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曹县三中高二语文学案《拟行路难》
《拟行路难》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4、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5、学会比较阅读 【学习重点】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学习难点】
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1)作者介绍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南北朝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
《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ziyuanku.com 来源:ziyuanku.com Ziyuanku.com (2)写作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
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3)解释题意
来源:ziyuanku.com ziyuanku.com
《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要求富有感情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大意
3.请尝试翻译本诗,要求创设意境,语言优美,表述连贯通顺
二、把握情感
1、全诗突出了一个什么字?试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
2、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
3、“安能行叹复坐愁”和“心非木石岂无感”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
感变化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4、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5、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三、延伸拓展:
1、从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方面,说说此诗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有
哪些影响?
2谈谈你对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现象的认识 四.当堂检测 默写《拟行路难》
五.1、学习反思
Ziyuanku.com 资源%库
2、推荐阅读: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找出这首诗的诗眼?
(2)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
(3)诗人为什么会如此伤心,如此忧思?(引导学生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答)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