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赤壁赋 教学设计

赤壁赋 教学设计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0 3:29:51

《赤壁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组 郝娟娟

【教学思路】

《赤壁赋》是鲁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的首篇必学篇目,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山水神韵”,重点在由自然景物而激发的对人生的感慨。研读文本,反复诵读,引领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自然美景,同时以哲人的思辨,从万事万物的“变”与“不变”中,感悟人生真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苏轼及赋这种文体。

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赏析本文的音韵美和意境美,提高对大自然美景的感悟力,并能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3、学习一、二段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二、过程与方法

1、注重诵读,学习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把握审美意象的品读方法。 2、探究思维,通过比较阅读提高思维能力。

3、片段改写,锻炼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4、多媒体直观展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提升审美品位。

2、体味作者由乐到悲的情感变化,感悟由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诵读及诵读方法的指导,体味情感。 2、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教学难点】

文本一二段作者情感变化原因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轼晚年诗作︰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说自己平生的功业成就于一生中三个重要的贬逐之地,当然戏谑的语言下蕴含着痛苦的辛酸。的确,苏轼大部分的诗作产生于此、失意的苏轼一生虽被一贬再贬,但炼狱般的贬官遭遇却让他活出了别样的潇洒,从此走向了人生的成熟。

因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苏轼曾多次游览赤壁矶,再那写下了流传千里的“赤壁三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前赤壁赋》,一起走进苏轼领略风月,共同体味大师的情怀和人生智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请一位同学说说苏轼的基本情况。

教师明确︰苏轼一生处于北宋新法与旧党之间斗争倾轧非常激烈的时期,宋神宗时,他因对变法持不同意见,先后被贬官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1079年,谏官李定,何正臣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苏轼写的诗句弹劾他的诗文中有诽谤朝廷之语,对他进行诬陷。苏轼因“乌台诗案” 入狱差点死去,被贬黄州,之后又被再贬杭州,又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即位大赦天下,在遇赦途中死于常州。可以说苏轼一生足迹所至,有现在的四川眉山,河南的开封、临汝,山东密州,江苏的徐州、扬州、常州,浙江的杭州、湖州,还有安徽、河北、广东、海南,等等。一度下狱,三度贬官。命运多舛,生活坎坷。但他,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正是人生的苦难造就了这位“古今第一才子”的文学成就,并且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文艺全才《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苏试黄庭坚米芾蔡襄 2、背景简介

教师明确︰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黄州城外有一块红色的岩壁,相传是三国时期赤壁大战的战场。苏轼在此期间经常与朋友夜游赤壁,月下泛舟。写下了光耀千古的“赤壁三咏” (前后《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 3、师生共同回顾“赋”这种文体

教师明确: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对比等形式,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有辞赋、骈赋和律赋等。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有时虚设主客,通过“抑客扬主”的方式阐述观点。 4、检查学生诵读情况,正音﹙学案上的字音﹚ 三、整体感知文本 1、听录音。

2、请同学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师生点评。

3、自由诵读课文,思考:全文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文本中找出依据)

学生发言 教师明确:全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洞箫奏的极其哀怨的声调引起主客间的问答,从而引发作者对人生感慨的悲伤之情,然后文章重点转到对人生态度的论辩上,阐发了一种哲理,最后客喜而笑,抒发一种真正的旷达之情。

情感历程:乐→悲→乐 四、探究研讨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请一位学生读课文,师生点评。

2、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第一段中重点的文言基础知识,完成学案,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引导,共同解决,然后展示课件,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齐读第一段,思考: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感情基调是“乐”,作者为何而乐?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明确:观景而乐

月夜泛舟,饮酒赋诗,沉浸美景,忘怀世俗,飘飘欲仙 良辰 美景 乐事 怡情→乐 ★活动:

请同学们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作者向我们展现的美景。(五分钟) 学生展示;

教师展示:赤壁之下,仰望是皓月当空,俯瞰是碧水万顷,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清风徐徐吹来,与明月交织,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左右西东。 4、齐读第一段。

诵读时节奏应明快,语调稍高。 (二)学习第二段。

1、请一位学生读课文,师生点评。

2、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第二段中重点的文言基础知识,完成学案,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引导,共同解决,然后展示课件,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齐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感情基调是“悲”,作者为何转悲?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明确:观景而乐 (1)歌曲的内容。“美人”一词喻指“君王”,望美人而不得,表明作者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

(2)箫声幽怨悲凉,使人闻而生悲。

(3)遭受贬谪后的苦闷心情,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4、齐读第二段。

诵读时节奏应缓慢,语调低沉。 五、齐读前两段,体味情感,试着背诵。 六、完成学案上课后巩固练习题。 七、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学生总结。 教师明确:本节课主要是在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了一二段中的重点文言基础知识,同时探究了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要多诵读从作者的情感中体味人生的真谛。 八、结束语

“乌台诗案”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希望同学们从课上走到课下,继续体味大师的深邃情怀。 九、板书

赤壁赋苏轼山水之乐达观之乐景(乐)情(悲)情因景生景以情显理(乐)移情于理 十、布置作业

收集苏轼的代表词作,整理并背诵。 【教后反思】

搜索更多关于: 赤壁赋 教学设计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赤壁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组 郝娟娟 【教学思路】 《赤壁赋》是鲁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的首篇必学篇目,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山水神韵”,重点在由自然景物而激发的对人生的感慨。研读文本,反复诵读,引领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自然美景,同时以哲人的思辨,从万事万物的“变”与“不变”中,感悟人生真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苏轼及赋这种文体。 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赏析本文的音韵美和意境美,提高对大自然美景的感悟力,并能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3、学习一、二段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二、过程与方法 1、注重诵读,学习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把握审美意象的品读方法。 2、探究思维,通过比较阅读提高思维能力。 3、片段改写,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