向北沟通渭河平原及城市;(2分)向南联系四川盆地及城市;(2分)向东通过汉水联系长江中下游地区。(2分)
13.(1)来自中游黄土高原的泥沙淤积使三门峡水库库容减少,淹没上游地区面积增大。(6分) (2)美国 经济发达,对水力资源开发利用充分;落差大,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充足 位于
河流上游,汇水区域小。(8分)
(3)自然原因:发生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人为原因:中上游地区植被的破坏,
引起水土流失。(6分) 14.(1)自东南向西北递减;(2分)
(2)纬度低,蒸发旺盛,对流显著;半岛三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水汽充足,飓风活动频繁;半岛周围水陆温度不均导致大气很不稳定;来自墨西哥湾与大西洋的气流在此相遇,加剧了大气的不稳定性等。(8分)
高三地理特训题七
1一11 CACDD CCDBCA
12.(1)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气候条件复杂(2分)地形起伏大,垂直分异明显。(2分)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2分)
(2)流速:R1流速较小(R2流速较大)。(2分)R1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2分)R2河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2分)
流量:R2河较大(R1河较小)。(2分)R1和R2之间有支流汇入(R1位于河流上游,R2位于河流下游)(2分) (3)交通枢纽。(2分)通过古栈道向北沟通渭河平原及城市;(2分)向南联系四川盆地及城市;(2分)向东通过汉水联系长江中下游地区。(2分)
13.(1)来自中游黄土高原的泥沙淤积使三门峡水库库容减少,淹没上游地区面积增大。(6分) (2)美国 经济发达,对水力资源开发利用充分;落差大,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充足 位于
河流上游,汇水区域小。(8分)
(3)自然原因:发生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人为原因:中上游地区植被的破坏,
引起水土流失。(6分) 14.(1)自东南向西北递减;(2分)
(2)纬度低,蒸发旺盛,对流显著;半岛三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水汽充足,飓风活动频繁;半岛周围水陆温度不均导致大气很不稳定;来自墨西哥湾与大西洋的气流在此相遇,加剧了大气的不稳定性等。(8分)
高三地理特训题七
1一11 CACDD CCDBCA
12.(1)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气候条件复杂(2分)地形起伏大,垂直分异明显。(2分)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2分)
(2)流速:R1流速较小(R2流速较大)。(2分)R1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2分)R2河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2分)
流量:R2河较大(R1河较小)。(2分)R1和R2之间有支流汇入(R1位于河流上游,R2位于河流下游)(2分) (3)交通枢纽。(2分)通过古栈道向北沟通渭河平原及城市;(2分)向南联系四川盆地及城市;(2分)向东通过汉水联系长江中下游地区。(2分)
13.(1)来自中游黄土高原的泥沙淤积使三门峡水库库容减少,淹没上游地区面积增大。(6分) (2)美国 经济发达,对水力资源开发利用充分;落差大,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充足 位于
河流上游,汇水区域小。(8分)
(3)自然原因:发生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人为原因:中上游地区植被的破坏,
引起水土流失。(6分) 14.(1)自东南向西北递减;(2分)
(2)纬度低,蒸发旺盛,对流显著;半岛三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水汽充足,飓风活动频繁;半岛周围水陆温度不均导致大气很不稳定;来自墨西哥湾与大西洋的气流在此相遇,加剧了大气的不稳定性等。(8分)
高三地理特训题七
1一11 CACDD CCDBCA
12.(1)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气候条件复杂(2分)地形起伏大,垂直分异明显。(2分)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2分)
(2)流速:R1流速较小(R2流速较大)。(2分)R1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2分)R2河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2分)
流量:R2河较大(R1河较小)。(2分)R1和R2之间有支流汇入(R1位于河流上游,R2位于河流下游)(2分) (3)交通枢纽。(2分)通过古栈道向北沟通渭河平原及城市;(2分)向南联系四川盆地及城市;(2分)向东通过汉水联系长江中下游地区。(2分)
13.(1)来自中游黄土高原的泥沙淤积使三门峡水库库容减少,淹没上游地区面积增大。(6分) (2)美国 经济发达,对水力资源开发利用充分;落差大,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充足 位于
河流上游,汇水区域小。(8分)
(3)自然原因:发生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人为原因:中上游地区植被的破坏,
引起水土流失。(6分) 14.(1)自东南向西北递减;(2分)
(2)纬度低,蒸发旺盛,对流显著;半岛三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水汽充足,飓风活动频繁;半岛周围水陆温度不均导致大气很不稳定;来自墨西哥湾与大西洋的气流在此相遇,加剧了大气的不稳定性等。(8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