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集

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集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18:00:02

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集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教学重点:

1、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

2、掌握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论结合、析品结合。

【讲(概念理解)+读(概念解读)+析(作品分析)+论(作品讨论)+悟(融会贯通)】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以意逆志”的内涵。 教学步骤:

一、导入,什么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明确: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具体的诗歌鉴赏中呢?接下来,请大家一起先来看看下面的这首诗(幻灯片打出例一诗)

例一: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本诗为诗人在成都西郊的草堂经友人资助落成时所作)

①、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通过描绘这样的一幅图景,作者所要抒发的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生:轻松的、愉快的,自由自在的,喜悦的,欢乐的??

②、那么,请你来朗诵一遍这首诗歌,让我们大家一起感受一下诗人的这种轻松愉悦的心情。(生朗诵后师范读)

③、诗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愉悦了?

1

明确:主要意象及其特点: 如:花 ,多(“满蹊”、“千朵万朵”把树枝都压弯了) 赏心悦目

蝶 ,戏(嬉戏欢游), 舞(翩翩起舞) 莺 ,娇(啼声轻软),

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达出作者心情上的轻松愉快) 可见,作者把笔下的景致写得如此色彩艳丽,生动活泼 必然是在心情十分舒畅的时候,因为,如果是我们也是一样,心情好的时候,看什么景色都觉得特别的美丽、生动。

师 :分析得很好,这说明我们要运用“以意逆志”的方法鉴赏诗歌首先要懂得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然后再对这些意象的特点进行分析,最后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与联系,从而正确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与主旨。

(可见,正确地理解诗歌中的意象非常重要,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什么是诗歌的意象:明确:意,作者的情感;象,包括景象、事象、物象、人物形象等)

那么,是否我们抓住了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就能做到“以意逆志”了呢?下面,我们再来看一句诗,同样是杜甫诗歌中的名句:(幻灯片打出例二诗句)

例二: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①、这句诗歌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感? 生:对当时的统治阶级的一种鞭笞和批判,对下层劳动人民所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②、你从诗句中的哪些地方判断出这首诗歌的矛头是指向封建统治阶级的? 生:主要意象:朱门(朱漆大门)

因为古代的王侯贵族之家都是朱漆大门,因此,诗句中用了借代的方法,以 “朱门”代指当时的豪门贵族即统治阶级。

③、当时的统治阶级的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酒肉臭”说明当时的统治阶级,他们的生活奢侈无度(与下文说明劳动人民生活悲惨的“冻死骨”形成鲜明的对比,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贵族官僚。)

师:分析得很好,这说明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不行,因为诗歌中的一些意象往往具有某种特定的内涵,如果我们对古代文化常识没有一定的了解,对诗歌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含义没有一定的掌握(如课本中所例举的王之焕《凉州词》的例子)那么,即使我们抓住了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也无法对诗歌进行正确的解读。可见,要运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对诗歌进行解读,平时还要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学常识,多掌握一些常见意象的特定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进行准确的解读。

三、“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介绍

①下面请大家快速阅读“赏析指导”中“知人论世”的部分,然后我请一个同学来回答:什么叫“知人论世”

明确: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②那么,我们怎样运用“知人论事”的鉴赏方法来鉴赏诗歌呢?课文中为我们归

2

纳了几点?

明确:首先,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提示:所谓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主要指的是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质等)

其次,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可结合题目和注释如例一诗)

另外,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第二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来赏析本单元的一首杜甫诗歌《蜀相》

通过赏析前面的杜甫诗歌我们学会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下面,请大家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自主赏析本单元的一首杜甫诗歌《蜀相》(打开课本P14)

①朗诵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如何? 明确:感伤的、叹惋的。

②诵读指导: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怎样来表现呢?是读得快还是读得慢,是读得激昂还是读得低沉? 明确: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③诗歌中最能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是哪些诗句?是前半首还是后半首? 明确: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④这两句诗歌主要的意象是什么?

明确: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和“英雄”的人物形象。 ⑤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何特点? 明确:“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

⑥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呢? 明确: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 朗读提示:要读得放一点,带赞颂的语气。)

⑦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但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之叹惋了。至此诗人水到渠成的写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

⑧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还是失败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业的英雄还是指壮志未酬的英雄?

明确: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四十多年后,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

3

“永贞革 新”失败时就曾吟诵这两句诗抒怀;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时也是吟诵这两句诗,三呼“渡河”而逝。这些都说明了杜甫这首诗的成 功,显示了杜诗的魅力。)

⑨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老杜自己呢?

明确:有,这英雄也包括着老杜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怀着“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让帝王 成为像尧舜一样圣明的君主)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远大的理想和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就都无可奈何的失落了。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但,即便如 此,他却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这苦痛是老杜心头永远的伤口。为此,我们可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 诗,寄托了自己“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是老杜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那么,老杜这两句诗中所表 达的感情是由来已久的还是来游诸葛武候祠后才有的?

⑩这种由来已久的感情在前两句诗中有没有表现出来?如果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老师点拨、明确: “丞相”:(能否改为“蜀相”?为什么?) “丞相”更能体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寻”:特意去找,“寻访”武侯祠,也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柏森森”: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另解:松柏在古代诗歌意象中常常作为某些坚贞品质的象征及生命长青的象征)以“柏”衬托蜀相诸葛亮的形象,表达出诗人对蜀相的崇敬之情。

11想象体会意境:这是一幅带着浓浓的寂寞和悲凉的春色图。正所谓是见满院萋萋碧草,却觉寂寞之心难言;闻数声呖呖黄鹂,倍感荒凉之境无限。 满院的碧草映衬着台阶,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出婉转的鸣叫,却空荡荡无人欣赏。春色无限,本是赏心悦目的之景,“自”“空”二字却使诗意逆转,“阶前的 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隔叶的黄鹏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春色虽然无限与诗人无关,“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朱自清《荷塘月色》),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感伤。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

(提示:杜甫用“空”“自”等词的妙处在于沟通了情与景之景的联系,以“自”烘托了人的心情,正所谓是“景语皆情语”。) 二、课堂小结:“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抓住主要意象,根据自身体验进行合理联想,并联系一定的社会背景,相关的历史,对诗歌进行正确解读。

课后反思:

湘夫人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集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教学重点: 1、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 2、掌握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论结合、析品结合。 【讲(概念理解)+读(概念解读)+析(作品分析)+论(作品讨论)+悟(融会贯通)】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以意逆志”的内涵。 教学步骤: 一、导入,什么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明确: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