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熊传十四式大易筋经练法浅说 - 图文
第七式 握拳上仰呼吸(倒拽九牛尾) 双足如前成右弓步,身躯挺直,右手握拳提高曲肘置头上,头上仰,眼看右手心,左手握拳垂下,拳心向后,牙咬紧,连续呼吸八十一次,乃放松。练颈部粗壮。
按:此弓步练法,合于十二式中倒拽九牛尾,此式并不单于练颈部粗壮,不过颈部粗壮,则后拽揪拉之力亦自强壮。
第八式 双掌前推呼吸(出爪亮翅)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掌前推,大拇指与食指尖相对成三角形,每一呼吸完毕,双掌向前推出,手指同时拗入,愈推愈前,愈拗愈入,直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此式长手力与指力。
按:此式同于十二式之出爪亮翅,其要求亦是抻拔筋骨,所要求之处亦要认真体味,不可随意而过。
第九式 弓步拗身呼吸(九鬼拔马刀)
右足向右踏开一步,成右弓步式,身体向右拗后,右掌置背后,左手成圆形置额前,掌心向外,眼看左脚踵;此式站成,牙咬紧,乃行一至八十一次呼吸。多习此式对腰痛有良好转变。
按:此时练法虽不同于传统之九鬼拔刀,但拗身之意也是扭转脊柱以左右锻炼。
第十式 左右托掌呼吸(三盘落地之上部)
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颚,两手掌左右平伸,用意想有重物置于两掌之中,每一呼吸完毕,用意把掌上托,只用意两掌均不动,练至九九八十一次呼吸为止。此式增长臂力。
按:此式亦可为韦驮献杵第二式之变式,锻炼腋下之力和两臂上托之力。
第十一式 下蹲起伏呼吸 (三盘落地之下部)
双足尖贴地相距一尺二寸,两手叉腰,身体徐徐下蹲;当下蹲时,足踵离地,只用两足尖维持重心;眼平视,牙咬紧,下蹲标准至大腿水平为度,一起一伏至八十一次呼吸为止。久练步稳肾固,至老健步无衰颓态。
按:此式略不累述,正是三盘落地的功效和练法,各家所传,虽稍有不同,其大意不差。第十式和第十一式此两式可为一式,上面为托千斤之法,下面做蹲起之功,两个合在一起,正是原本三盘落地的说明。
第十二式 吞阴呼吸
双足贴地,约距离尺余,两手置背后,右手握拳,左手握右腕,身微蹲下,两膝稍曲,眼平视,牙咬紧,舌舐上颚,连续行八十一次呼吸乃止。此式童年久练必能成功。此式对肾部发展特强,成年人习之数月有不可思议之效果。此式以站桩步引气下沉至丹田,能疗一切痼疾。
按:此式和青龙探爪式有所不同,熊式原文讲此式为健肾之效,而青龙探爪的练法原意为坎离交媾之法,肝肾同练,此式则有所不同,熊长卿先生在其著作中说:“此式是一般站桩之法,多练此式,可稳固下盘。”故这一式应为三盘落地的延伸练法,我所练习的功法中三盘落地的练法也是这样,先动而后静。
第十三式 俯仰呼吸(卧虎扑食)
全身蹬直,足趾与手指贴地,一俯一仰连续行八十一次呼吸。重要点在手,手之运用须分三式:第一式先用掌贴地活动;俟纯熟后,第二式由掌变拳;俟纯熟后,没有勉强,再用第三式由拳变指。指亦分平指和立指:平指即指甲朝上;立指即指甲朝横,全用指尖贴地。
按:这式为卧虎扑食练法之一种,熊传练法中,尤为清晰明白,层次分明。分为前俯撑和后俯撑两种,都是动态练法,学者可以查找原文浏览详细练法和说,这里兹不赘述。
前俯撑: 后俯撑:
第十四式 双手下垂呼吸 (打躬式)
双足立定如前式,牙咬紧,身变曲至九十度角,两手徐徐下垂,身下弯时呼气,起立时吸气,两手愈垂愈下;呼吸如过于急速,起立时立定可再行一呼一吸,后乃下垂;如不觉疲劳,可连续八十一次呼吸乃止,此式对腹部脂肪过剩有特效,能减腹脂,收细腰围。
按:这式就不用说明了吧。以腿为根,腰为轴,转动往复,自然能减少腹脂了。
综上所述,熊传少林大易筋经之法和韦驮十二式练法并无分别,不同处乃是用意、用劲之法以及细节有所不同,一本散为万殊,终会合为一体。世上之易筋经无它,喂一经论耳。
论熊传十四式大易筋经用力法和少林十二大劲练法之不同
尝有人将熊传练法和少林外经十二大劲练法混同,谓两者都是紧上加紧,层层加力的方式来锻炼,所以练法相同。其实这正是误区,熊传练法应该说是节节脱开,力达梢节,正是传统正宗的易筋练法;而十二大劲则是紧上加紧,梢节加力的练法。学者应该搞清楚,不要混淆为好。
说明:此文为易筋经经义堂屠龙先生早期发表于网站文章,今整理成电子文档,并稍加整理,用于本站学友参考,希望转载者注明来源,否则承担责任。
整理:咫尺天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