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文化
中国文化中光辉的一撇——浅谈茶文化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光阴荏苒,自中国最早与茶邂逅,饮茶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中,悠悠几千年。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更令人心驰神往。我们通过对茶文化的了解来增加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关键词:茶文化、修身养性、品茶、
父亲酷爱饮茶,我是自打儿童打酱油的时代就开始给父亲打包茶叶。那是条件有限,喝茶自是没那么多讲究,但他老人家喝得悠闲自在,很欣赏父亲饮茶时的气定神闲。
虽然很早接触茶叶,但将饮茶作为一种文化严肃对待还是在大学里听一个讲师讲过的一堂课。殊不知小小一枚茶叶如此多种类。泡茶、赏茶、饮茶更是让我望尘莫及的高深。然而,作为炎黄子孙,父辈祖宗留下的东西定要刨根究底,饮个痛快。耐着性子搜集文献资料,也终于有了一点对擦文化的一知半解。深知仅以他写成一篇论文科学价值断然不高,但放在对我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上,是最好不过了。 一.茶的种类
绿茶红茶耳熟能详了,市面上卖的茶饮料也数不胜数:康师傅绿茶、蜂蜜柚子茶、冰红茶等,更有甚者推出减肥茶。可见茶入生活之深、之广。听讲师讲,茶按颜色大致分六类:
绿、红、白、青、黄、黑。
于是当天下午去图书馆寻得一本书,书中目录甚为别致,特地引用: 绿茶·玉露春到万物鲜 红茶·癯影醉红满地香 白茶·自看雪汤生玑珠 青茶·荷风凝香欲成露 黄茶·碧玉瓯中翠涛起 乌龙茶·冰碗轻涵翠缕烟
①
茶在这六类的基础上又可再往下分,各地也有自己特产的茶叶。下面列举几种茶叶中的佼佼者,殊不知茶叶的名字研究起来亦是学问,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绿茶·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信阳毛尖、顶谷大方、竹叶青等。 红茶·祁门工夫、川红工夫、金毛猴、红玉、九曲红梅、大吉岭红茶等。 白茶·白牡丹、福鼎大白毫、寿眉等
青茶·铁观音、武夷水仙、大红袍、铁罗汉等。 黄茶·君山银针、霍山黄芽等。 乌龙茶·湖南茯砖、广西六堡等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下青岛的特产——崂山绿茶。图书馆南面的茶园里就种了一排排屡屡
的崂山绿茶,颇有南方茶园的景观,远远望去静谧而美好。在这样清爽宜人的环境里也难怪能喝出一份淡定从容,大自然孕育的神韵。 二.茶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和利用茶的国家。中国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最早在秦汉前我国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茶兴于唐而胜于宋,饮茶的燎原之势大抵还与佛教兴起有关。茶道中蕴涵了丰富的哲理。最突出的是中庸与和谐。有人说,国人之性格如茶,总是清醒理智的看待世界,不卑不亢,执着持久,强调人与人互助相依,在友好、和睦的气氛中共同迸步。这话颇有些道理。佛教在品茶时,伴以孤寂的清灯,要义在于明心养性。参禅与饮茶似乎有莫大的关联。隐约中也记得讲师讨论过是在饮茶中悟道还是在悟道中饮茶的辩题,原谅当时我对茶连现在的一知半解都不如,对此类高深话题深感晦涩难懂,自动屏蔽了吧。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鲁周公。其依据为《食经》,但此书后确为伪书,因此,茶的起源仍不足为据。所以具体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三.饮茶的讲究
正所谓水如茶之母,器如茶之父。孕育极品茶茗,不仅需要精心烘制的茶叶,还要懂得辨识好水与器具。
名茶配美水才能相得益彰。但中国饮茶史上历来有“得佳茗不易,觅美泉尤难”的说法。茶圣陆羽对泡茶之水十分讲究,他曾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十大名泉”中的谷帘泉即为陆羽品定。泡茶的标准好水,不外乎源活、味甘、品轻、质清这四个条件。活水指水源要活,水要经常流动;水轻指水中不要有钙、镁、铁等矿物质。PH值在6.7-7.3的弱酸性水、中性水或弱碱性水中,能较好的体现茶叶中的色、香、味、韵。
