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七章-力 第二节-弹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3、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方法,学会它的制作及使用。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生活中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2、弹簧测力计制作方案的探究、制作及其使用。
【教学难点】
弹簧测力计制作方案的探究及其制作过程。 【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边实验、边总结并应用启发式的综合性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师用:课件、实物投影。
矿泉水瓶(一个)、弹簧(好、坏各一只)、拉力器(一个)、弹簧测力计(三个、不同构造)、钩码(200g的两个)。
学生用:橡皮筋、橡皮泥、泥巴 、弹簧、直尺、铜导线、弹簧测力计、气球(以上各一
1
个)、钩码一组。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 一、新授导入 【活动设置】 1、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生回答: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
2、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的实验,请说出此现体的形状。 象说明了什么物理学道理? 生回答:力可以改变物体(演示)用力捏矿泉水瓶,矿泉水瓶变形。松的形状 。 手后矿泉水瓶恢复原状。 (设计意图:从生活入手体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松力撤消后物体恢复原状。) 2
二、新课讲授 【做一做】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任意器材,设计并操作实验。 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这(用力分别拉弹弓、弹簧、一观点的正确性。要求设计尽量多的实验;实橡皮筋和挤压橡皮泥、弯验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实验开折铜丝、直尺;松手后,始! 结果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实验: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了。(失去拉力, 拉弹弓 压橡皮泥 铜导线用力折弯,变弯了。【想一想】 (失去力不恢复原状。) 哪些类似橡皮筋(或橡皮泥)?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了吗?试概括一下。 弹簧恢复原来长度。) 1.弹性和塑性和弹性和塑性在生活中应用 面粉团、皮肤…… 结论:1.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又恢复 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弹性.2.物体受力变 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塑 性. (1) 弹性 (2) 塑性 直尺,用力压变弯了。(失 去力后恢复原状。) 橡皮泥用力捏,扁了。(失去力不恢复原状。) 小组讨论: 共同点是:这几种实验器材都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了变形。类似橡皮例如:尺子、橡皮擦、白纸、钢锯条、泥巴、小心喽! 树枝太细 筋:尺子、橡皮擦、钢锯条、皮肤 不同点是:有的不受力时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恢复了原状,有的不受力也不能完全复原。 3 时却不能恢复原状。类似 弹性和塑性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你能说橡皮泥:白纸、面粉团、泥出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吗。(课件展示:“比一巴 2、弹力 【思考】拉力器就是利用弹性来工作的一种器 械。谁能拉开这个拉力器?请同学们注意这位学生拉拉力器 同学拉开拉力器时的表情。 【这说明了什么呢? 原来,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都会产生一种力,物理上把这种性质的力叫“弹力”。 讨论弹力的产生: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 是否遵循一定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 个问题: 学生测量计算得出: 【弹簧的原长、现长、伸长】 演示:将弹簧挂在黑板上,此时弹簧不受外力,此时,从弹簧上端到指针的距离叫弹簧的原长L0当弹簧受到拉力时,它的长度是现长L,伸长△L (△L=L-L0), L0=1.80cm; L=2.80cm 】 思考回答: 学生:很费力地拉开拉力器。 弹簧产生弹力时,弹力的大小有什么特点?它 的长度会怎样? 【设计实验】 △ L =L-L0 =2.80cm-1.80cm =1.00cm 生猜测: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 学生设计记录表格 原长L0 现长L 并记录数据如下 拉力1 2 3 【提出问题】当弹簧受到拉力增大时,它伸长F/N 4 3、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大小的长度3.00 3.50 4.00 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弹簧伸长的长度与l/cm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