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配套K12高中生物 2.2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课后作业(含解析)浙科版必修3

配套K12高中生物 2.2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课后作业(含解析)浙科版必修3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15:40:27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选择题

1.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

解析: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受刺激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答案:D

2.当动作电位刚通过神经纤维,细胞膜又恢复为静息电位时,发生的离子移动主要是( ) A.K经主动转运到细胞膜外 B.Na经主动转运到细胞膜外 C.K经被动转运入膜内 D.Na经被动转运入膜内

解析: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Na内流,直到形成膜内正电位膜外负电位时,阻止Na继续内流。当膜恢复为静息电位时,Na经过主动转运到细胞膜外,从而恢复为原来静息电位的状态,因而B项正确。 答案:B

3.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化学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 )

A.Na通过被动转运到突触后膜内 B.K通过被动转运到突触后膜内 C.Na通过主动转运到突触后膜内 D.K通过主动转运到突触后膜外

解析: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是Na内流的结果,Na内流是被动转运的过程。 答案:A

4.将灵敏电表的两极(如下图所示)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a处外表面和b处内表面,若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以能产生神经冲动的刺激,则刺激后电表指针的偏转情况是(注意:ac=db)( )

+

+

++++

+

+

+

++++

A.先左后右,再向右 B.先右后左,再向左 C.先左后右,再向左,再向右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D.先右后左,再向右,再向左

解析:未对神经细胞实施刺激时的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为:电流计指针偏向负极一侧。同时对c、d刺激后,a、b两点同时兴奋,即a处膜外为负,b处膜内为正,故电流计指针由右偏向左,随后两点恢复静息状态,指针又偏向右。刺激c处产生的兴奋经突触结构传至b点时,b点再次兴奋,电流计指针又一次向左偏转,恢复静息状态时又向右偏转。 答案:C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由突触后膜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 A.电信号→电信号 B.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C.电信号→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膜电位变化,当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可引起动作电位。 答案:D

6.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中段受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是单向传导的 B.动作电位的幅度随神经纤维传导距离的延长而变小 C.膜对钠离子通透性的降低会导致动作电位变小 D.各条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彼此间相互影响

解析:神经纤维中段受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应是双向传导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距离大小无关。动作电位是钠离子内流造成的,因此,膜对钠离子通透性的降低会导致动作电位变小。各条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彼此间是不相影响的。 答案:C

7.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右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解析:当给予刺激时,产生兴奋,传至记录仪左侧时,膜外为负,膜内为正,而右侧与之相反,此时指针发生偏转,当兴奋传到右侧时,膜外为负,膜内为正,而左侧正好相反,指针发生与上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答案:D

8.下图是反射弧的组成模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箭头为兴奋传递方向),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5个突触

B.中间神经元可能传递来自高级中枢的信号 C.图中最可能标错的兴奋传递方向是箭头C D.④处的兴奋经过一系列传递必然引起①的兴奋

解析:虚线内为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内可能存在上行传导束和下行传导束,传递高级中枢的信号,B正确;突触部位传递方向只能从前膜传递到后膜,C处的箭头标反了;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①处神经元的兴奋与否,取决于该神经元胞体上两个突触释放的化学递质的综合作用。 答案:D

9.某人因车祸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却丧失了说话能力。这个人大脑受损伤的部位是( ) A.白洛嘉区 B.韦尼克区 C.中央前回

D.中央后回

解析:人大脑左半球额叶后部有一鸡蛋大的区域如果受到损伤,则病人可以理解语言,但不能说完整的句子,也不能通过书写表达他的思想。现在把这个区叫做白洛嘉表达性失语症区。 答案:A

10.下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

A.发热和寒颤 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 C.寒颤和出汗减少 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

解析: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产热、散热过程。图示中AB段说明产热大于散热,BC段说明散热增强;剧烈运动导致产热增加,出汗增加引起散热增强,符合曲线变化。A、B、C项均与曲线变化不符。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答案:D

11.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解析:要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实验组药物应作用于神经细胞相接的部位,即突触C处,然后刺激B,肌肉不会收缩。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将药物放在A处,刺激B,肌肉会正常收缩。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2.下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①②③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图中B 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给神经元①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 进入 ,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 结合,导致神经元②产生兴奋。

(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 (填“能”或“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 。

(3)若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 (填“能”或“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 。

解析:(1)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神经元②产生兴奋。

(2)由题意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点,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故在A处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处不能逆向传递。

K12小学初中高中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选择题 1.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 解析: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受刺激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答案:D 2.当动作电位刚通过神经纤维,细胞膜又恢复为静息电位时,发生的离子移动主要是( ) A.K经主动转运到细胞膜外 B.Na经主动转运到细胞膜外 C.K经被动转运入膜内 D.Na经被动转运入膜内 解析: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Na内流,直到形成膜内正电位膜外负电位时,阻止Na继续内流。当膜恢复为静息电位时,Na经过主动转运到细胞膜外,从而恢复为原来静息电位的状态,因而B项正确。 答案:B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