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欢庆公开课教案和反思
《欢庆》教学设计及反思
【设计理念】:本节课设计力图体现“以读代讲,读写结合”。读,逐层深入,想象品味,体会情感;写,以仿为主,写内心真实的感受。
读有几个层次:初读感知,再读感受,研读体会,细读品味。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深入文中去“读”祖国。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田野、枫林、蓝天、大海来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
写,可仿写这首诗,学生也可以自由抒发,长短不限。 【教材教法简析】:《欢庆》是一首描写欢庆祖国妈妈生日情景的小诗。诗句短小
精悍,语言优美生动,感情真挚,课文中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洋溢着欢庆、喜庆。那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和奔腾的海涛,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欢乐、详和的画面。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欢乐的气氛和对祖国的热爱。 3. 通过做动作、找近义词等方式熟读课文,发现规律并进行仿写。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欢乐的气氛和对祖国的热爱。 2.通过做动作、找近义词等方式熟读课文,发现规律并进行仿写。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质疑,揭题导入:
1.(播放欢庆场面)这幅图画给了你们什么样的感受?你们看到了一组怎样的图片? 他们都在欢庆同一个节日(板书:欢庆)
2、课题要读准确了,“欢”是前鼻音,“庆”是后鼻音。指名读,齐读
3、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谁在欢庆?怎样欢庆?为什么欢庆?欢庆是什么意思?) 二、学习诗文
(一)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让我们去书中寻找答案,大家把书翻到书44页,大声读读! (二)识字教学
1、认读词语。分批出示:献上 奏起(动词) 洁白 欢乐(形容词) 旗帜 乐曲 祖国(名词) 十三亿
交流识字方法:加一加、换一换,想一想?? (三)再读诗文、感悟
1、个别读:同学们真棒,一下子就认识了这么多生字,课文肯定读得更好了,让我们听听。听的孩子想想:谁在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 2、学生自由读。个别交流读。男女生赛读。
3、交流。小诗写了哪些景物在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读一读相关的诗句。 A、出示田野,田野是怎样欢庆的?
相机理解“献”:什么是献,能做一下动作吗?我们什么时候能用上“献”,能把对祖国妈妈的尊敬用朗读表达出来。
田野还会怎样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
(回忆学过的课文《秋天的图画》中的句子,让学生想象说话) 指导朗读:田野为祖国妈妈献上了一片丰收的喜悦。
B、枫林。 你还看见了什么?前天我们刚学了一首也描写到枫林的古诗,你们还记得是那一句吗?枫叶红红,比二月春花更美丽,今天读了《欢庆》这一行,让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枫林的另一种景象——像火红的旗帜。 能做做“举”的动作吗,为什么要举起?
指导朗读:红枫似火,仿佛象征着祖国妈妈前程似锦。
C、蓝天(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师:你知道鸽子象征着什么? 播放鸽子的声音:想象说话:你听鸽子们在说什么呢?
D、大海。问:你听见了什么?你听见大海会对我们高唱一首什么歌曲?
4、朗读指导:金秋十月,果实累累,红枫似火,白鸽翻飞,海涛阵阵,好一片欢快、喜庆的景象,好一派普天同庆的场面,让我们用真诚的祝福来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 个别读。点评。齐读。 (四)仿写古诗
1.再读一读这四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2.还有谁会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小河、小鸟、天空、村庄??)
