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认知心理学》研究型教学课程论文集(共11篇)
名字和面孔的主观匹配程度对人物再认的影响
杨阳 黄瑞滢 王汝清 袁小华 杨凡 廖旭东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 430079)
摘 要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人物的“名字和面孔”的主观匹配程度对被试进行人物再认
时产生的影响。根据研究所设定的实验分为两个主要阶段:1)被试使用五点量表对人物的“面孔与名字”的匹配程度进行评定;2)对之前所呈现的人物进行再认。考察匹配程度对再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被试对高匹配组的“面孔与名字”的再认效果显著地高于中、低匹配组;被试对中等匹配组配对的再认成绩与低匹配组没有显著性差异;被试对人物的再认效果随着其“面孔与名字”的匹配程度降低而减弱,当匹配程度降低到某一个临界值时,被试对这些配对组合的再认效果也达到一个下限;这一临界值与下限的确切位置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面孔,名字,主观匹配程度,人物再认
1 引言
俗话说:―人如其名‖。在中国这么一个―重名‖的国度里[13],名字更代表了长辈的期望,从而也影响了个体的自我期望和自我认知。不仅如此,名字对于他人对个体的认知也是颇俱影响力的。因为名字通常是他人较先得到的与个体有关的信息,如同刻板印象一样产成了牢固的印象,会对日后与人更深一步的交往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另一方面,面孔吸引力研究是目前西方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文化心理学研究
者们所共同关注的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回顾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心理学的领域中出现了一个新兴的研究分支——面孔吸引力心理学[9]。面孔吸引力在人际交往中的第一印象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
在国外,外国学者Garwood等人得出了名字有吸引力的女孩子外表更具吸引力[13][14]
能获能更多选票,而且听起来像白人的名字的简历比听起来像黑人的名字的简历更易受到关注[13][15],教师对名字吸引力高的学生的论文评分要高等结论[13][16],均证实了名字吸引力的作用与便利。在我国,张积家等人在(2006)用评定法研究名字对个体吸引力的影响,并得出同有男性特征的女性名字比,人们更讨厌有女性特征的男性的名字结论。同时也指出名字的性别倾向应尽量和孩子性别一致[13]。
在很多的时候,我们都希望自己能被别人很好的记住。当然了,希望被记住的不仅仅是名字,还有样貌。而最重要的是能够使两者准确地对号入座,要是闹得个“名不对人”,双方可就尴尬了。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别人更好地记住自己呢?我们的名字和外表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时留给别人的印象最深刻,记忆效果最好呢?
首先回顾名字对个体影响。名字有重要的社会心理功能。它不仅影响自我认知和自我期望,也影响他人对个体的认知。它不仅是人的重要标识,还包含大量文化信息。印象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整合过程。人要综合外表知觉和其他信息,形成对人的统一印象。在对人知觉时,人的多种信息(性别、年龄、种族、身份等)都会被激活[8]。名字恰好就提供了这样一些信息。有研究者认为,人们用常用的信息加工原则简化复杂的对人知觉,通过范畴化将不同个体分类到不同群体中去。初次交往时,所获得的他人信息有限,名字信息就可能成为分类依据。名字有吸引力,可能将个体分类到有吸引力的人群中;名字无吸引力,人们可能认为名字持有者也无吸引力。由名字产生的吸引力是一种认知偏差,本质上是刻板印象和晕轮效应。
关于面孔吸引力的研究,先前的心理学家已结合平均化、对称性、性别二态性这三大因素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9]。而且还发现个体对面孔的吸引力的评价出现跨文化差异。而且在婴儿时期就表现出喜欢有吸引力的面孔[9]。这一点在马华维先生等人的的研究中已有详尽的总结[9]。
此外,张积家等人(2006)还对名字与面孔的吸引力大小作了比较。得出了在外表知觉后,名字仍然会对个体吸引力的评定产生影响。是将名字与面孔结合进行研究的典型方法[13]。
本研究基于两者在这方面作用的相似性,创新性地提出“名字与面孔的主观匹配程度对人物再认产生影响”这一假设。考虑将两者相结合,探索他人对名字与面孔在不同匹配程度上的认知情况。
人物再认是一个很复杂的记忆的加工过程,我们在识别名字的同时还要联系面孔,这就对我们的记忆的对两者结合的整体加工的一个复杂过程,现在目前国内没有精确研究。
于是本研究者提出以下假设:个体对人物的再认受名字和面孔匹配程度的影响。无论男女,有高吸引力的人获得更好评价,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个体对有引力的人的再认的程度怎么样呢?我们假定,一个吸引力强的面孔和一个吸引力强的名字匹配或是一个吸引力差的面孔和一个吸引力差的名字匹配,会让人觉得很合适。反之,如果一个吸引力差的名字和一个吸引力强的面孔匹配或是一个吸引力强的名字和一个吸引力差的面孔匹配,会让人觉得很不合适。而合适的匹配会让我们有更好的记忆,再认的程度相较不合适的匹配会更好。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70名。将他们分成A、B、C三组,其中A组20名(男女各半),B和C组各25名,。均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所有被试均未见过实验材料。
