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浅谈中国舞蹈中的意境
浅谈中国舞蹈中的意境
【摘要】意境美是中国艺术追求的最高层次。意境的创造不仅见之于绘画、书法、诗歌等长于“造境”的艺术,更是舞蹈中的灵魂与精髓。“舞是一种包含着时间与空间错置性的艺术。舞,这最高度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同时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律、力、热情,它不仅是一切艺术表现的究竟状态,且是宇宙创化过程的象征。”
【关键词】意境 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 气韵生动
意境对于中国舞蹈创作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这是艺术家至高的审美追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这足以说明境界不是由特定的环境或场景中产生,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由内而外的情感,是艺术家审美情趣的外化。
一、虚实相生
“虚”原意指“虚空”,被认为是“道”的境界,如庄子所言“惟道集虚”,是“道”的虚寂状态。“实”指“实体”或“实在”。“实”为有,“虚”为空。虚实作为一对美学范畴,多指艺术创作或艺术作品中两种相对应的表现手法或形象塑造。艺术家创造的形象是“实”,引起我们的想像是“虚”,由此产生的意境就是虚实的结合。任何一个艺术作品,如果没有欣赏者的想象力,那便是没有生命,是死的。艺术作品透过虚与实的统一,使意境得以展现。虚与实在中国舞蹈创作的呈现上是丰富多变的。例如,一长布幔可以在舞蹈创作中虚构成河流,一个道具、布景可以强化舞台空间的层次感,而被形塑成对应的象征物,这些现实物质的虚拟化应用,对于整个舞蹈艺术所传达的意境,赋予了一种由现实物质转化而来的虚拟空间。它与舞者的身体、动作、姿势相应而表现一个创作者心中的虚幻结构。更重要的在于这种虚幻结构传达出的情感,来自于一种自然的、直接的又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艺术张力。
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西方艺术缺乏“虚”的情趣,不讲究虚实相生。西方注重追求外在的形式、形态,忽略内在的生命气韵。中国人的宇宙时空意识,使中国舞蹈在时、空、力的运用中,有一种“以气合气”、“法天地自然”的追求。西方舞蹈注重的是动作的精准,例如芭蕾所展示的舞姿、造型、技巧,都是为了展示舞者的线条、技巧的难易度、动作姿态和舞台构图,是以形式本身来吸引观众。他们所追求的是理想的、理性的思维,是为了把作品的精确展现出来,与中国人对意境追求的审美意识相左。朱志荣说:“中国艺术总是力图将外在形式生命化。”这在舞蹈中得以充分体现,中国舞蹈是用“虚实相生”的方式将其时空力的外在形式“生命化”,使之灵气流动。
二、气韵生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