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南中学2015年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2
城南中学2015年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卷
制卷人:侯家飞 审订人:商圣传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郑交回。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①传统建筑不是一劳永逸的东西,它从个体到个体进行传播,而且每一代的质量都有很大变化。它可能在达到某种高度之后突然没落,或是,在一定时期的败落之后,它也能在短暂的几年间异常繁荣,就像所有活着的有机物,它在永恒的重塑过程中寻找自我。
②它现在的贫乏并不致命,并不意味会被永远拒之门外。它自身的没落为其正本清源和准备改进创造了必要条件。在古典柱式中,建筑找到了它的最高表达方式:即使天才们也不能再对它做进一步的改进,就如同无法再改进人类的身体和骨骼一样。辛克尔宣称:建筑的进化在过去很显著,现在只有受过训练的眼睛才能觉察到古典柱式总所需要的改进。
③这在所有的文化领域都是显而易见的:当说不好古典语言时不能就这样放弃;相反,在这样的时刻,人们有必要建立适当的途径来重构古典形式。有人说传统建筑语言已经枯竭并最终过时,这是一个灾难性事件的结果,这样的论点并不是出于对传统建筑自身内在结构的评价,而是对传统建筑因为政治原因而被滥用的拒绝。传统建筑远不是一种外来语,真正的传统建筑仍在和我们对话,而且效果很好。即使我们不能够发出我们自己的,它仍在不断向我们传达着精华信息。
④传统建筑始终是一种有生命的语言,尽管许多建筑师已经丧失了学习传统建筑语法、使用传统建筑语汇的愿望。过去的、现代的危机既没有侵蚀也没有污染传统语言:它的规则、含义、发明和词汇都只是在混乱中被暂时掩盖了起来或被人们所视而不见。传统建筑语言和知识构架以及了解如何使用传统建筑语言的过渡期被硬生生地打断了。它的原则完全可能重现新貌,也可能已经正在进行中了。建筑价值的转变既不是机械的,也不是自愿的,而是有决定因素和原因的——它是一个文化的选择。
(选自卢莱昂?克里尔《社会建筑》)
1
1、下列不能支持“传统建筑不是一劳永逸的东西”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传统建筑有可能会暂时没落,它的发展和完善始终不曾停止过。 B. 传统建筑如人类身体和骨骼一样稳定,难以对其做进一步改进。 C. 传统建筑由于并不致命的贫乏,目前被建筑师们暂时拒之门外。 D. 传统建筑如同一种活着的有机物,总是在重塑过程中寻找自我。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传统建筑产生危机,是由于建筑师丧失了使用传统建筑语言的愿望。 B. 传统建筑就像古典语言一样,仍在不断向我们传达着精华的信息。 C. 传统建筑因被滥用而遭拒绝,致使有人作出其语言已枯竭的论断。 D. 传统建筑语言并没有被侵蚀和污染,其原则可能已经被人重新使用。
3、概括传统建筑能传承下来的原因。(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樊哙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2
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暴师霸上——暴师:使军队暴露。 B.项伯常屏蔽之——屏蔽:用屏风遮挡着. C.以屠狗为事——为事:为职业. D.问其遗老——遗老:前朝的旧臣民.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乃持铁盾入到营.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①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②寿毕,请以剑舞, 因击沛公于坐 C.①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②天下皆叛之. D.①暴师霸上, 以待大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①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哙“勇猛豪爽”的一组是 ( ) (3分)
①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②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③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④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⑤哙乃排闼直入. ⑥哙等见上流涕.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认为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词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也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项伯常屏蔽之。(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分水岭(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①一夜声。
【注】:①潺湲:水流动的声音
9、 韩愈在论述七言诗时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六字寻常一字奇。简要指出“溪
水无情似有情”一句中奇字所在,并分析其作用。(3分)
10、“惜别潺湲一夜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修辞效果?(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9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2)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 ____________________。 (3)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 (4)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 。 (5) ____ 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就在沉默中灭亡。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
烧梦 李锐
①从东京到仙台只用两个多小时,时速两百多公里的新干线子弹头列车,带着我们一头扎进沉沉的夜幕。
②现在回想起来,在黑夜进入仙台是最恰当的。当历史在岁月的磨蚀下面目全非的时候,只有黑夜是不会褪色的,只有黑夜最符合当时的历史底色,最符合鲁迅先生的心境。离开仙台二十年后,鲁迅在《藤野先生》里回首往事说:“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日暮里”,一个和黑夜衔接的地名,顽固地留在他记忆深处。
③一百零三年前的一九零四年,二十三岁的鲁迅只身远离东京,远离身边的中国同胞们,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求学。那是一次真正的天涯孤旅。或者说,那根本就是一次心定如铁的自我放逐。这一去,就到了四百公里外的“东北”,就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