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及反思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及反思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5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品质和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要注意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并注意详写和略写,在写作时注意详略得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分别出示图片1(太阳)和图片2(毛主席头像):
2、 大家一定见过这两张图片。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张图片放在一起呢?学完
这篇课文后,你就会知道的。 3、板书课题,释题:
课题告诉了你些什么?你猜想课文是写什么的? 二、互动学习
1、初步了解课文,快速读文,自学生字,了解概况。 2、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 三、延伸拓展 1、思考:
⑴ 课文中的三件事,不管哪一件先写都行。你认为可以吗,为什么?
(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主席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主席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主席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主席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同时这样的叙述顺序也符合一般的事理发展过程。)
⑵“他夜以继日地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操劳着”,如果课文要围绕这句话来写,还能写这三件事吗,为什么?
⑶ 毛主席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可他还要花时间来管这些小事。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
2、自主选择,合作完成。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请 碾米 劝 喝茶 帮 推碾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反思:《毛主席在花山》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叙述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表现了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教学这篇课文时,在学生读通课文之后,我再让学生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说说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再想一想从中表现了毛主席的什么品质。学生认真地读书并讨论交流,就得出了答案。我再引导学生理解一些重点句子,通过理解这些句子,学生对毛主席的高贵品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接着,再让学生思考一下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略,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