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毕业论文

中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毕业论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2 14:26:32

业尤其是一个显著体现规模化的产业。按国际水平,一个汽车企业年产量为20万辆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30万辆才具有竞争力,250万辆才不会有被兼并的危险。以之衡量,我国绝大多数距最小最优经济规模尚有明显差距。二是阻碍创新。汽车工业的“散、乱、差”产业结构,带来的必然是技术的封闭,创新受到抑制,新工艺、新技术难以迅速传播,新思想、新观念难于被迅速接受,创新成本由之增大。

3.3汽车工业生产模式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对于世界汽车工业生产模式的变化而言,我国汽车工业生产方式仍较为落后。首先,无论从生产还是从市场的角度看,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空间基本上还局限于国内,条块分割的局面依然存在,难以做到全国范围内配置资源,就更不用说在全球优化配置资源了。其次,我国汽车产业至今仍存在散、乱、差的局面,由地方和部门利益的驱动以及资本市场发育的限制,结构调整举步为艰。

总之,我国汽车工业管理还停留在较为粗放的水平,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

3.4汽车工业发展与相关产业发展不够协调

与汽车工业发展联系较为紧密的是原材料和能源等产业,这些相关工业的发展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汽车工业竞争力的提升。我国汽车相关产业发展水平较低,还不能给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钢铁产业虽然在总量上占世界第一,但汽车制造所用的高强度特钢产量少、品种少,应用技术和工艺落后;石油产业带来的能源瓶颈必将严重制约我国汽车工业未来的快速发展;“重整车、轻零部件”的观念和条块分割的体制使零部件产业发

沈阳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No 15

展滞后,零部件“空心化”使我国沦为汽车强国的产品加工厂,大大地降低了产品的利润,从而阻碍了产业的发展;滞后的汽车金融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潜在的消费群体;机器人制造技术在国产轿车焊接、油漆工艺中较多应用,但并不广泛,与国外还有20年的差距。

4提升中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4.1 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促进自主品牌开发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不是资金和市场,而是技术,技术的改造与升级是提高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应该是企业,但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环境和条件则主要在于政府。政府在促进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集群化发展上作用空间很大。政府要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建立自主开发体系,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首先,可以把原来对汽车国产化的一些优惠政策转移到今后的研发补贴上。其次,国家可以组织并投资对汽车技术具有关键性和前瞻性的项目,缩短与国际汽车技术创新水平的差距。最后,对我国汽车企业自主研发出来的产品,政府可以在税收上给予优惠。

为了树立民族品牌,我国大型汽车集团还应全力实施品牌战略,将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思想、营销策略全面地融入到品牌战略中去,丰富品牌内涵,树立品牌形象,培育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最终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10]。

4.2 加强政府宏观管理,促进大企业集团合理分工

近些年来,一些人认为,生产力发展的第二历史阶段,即工业化阶段已被第三历史阶段即信息化阶段取代,企业规模的大型化、集中化趋势即将停

沈阳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No 16

止,企业将出现分散化、小型化的新趋势。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有些人认为,出现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发展了大型企业集团。这种看法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显然是片面的。

第一,中国大公司的数量还不多。世界500家最大企业的排名显示,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和其拥有的大公司数是正相关的。中国内地2000年进入500强的企业虽然已经达到11家,但是中国经济总量已经排在世界第6位,进入500强的企业数与中国经济总量所处的位置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而且在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11家企业中至今还没有一家制造业企业。

第二,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平均规模要比先进工业国家的企业小得多。近年来,中国大公司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骨干作用进一步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比,差距还很大。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2000年的销售额还不到50亿美元,仅为当年通用汽车公司销售额1846亿美元的3.7%。中国缺乏与国外同行业世界级企业相抗衡的大型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

第三,中国的汽车行业单厂企业多,真正复合体的公司企业比较少。许多企业名为公司,但它们并不拥有许多家工厂、分公司和子公司,实际上是单厂企业,没有形成托拉斯和大公司集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组织程度。

第四,即使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下,中国能达到合理规模的汽车企业也很少。据前几年的统计分析,中国的汽车工业还没有一家达到最小合理规模的。

4.3 推进我国汽车工业集群化发展

沈阳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No 17

产业集群可以作为绝大多数产业提升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方式。对于汽车产业来说,其集群效应更为强大。“小、散、全”的产业组织结构是影响和造成我国汽车工业集中度偏低的主要原因,导致了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的规模不经济。中国汽车工业的战略重组应当从解决当前汽车产业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的现状入手,采用适合汽车产业特点的资本运营模式,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培育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规模经济效益的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

4.4加快汽车相关工业及其支持性工业的发展

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受机械制造业、原材料工业、电子信息产业以及汽车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影响。因此,政府首先应当通过税收优惠和优先安排贷款等措施,积极扶持置汽车上游产业,推动它们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和市场供求衔接。其次,应当推动金融体制创新,允许规模较大的汽车工业集团的财务公司开展汽车金融服务,鼓励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合资设立汽车金融服务机构。最后,在关键汽车零部件领域要逐步形成系统开发能力,并实行模块化、电子化、个性化、同步化开发及准时化生产,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与汽车工业配套发展。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鼓励相关产业企业进行自主创新。

截至目前,全国与汽车相关产业的就业人数,已经占到了社会就业总人数的1/6。 2007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量年均增长50.88%,2011年有望达到950万辆。2009年底,全国汽车工业总产值占GDP的4.7%。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产业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品牌汽车占国内市场份额的比重也在

沈阳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No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业尤其是一个显著体现规模化的产业。按国际水平,一个汽车企业年产量为20万辆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30万辆才具有竞争力,250万辆才不会有被兼并的危险。以之衡量,我国绝大多数距最小最优经济规模尚有明显差距。二是阻碍创新。汽车工业的“散、乱、差”产业结构,带来的必然是技术的封闭,创新受到抑制,新工艺、新技术难以迅速传播,新思想、新观念难于被迅速接受,创新成本由之增大。 3.3汽车工业生产模式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对于世界汽车工业生产模式的变化而言,我国汽车工业生产方式仍较为落后。首先,无论从生产还是从市场的角度看,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空间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