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2019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真题(解析版)
(3)将t1℃时,M和N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t0℃,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液n。关于m和n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 都是饱和溶液 B 溶液质量:m 【答案】(1). t1℃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s2g (2). 增加M物质 (3). 恒温蒸发水分(或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4). A、B、C、E 【详解】(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b点表示的意义是t1℃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s2g; (2)t2℃时,a点转化为b点是使M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所以欲将t℃时M溶液的状态从a点转化为b点,可采用的方法是增加M物质和恒温蒸发水分(或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3)M、N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t0℃时,M、N的溶解度相等,将t1℃时M和N的饱和溶液各100g,然后降温至t0℃,都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过滤,得到溶液m和溶液n。对于溶液m和溶液n: A、都是饱和溶液,故A正确; B、t1℃时,N的溶解度小于M的溶解度,N溶解度减小的幅度小于M,所以M析出晶体质量较大,所以溶液质量m<n,故B正确; C、t1℃时,N的溶解度小于M的溶解度,M和N的饱和溶液各100g,N溶液中的溶剂多,降低温度,不会影响溶剂的质量,所以溶剂质量m<n,故C正确; D、t1℃时,N的溶解度小于M的溶解度,M和N的饱和溶液各100g,N溶液中的溶剂多,降低温度析出晶体后,溶剂不变,溶解度相等,得到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相等,故D错误; E、m、n都是t0℃时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m=n,故E正确。故选A、B、C、E。 13.甲、乙、丙、丁分别属于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类无机化合物,M与甲同类,他们之间部分“-”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转化关系)。 (1)若甲为CaCO3,则丁的化合物类别是__________,乙→丙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丙为CaCO3,则M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乙→丙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酸 (2). H2O+CaO=Ca(OH)2 (3). H2O (4). CO2+Ca(OH)2=CaCO3↓+H2O或Ca(OH)2+Na2CO3=CaCO3↓+2NaOH 【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甲、乙、丙、丁分属上述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M与甲属于同种类别的化合物; (1)若甲是碳酸钙,甲能与丁反应,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丁可能是酸溶液,例如盐酸;乙能与丁反应,能生成丙,丙也能与丁反应,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乙可能氧化钙,丙是氢氧化钙,M是氯化钙。将猜想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2)若丙为CaCO3,丙与丁能反应,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丁可能是酸溶液,例如盐酸;乙能与丁(酸溶液)反应,能生成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氢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水,所以乙可能氢氧化钙,乙、丙、甲都能生成M,M与甲属于同种类别的化合物,甲可能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能与酸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M是水。将猜想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若甲为CaCO3,则丁的化合物类别是酸,乙→丙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是H2O+CaO=Ca(OH)2; (2)若丙为CaCO3,则M的化学式是H2O,乙→丙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或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或Ca(OH)2+Na2CO3=CaCO3↓+2NaOH。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4.实验是化学研究 基础,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及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中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 “绿色化学要求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最能体现绿 色化追求的途径是_____(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用二氧化锰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备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4)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如图所示,其优点是实验简便、保证安全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长颈漏斗 (2). 甲 (3). 2H2O2(5). 一段时间内持续供给一定浓度的足量的氧气 【详解】(1)图中a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 MnO2 2H2O+O2↑ (4). AD或AE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水和氧气,二氧化锰用作催化剂,可重复使用,体现了“绿色化学”要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最能体现绿色化学追求的途径是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 MnO2 2H2O+O2↑; (3)用二氧化锰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备氧气时,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的液体,反应的条件是加热,可用固—液加热型的发生装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若用二氧化锰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备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AD或AE; (4)做铁丝在氧气中炭烧的实验改进如图所示,其优点是实验简便、保证安全和一段时间内持续供给一定浓度的足量的氧气。 【点睛】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15.实验室有一瓶白色固体,可能由Ba(NO3)2、NaCl、Na2CO3、Na2SO4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某兴趣小组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请你参与完成相关问题 Ⅰ【初步探究】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现象如下: 【初步结论】(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一定没有_______。 (2)溶液M中的溶质一定有NaNO3,一定没有_______。 【交流讨论】为确定原固体的成分,需对溶液M中的溶质进行进一步确认 Ⅱ继续研究 【提出问题】溶液M中溶质【提出猜想】 猜想一:NaNO3 猜想二:NaNO3、Na2CO3 成分是什么 猜想三:NaNO3、NaCl 猜想四:NaNO3、Na2CO3、NaCl 实验与结论 实验 一 步骤 取适量溶液M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硝酸 有气泡产生 猜想一、三不成立 取实验一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硝产生白色沉淀 二 酸银溶液 【反思与评价】 兴趣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得出“猜想四成立”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现象 结论 猜想四成立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