2.2 实验材料
(1)照片:100张中国人证件照片,年龄在18到30岁之间,男女各半。全部进行标准化处理。
(2)名字:100个。男女生姓名各50个,名字皆两个字,无姓氏。
(3)主试将100张照片初步分为面孔吸引力为高中低的三个组,分别配以吸引力为高中低三种类型的100个名字。此步骤为预试验做准备。 2.3 实验仪器
E-prime软件,心理学实验机房专用台式计算机。 2.4 实验设计
此实验为单因素多水平设计实验。自变量为名字与面孔合适程度(分成5个水平,依次为:非常匹配、匹配、一般、不匹配、非常不匹配);因变量是再认成绩(正确率)。 2.5 实验程序 2.5.1 预实验
预实验目的是由被试主观评定出5个不同水平匹配程度的名字与面孔配对,作为自变量。用E-prime软件编程,实验流程如下:(1)向A组被试呈现标准指导语。(2)名字和面孔人为进行配对后,组成100组配对作为刺激材料,依次呈现给A组被试,。(3)被试对名字和面孔的匹配程度进行5点评定。将手置于计算机的横排数字键上根据名字与面孔的匹配程度进行按键反应,认为十分匹配按“5”,认为十分不匹配按“1”。在正式评定前会有6次练习。(4)在被试作出反应后,计算机会自动记录评定结果。(5)刺激在被试作出评定后消失,但刺激呈现时间最长不超过10.0S,刺激呈现的间隔时间为1.0S。
统计各组配对的累计得分,从100组配对中选取得分最高的16组作为高匹配组,取得分区于中间的16组作为中等匹配组,评定得分最低的16组为低匹配组,总共48组配对。 2.5.1 正式实验
正式实验为盲被试设计,共分为学习阶段、休息阶段和再认阶段三个阶段。同样用E-prime软件编程。流程如下:
(1)学习阶段的目的在于让被试对刺激进行心理加工。把48组正式实验材料,随机呈现给B、C两组被试(实验的任务、指导语等流程均与预实验相同)。
(2)休息阶段:向被试依次呈现45道计算题,要求被试将运算结果写在事先发放的白纸上。每道计算题的呈现时间为3.0s,在每道计算题呈现消失后1.0s,接着呈现下一道题。休息阶段的总时间为三分钟,目的在于阻止被试对之前学习的回忆。
(3)再认阶段: (a)分别从高、中、低三匹配水平的实验材料中随机选出8组配对重新组成第1组材料(即高、中、低三个水平的材料,每个水平8组,共24组配对),其余实验材料组成第2组材料。 (b)将第1组配对打乱,和第2组配对一起,随机呈现给B组被试,让B组被试判断照片与名字的配对是否原配对(即是否与学习时候相同)。正确的按F键,错误的按J键。同样地,将第2组配对打乱,和第1组配对一起,随机呈现给C组被试,让C组被试判断照片与名字的配对是否原配对。被试判断之前进行了4次练习 (c)每组配对在被试作出判断后消失,其最多呈现时间为5.0S,超过5.0S配对将自动消失,配对消失到下一个配对出现的间隔时间为1.0S。(d)计算机自动记录反应情况和反应时。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评定结果分析
分别提取预实验和正式实验阶段中被试对48组正式实验材料的评定结果,对每组配对在两次实验的平均评定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T= -28.880,显著性水平达到.000。由此
说明了两组被试在对选取的48组配对的面孔与名字匹配程度上的意见是一致的,自变量材料的选取是恰当的。 3.2 再认结果分析
以每名被试在高、中、低匹配三个水平的再认准确率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组内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名字与面孔的匹配程度对人物现认的主效应显著,F(2,50)值为5.772,p<0.005,且显著性水平达到了0.004。说明在这三个匹配水平之间的再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
被试在各匹配水平的再认平均准确率见表1 。
表1 被试在各匹配水平的再认平均准确率
名字与面孔的匹配程度 再认平均正确百分数(%) 注:括号内为标准差
低 66.0(2.6) 中 67.6(2.6) 高 76.3(2.3)
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发现高匹配组与中等匹配组,高匹配组与低匹配组之间的再认成绩差差是显著的,前者的显著性水平为0.013,后者为0.035,均小于0.05;且低匹配水平的现认成绩(M=66.0%)和中等匹配水平的再认成绩(M=67.26%)均低于高匹配水平组的再认成绩(M=76.3%)。只有低匹配组与中等匹配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名字与面孔的匹配程度越高,给人留下的印象越深刻;但当名字与面孔的匹配程度降低到某一个临界值时, 对再认的成绩就不再有影响了。
匹配程度分别为高中低的三组配对与再认正确率的关系见图1。
Estimated Marginal Means of MEASURE_10.78Estimated Marginal Means0.76再认正确率0.740.72
0.700.680.66LowMiddleHighpair匹配程度分别为高中低的三组配对
图1 匹配程度分别为高中低的三组配对与再认正确率的关系曲线图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