蓝天飘着———— 小河—— 天空—— ?? 三、指导写字
指导书写“欢”“庆”
给识字教学加点“调料”
——《欢庆》识字教学反思
语文是什么?或许,有一千个语文教师就会有一千种关于语文是什么的答案;或许,昨天的语文有着昨天的答案、今天的语文又有今天的答案、明天的语文也将会有明天的答案。这是一个不太可能有最终答案的问题,但却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必须思考、并且必须最终做出自己回答的问题。
本节课总的来说,重难点基本解决,孩子们能够根据课文中的句子进行仿写,并且能够读出欢乐的气氛和对祖国的热爱。但是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就像陆校课后的建议:在识字教学方面,孩子们大多用的是“加一加”的方法,其实识字方法有很多,而多种识字方法能够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虽然我预设的是孩子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但在具体落实时却出现了问题。 崔峦老师曾指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在新课程实施几年后的今天,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语文学习在小学阶段所占课时最多,而识字、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对于低段的孩子,识字则是重中之重。情绪能力的培养来自于思维的挑战、想象的飞扬、情感的交流、兴趣的激活,在教学中,只有往这些方面多下工夫、多加“调料”,才能达到“识字益智”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添情
情是学之始。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生发出浓郁的情感时学习起来才能事半功倍。可是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注意力难以保持是其年龄特点。我们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学中要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识字,体验识字的乐趣。
本节课在课前,就以音乐结合图片的形式,给孩子们一个全国人民热闹欢庆的场面,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而在其他时候,我们既可以以课文内容为背景,创设故事情境,上面提到的案例,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也可以以语言材料为背景,创设语言情境;既可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背景,创设生活情景。也可以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创设游戏情境。在创设情境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充分发挥学习材料本身的魅力,因为“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布鲁纳语)
二、游戏参与——激趣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活动,识字教学中,我们常常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创设多种识字的情景,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与愿
望。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游戏乐园”,使学生乐在其中,趣在其中。《欢庆》一课中,对于“献”字的识字教学,我未设计好点子,只是让孩子们加一加。课后仔细回想,教师可以抓住重点的字,设计猜字谜的游戏,并借助生动的画面、清晰的音响、鲜艳的色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使学生不仅在游戏中学会了生字,而且领悟到猜字谜、编字谜也是识字的好方法,并激发了他们爱猜、乐猜、想编的愿望。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汉字,开动脑筋,展开联想创编字谜。
就像“献”字,第二课时,我跟孩子一起编了个谜语:往南送只犬,一点不用钱;它是一片心,完全靠自愿。既记住了这个字的组词,又解释了字的意思,还让孩子乐在其中。又如“洁”字,孩子们想出了:讲卫生的战士用水漱口。“庆”:庆祝活动一定是在大大的广场上进行。
学生自编的字谜虽不和辙也不压韵,甚至在成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孩子们编字谜的过程不是对字形反复的推敲研究的过程吗?孩子们的大脑进入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就会把这些字深深地记在脑子里。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设计小组内的“摘果子”“我指你猜”“抢读字卡”“巧摆图形” 等游戏,以实现互动交流式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体会。这样,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了动手,在游戏中认识了生字,在游戏中展示了自我,在游戏中学习了合作,感受到自主识字的欢乐。
三、自主识字——启思
第斯多惠说:“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在识字教学当中,如果让学生被动地记,机械地抄,学生会马上厌倦。教师只有调动学生的识字愿望,在识字过程当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形成独立识字的本领,去主动识字,体会成功的快乐,才能让学生的兴趣持之以恒,让单纯的兴趣变成学生的一种心理满足,形成学习的内驱力。
1、 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
汉字本身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教学中,教师授之以“渔”,抓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使学生具有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例如一年级上册的识字第2课《口 耳 目》这一课全是象形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和图片,在对比中发现规律,这些字和图很相象。学生不仅很容易记住,以后遇到这类字也会用象形的规律来学。识字第4课,《操场上》有很多形声字,球、拍、跑、响、课等,告诉学生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就能记住许多字,逐渐到就能根据形旁去推测字义。在《欢庆》一课中就会用同类方法来识记“帜”“亿”。
另外,还有会意法、联想法、比较法等等,结合课文,教师自然渗透这些方法,学生通过自主的识字逐渐领悟,老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地用这些方法学习,学生识字的能力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兴趣也越来越浓,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孩子的学前教育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孩子已经认识了一些字,多的到200左右,有的孩子却是一张白纸,而且孩子先天智力发育也有不同。因此我们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有的孩子学前有基础,表现欲强,就让他当小老师,教大家识字,小老师,小学生都兴趣盎然;有的孩子喜欢找小伙伴一起识字,在交流中提高能力;有的喜欢读儿歌、故事就在语言环境中巩固;有的喜欢抄写;有的善于联想??只要学生能够尽快地记住汉字,方法不求统一。学生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就不会觉得厌倦,而是一种乐趣,一种心里需求的满足。
3、鼓励学生采用个性的识字方法
孩子天性好奇、好胜,富有个性化的问题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老师可设计一些求异问题,如:你怎样去记这个字?你还有不同的识记方法吗?你还有更好的识记方法吗?这些求异问题,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富有个性的识记方法层出不穷。如:有位学生记“办法”的“办”,别出心裁,他把两手一摊,说:“怎么办呢?我的两只手就是‘办’字的两点。”在学生独立识字的过程中,交流了识字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受人以鱼,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享用不尽。”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开启他们的思维之门,重视识字的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自能识字、识字益智的
目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