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1:思想品德课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使用及其时机把握

作业1:思想品德课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使用及其时机把握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17:04:27

作业1:思想品德课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使用及其时机把握

思想品德课该如何去抓住学生的心,发挥其教育功能呢?我认为除了运用好教材外,要充分挖掘一切有利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 一、巧借“他山之石”, 加强学科渗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蕴涵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并挖掘其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成分,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也是今后思想品德课改革的努力方向。知识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领域是相互关联的,思想品德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潜心挖掘,有机整合,借助其他学科知识,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轻松掌握本学科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比较多的运用了语文、史地、艺术等学科的知识进行渗透,如在九年级思想品德前言课第一框“爱国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教学时,运用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来说明爱国主义是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具有的一种基本的可贵的品质,能够增强感染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初二思想品德“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一课时引用了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充满感情的诗句能极大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从而认识到孝敬父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在九年级思想品德“国情和国力”教学中运用了大量地理历史学科的知识来说明世界各国国情的千差万别以及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些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为思想品德

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讲“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内容时则运用《地球受到的伤害》的漫画,幽默形象又寓意深刻的漫画,对环境污染及遭到破坏的事实的揭示让人触目惊心,起到了文字无法达到的效果。而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运用音乐,不仅增加课堂气氛,更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如在六年级思想品德课《尊敬老师是人类美德》时,运用歌颂教师的歌曲 《我爱米兰》来导入,使学生对教师的敬爱之情油然而生,为整节课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学科知识的渗透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抓住学生动态,整合德育资源

学校是学生每天生活学习的地方,学校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件设施、每一项活动都是可挖掘利用的教育资源,校内教育资源具有方便快捷和灵活的特点。它就在校园里,在学生的身边,教师可以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学校教育资源有效的利用。

新课程改革再次强调教学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把握的一个方向性原则。在我们的学生中,每天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故事,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都可以成为思想品德教师教学中的典型事例。在教学中通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表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抓住学生带有普遍性的典型思想和身边的典型“小事”,通过小组体验、感悟、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优良品质。如针对学生中浪费粮食、乱化零用钱、沉湎网吧等现象,可以联系思想品德课培养社会责任心和艰苦奋斗等知识进行教育,更具说服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学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 在教学目标上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是高度一致的。学校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第二课堂。近几年,学校团支部、少先队广泛开展了“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以及”八荣八耻“教育等主题活动,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而思想品德课与学校的班会课、晨会课、民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都能找到最恰当的结合点。 三、借助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和第一所学校,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场所,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老师,对他们一生有重大影响。家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对孩子来说也是最直观、最形象的,家庭教育对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的养成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也是学校教育最强有力的后盾。利用家庭教育,更有利于把学生的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行为。

我们要把思想品德课与家庭教育紧密配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把课堂上的道理逐步内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为。例如初一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大多数都是和家庭教育分不开的,需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参与了解家庭生活、与父母经常沟通交流可以让学生了解父母养家的辛苦,从而学会孝敬父母;通过参与家庭管理,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培养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参与劳动,可以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品德等。 四、开展社会实践,挖掘乡土资源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资源既包括学校内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学校外的各类教育机构和各种教育渠道。思想品德教育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让学生在社区生活中自主活动,体验成长,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新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极其宝贵的教育资源可挖掘和利用。通过让学生参观有关博物馆、烈士陵园,和其他的名胜古迹,了解本土历史文化以及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感情。让学生亲眼看到祖国大地的变化,了解人民生活的提高、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为家乡做力所能及的贡献的信心。通过访问本地区的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其优秀品质,感受社会主义新风尚。此外,也可以邀请派出所有关人员来校作法制教育讲座,邀请本地区老红军讲长征故事,了解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爱国热情,也能增强对思想品德课中“了解家乡,认清国情”和“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培养社会责任心”等知识的理解。

五、关注时政热点,开发社会资源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主张学生不只做学校的学生,还要做社会的学生。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要求: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必须按规定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上予以保证。

社会教育资源是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与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作业1:思想品德课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使用及其时机把握 思想品德课该如何去抓住学生的心,发挥其教育功能呢?我认为除了运用好教材外,要充分挖掘一切有利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 一、巧借“他山之石”, 加强学科渗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蕴涵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并挖掘其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成分,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也是今后思想品德课改革的努力方向。知识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领域是相互关联的,思想品德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潜心挖掘,有机整合,借助其他学科知识,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轻松掌握本学科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比较多的运用了语文、史地、艺术等学科的知识进行渗透,如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