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华教字[2010]11号
育局 华容县教
华教字[2010]11号 关于印发《华容县2010年高中阶段招生 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中学(城关中心小学)、县直各学校、各民办职校:
《华容县2010年高中阶段招生工作方案》已经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一0年五月二十五日
-1-
华容县2010年高中阶段招生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稳步推进我县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健康、协调发展。
二、组织领导
成立华容县2010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黎华平
副组长:周金华 汪跃进 张兴中 缪中谟 华志军 宋国立 刘奉良 戴永堂 陈金鳌
成 员:吴志斌 段 竞 吴素梅 陈志平 孙永友 李 征 董怀清 李 俊 刘四清 陈正其 黎光宇 张宁东 李松华 杨立炉 张道敬 三、招生计划
1.普通高中学校计划招收 61个班,3000名普通高中新生。其中:一中20个班,950人;二中12个班,600人;三中8个班,400人;五中8个班,400人;怀乡中学13个班650人。
2.职校招生计划为2100人。其中:职业中专1200人(其中包括确保对口升学高考班的优质生源),成人中专500人,林森职业学校200人,创为职业学校200人。专业设置与各专业招生人数见附表。
-2-
四、志愿填报
1.遵循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选择的原则组织学生报考。为正确引导学生选报升学志愿,县教育局下达指导性报考计划。职校唯一志愿报考计划原则上乡镇不少于20%,城关地区不少于15%。为保证职业中专对口升学高考班的生源,每个初中毕业班必须有1人(中考文化成绩1500名以内)填报职业中专相关志愿。各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不得强迫学生填报志愿。
2.考生志愿分为职校唯一志愿、普职兼报志愿两大类。普高志愿中只有第一志愿是“华容一中”的,才能填报第二志愿,否则第二志愿无效。未填报服从调剂志愿的考生若不能被志愿学校录取,教育局不负责调剂录取到非志愿学校。
3.根据就近入学的原则,考生一般高中志愿原则上按照初中毕业生升入一般高中计划报考,以确保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有序进行。要求跨区域报考的考生必须提供家庭住址变更的有效证明。报考一中的考生须在初二生、地学业水平考试所在校报名,且原则上是三年直升应届生。
五、择优招生 (一)文化择优计划
全县文化择优计划1200人。 (二)文化择优录取
1.录取原则和标准:坚持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尊重志愿、择优录取的原则。普通高中择优录取的依据是初中毕业学业考
-3-
试成绩和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结果。
2.考生基础性发展目标五个维度评价结果中有2个以上(含2个)C等级,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不予录取;考生基础性发展目标五个维度评价结果中有1个以上(含1个)D等级,普通高中不予录取。根据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品、历史等七科折合后的成绩确定1200名文化择优录取对象。
3.录取批次与方法 (1)华容一中录取
A、在全县1200名文化择优对象中,根据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物理(80%)、化学(70%)、历史(70%)、思品(70%)七科总分和学生志愿,全县从高分到低分录取350人。
B、根据各单位2010年报名参加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学生数将县一中文化择优剩余计划250名分配到乡镇和县直有关学校,然后根据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物理(80%)、化学(70%)、历史(70%)、思品(70%)七科成绩和计划数确定各单位最低录取线,全县最低录取控制线与最高录取线相差不超过七科成绩原始总分760分的5%,即38分。
C、根据各单位实际录取线,按考生志愿在1200名择优对象中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不能完成县一中择优招生计划的,余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