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2019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真题(解析版)
2019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真题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 无纸化办公,低碳出行,减少资源消耗 B. 生活垃圾深埋处理,减少对地表的污染 C. 推广使用滴、喷灌技术,高效利用水资源 D. 退耕还草,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答案】B
【详解】A、无纸化办公,低碳出行,减少资源消耗,有利于保护环境,故A正确; B、生活垃圾深埋处理,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不利于保护环境,故B错误; C、推广使用滴、喷灌技术,高效利用水资源,有利于节约水资源,故C正确; D、退耕还草,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有利于保护环境,故D正确。故选B。 2.学习化学要构建基本理念,对以下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分类观:干冰和可燃冰都属于氧化物 B. 元素观:氧气和臭氧都由氧元素组成 C. 变化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不可以相互转化
D. 结构观:氖原子和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答案】B
【详解】A、干冰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氧气和臭氧都由氧元素组成,故B正确;
C、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故C错误;
D、氖原子和氟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相同,氟离子可以结合阳离子构成物质,氖原子性质稳定,故D错误。故选B。
3.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下表中与其他三组变化不同的一组是( )
组别 A B 变化内容 糖水稀释 酒精挥发 量体裁衣 水果榨汁 钢铁锈蚀 木已成舟
C D
【答案】A
竹篾编框 海水晒盐 火上浇油 玻璃破碎 镁条燃烧 滴水成冰 【详解】A、糖水稀释、酒精挥发、量体裁衣三种变化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B、水果榨汁和木已成舟变化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钢铁锈蚀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竹篾编框和海水晒盐变化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火上浇油过程中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玻璃破碎和滴水成冰变化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镁条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表中变化只有选项A都是物理变化,其余选项是两个物理变化,一个化学变化,与其他三组变化不同的一组是A。故选A。
【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微观图示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参加反应的和微粒个数之比为3:2
B.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均发生了改变 D. 由
和
分别构成的物质中同种元素化合价相同
【答案】C
【分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表示两个NO分子与两个CO分子反应,通过C、N、O原子的重新结合,形成了一个N2分子和两个CO2分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 一定条件下 N2+2CO2。
是
和
A、【详解】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之比为2:2(或1:1),
故A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生成物上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征,故B错误;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均发生了改变,故C正确; D、由+2价,
和
分别构成的物质中具有相同元素是碳元素,中碳元素化合价是+4价,由
和
中的碳元素化合价为
分别构成的物质中同种元素化合
价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
物质构成与粒子个数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5.混合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后,经干燥再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若每个环节均有明显现象,则符合条件的气体组合是( ) A. O2 CO2 N2
B. N2 H2 CO2 D. CO2 Ar CO
C. H2 CO CO2 【答案】C
【详解】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氢气会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
A、O2、N2都不能与澄清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反应,混合气体通过上述试剂后,不可能每个环节均有明显现象,故A错误;
B、N2不能与澄清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反应,混合气体通过上述试剂后,不可能每个环节均有明显现象,故B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气、CO都能与灼热氧化铜反应,产生使黑色氧化铜变红的现象,氢气与灼热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CO与灼热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CO、CO2组合时,碳,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当混合气体为H2 、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后,经干燥再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会依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氧化铜变红,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故C正确;
D、Ar是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与澄清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反应,混合气体通过上述试剂后,不可能每个环节均有明显现象,故D错误。故选C。
6.金属M与Cu(NO3)2溶液发生反应:M+Cu(NO3)2=Cu+M(NO3)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M不可能是铝
的
B. M一定发生反应:M+2AgNO3=2Ag+M(NO3)2
C. 若M为镁,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较反应前减少
D. 恰好完全反应后,M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一定由蓝色变为无色 【答案】D
【详解】A、铝在形成硝酸盐时显+3价,该反应中的M显+2价,该金属不可能是铝,故A正确;
B、根据金属M与Cu(NO3)2溶液发生反应:M+Cu(NO3)2=Cu+M(NO3)2可知,M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所以M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M一定发生反应:M+2AgNO3=2Ag+M(NO3)2,故B正确;
C、若M为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u(NO3)2=Cu+Mg(NO3)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24份质量的镁能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较反应前减少,故C正确;
D、恰好完全反应后,M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不一定由蓝色变为无色,因为M(NO3)2溶液不一定呈无色,例如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的磷酸亚铁呈浅绿色,故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明确M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M显+2价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分离、提纯、除杂、鉴别是基本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组别 实验目的 A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实验设计 通过足量NaOH溶液后,干燥,收集气体 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B 分离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干燥 C 提纯混有少量Ca(OH)2的KOH溶液 加入过量K2CO3溶液,振荡、静置、过滤 NaOH 、NaCl、NH4NO3鉴别CaCO3、分别加入等量的水,观察并感知温度变化 固体
【答案】D
【详解】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混合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后,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故A错误;
B、铁粉能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能分离出铜粉,
D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