好的茶具让品茶者赏心悦目。茶文化也因茶具的讲究复杂而博大精深。茶盘是茶具家族里默默无闻的角色,但他极富意蕴,有了他,饮茶有了厚重的底色。做工精美的茶叶罐着实使饮茶锦上添花,一种茶最好固定用一个茶叶罐。随手泡是泡茶煮水时最常用方便的工具,也叫“煮水器”如能按照茶性来挑选茶壶,好茶也就泡成了。盖碗是十分讲究的品茶茶具,也可以闻盖香感受茶的清冽。品茗杯常与闻香杯配合使用,用于品琢茶汤。最后收拾茶盘时也要用到茶巾来清洗茶具。最后介绍一下茶宠,别有一番情趣。笔者个人比较喜欢蟾蜍茶宠,极具灵性。用茶汤跟养壶笔养茶宠,使其更生动,灵气逼人。 四.饮茶的典故
以茶代酒的故事
⑥
⑤
④
③
②
晋朝陈寿的《三国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吴王孙皓每次大宴群臣,座上客至少得饮酒七升。有位叫韦曜的大臣博学多才,深得孙皓赏识,可是不胜酒力,孙浩担心他出洋相,就暗中赐给他茶代替酒。
这个典故知道今天仍被人们广为传颂,并称的上是一件大方之举,文雅之事。 李清照在为赵明诚编著的《金石录》写的《后序》中回忆了以学问赌茶的趣事:“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说的是夫妇两人煮好了茶,然后不喝,要玩个记忆游戏,指着堆积如山的书,说出某个典故带那一本书哪一页哪一行,说中的人先喝,输的人就后喝。有时候说对了的人因为得意,拿着杯子大笑,茶都倒在身上了,反而弄得喝不成,还要起身收拾。 五.中国民间茶文化
饮茶亦是件大俗即大雅的事,也正因如此,茶才在人们生活中扎根,传承着千年文明,包括民间文学中的神话,各种传说,故事以及民间歌谣、谚语、方言、歇后语等,洋洋大观,生动有趣。
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反应爱情的茶歌,挑几首与君共享。文不长,录如下: “太阳出来照红岩,情妹给我送茶来。红茶绿茶都不爱,只爱情妹好人才。喝口香茶拉妹手,巴心巴肝难分开。在生之时同路耍,死了也要同棺材。”
“一片茶叶两面青,旧年想你到而今。旧年想你年纪小,今年想你正当龄。”
六.茶与酒的对比
笔者论述的对茶的一点初识,也并非旨在与酒轮个高下,这个话题古人早有探讨,但鉴于笔者对茶知之甚少,就更不敢妄加评论。只是觉得讲师讲的有意思,茶与酒的论剑颇具情调,就添置最后供大家品味。茶酒论最早见于唐末王敷的趣闻《茶酒论》,在作者看来,茶和酒不分高下,只有清浊之分,所以总说一杯浊酒,一盏清茶。 七.茶文化在今天
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发展至今,人们在品茶的千百年中对茶情有独钟,也是人们乐于发掘茶的潜在价值。茶的味道清新自然,也是很多食品或生活用品首选的香味,印象中含有茶爽精华的牙膏总是卖的最好的。
茶亦是修身养性之道,之前笔者介绍的关于茶道的渊源以及种类纷繁讲究的茶具,也不失为让我们静坐半天修身养性的消遣。
茶文化的本质,是要从茶中得到感悟,发现为人处事、安身立命的顿悟。茶文化要细品,从细致入微的感官感受去感悟体验,从而让我们在品茶过程中提升自我修养,用心领悟茶道的博大精深。
⑩
⑨⑧⑦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中,能静下心来品一杯名茗实乃惬意之事。通过参与茶文化可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以便达到“心远地自偏”的心境,在车水马龙和红灯酒绿的生活中保持一颗超凡脱俗的心。
伴着茗茗茶香,愿得内心澄净,笑看人生。 注释: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一泡一品好茶香》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李韬著 2013年1月
《一生不可不知道的茶道文化》P11 企业管理出版社 唐译著 2013年4月 《千年茶文化》P3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年1月 《鉴赏中国茶》 《鉴赏中国茶》
P56 科学出版社 王广智主编 2012年8月 P58 科学出版社 王广智主编 2012年8月
《中国茶叶茶具茶艺》P32 科学出版社 王广智主编 2013年4月 《大观茶论》 中华书局 P45 2013年10月 赵佶等著 《茶可道》P72 三联书店 潘向黎著 2011年2月
《茶文化学》P21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4年3月 徐晓村主编 《茶可道》 P88 三联书店 潘向黎著 2011年2月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