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复习题纲
34、按用工期限分类,长期职工指用工期限为在一年以上的职工。( ) 35、出勤率代表的是个体劳动积极性的指标。( )
36、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复合体,具有整体性和相关性,因此进行人力资源素质评价时应遵循主导因素原则。( )。
37、报告期内连续工作的日数与制度工作日数的比重称为平均工作日比重。( )。 38、工间操时间不属于非工作时间。( )
39、为保障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管理和教育等方面,采取的一整套综合性措施,称为劳动保障。( )
40、在进行劳动环境分析时,对厂区绿化状况的评估,通常使用的指标是覆盖率。( ) 41、产品产量÷耗用工时=小时劳动生产率。( )
42、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劳动者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或一定工作量所预先规定的时间消耗标准,称为劳动定额。( )
43、以“工时”为单位计算,实际消耗工时只包括从事有定额工。( )
44、狭义的企业人力资源考评主要是指用人单位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考评。( ) 45、科学技术进步奖应列入工资总额范围。( ) 46、(报告期实现利税总额/报告期奖金总额)×100,所得到的指标是百元奖金的销售收入效益。( ) 47、教师负担数属于职业技能开发动态统计的分析指标。( )
48、用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除以同一时期职工平均人数的是人工成本增减。( ) 49、企业行政与职工之间发生的纠纷称为劳动争议。( )
50、劳动争议人数(或人次数)反映的是劳动争议的规模大小( ) 51、工会办学情况统计属于工会参与企业技术进步活动统计。( ) 52、作为企业内部报表的资料来源是原始记录。( )
53、分析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从而认识它们的发展趋势,并对未来加以预测的一种重要的统计方法,称为动态分析法。( )
54、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统计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指标体系之一。( )
55、统计企业人力资源数量时,劳动计划外使用的,工资不由本单位支付的人员也应该在统计范围之内。( )
56、员工的智力水平是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指标体系。( ) 57、上下班路途时间属于非工作时间。( )
58、对工伤事故的规模进行核算时,其主要指标有工伤事故次数、工伤人数、非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时间指标。( )
59、以班组、车间和企业为对象,计算集体定额完成情况指标通常有平均计算法、综合计算法、分组计算法。( )
60、企业人力资源奖惩统计的指标有受奖认识和比例、实行奖励类别构成指标、获奖者人均奖金额和奖金率、受处分的人数及其比例、申诉人数和申诉率。( ). 三、填空题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工作的任务是 ,并检查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贯彻实施情况;为节约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益服务;发挥企业管理的重要助手作用; 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有力工具;为各级政府制定劳动政策奠定基础,并监测劳动政策的执行
2、构成劳动环境的因素内容有 , , 。 3、培训结业分析指标包含 , , 。
4、人工成本与总成本之间交叉的部分为:直接工人的工资与福利费,制造费用中的工资与福利费 , 。
5、劳动关系包含了一切与雇佣行为相关的社会现象,具体表现为 , , , , 。 6、根据我国的社会历史情况,构建形成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的因素有 , , , 。
7、为了能准确地反映企业劳动经济的活动情况,原始记录的内容包括原始记录的名称和编号, ,计量单位,填写时间, 。
8、因素分析法具体分为 , , 。
9、下列人员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范围的是:在本企业工作的再就业离退休人员 , , ,临时被其他企业借用的本企业职工。 10、在工作时间统计中停工被利用的时间包括 , , , 。
11、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综合水平取决于 , , 。 12、劳动定额的基本形式有 , 。
13、下列不计人工资总额的范围的项目有 , , 。
1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工作的任务是:为编制企来人力资源计划提供依据,为节约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益服务, ,
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人力资源统计资料服务, 。 15、常用的定期和年度统计报表中期末人数指标有 , , 。 16、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时,应遵循的设计原则是 , , 。
17、对工程技术人员时间利用进行研究主要从 , , 几个方面着手。
18、按现行标准,劳动保护措施费用的内容主要指:实施劳动保护措施项目支付的费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费用 , 。
19、当一个人生产一种产品或完成某道工序时,可分别按 , ,
等几种方法计算定额完成程度。 20、狭义的人力资源考评主要是指对工作人员进行 , 。
四、名词解释
1、企业人力资源素质:
2、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
3、非工作时间:
4、劳动保护:
5、广义的职业病:
6、劳动生产率:
7、劳动定额:
8、实作工时:
9、定额工时:
10、劳动报酬:
五、解答题
1、请简述企业人力资源数量统计的意义。 2、请简述企业工人的分组方法。
3、请简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指标体系的内容。 4、请简述生活日分配统计的任务。
5、请简述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统计。
6、请问企业劳动定额统计的重要性表现体现在哪里? 7、请简述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评价的程序。 8、请简述企业劳动报酬统计的任务。 9、请简述企业工资总额的构成。 10、某企业工资等有关资料如下表 计划 实际 工资总额(千元) 800 966 平均人数(人) 1000 1050 平均工资(元) 800 920 增加值(千元) 1000 1300 根据表内资料请计算工资总额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11 A 21 B 31 A 41 B 51 A 2 A 12 B 22 A 32 C 42 C 52 D 1 × 11 × 21 √ 31 √ 41 √ 51 3 C 13 D 23 A 33 D 43 A 53 C 2 √ 12 × 22 √ 32 √ 42 √ 52 4 D 14 B 24 C 34 D 44 C 54 C 3 × 13 √ 23 √ 33 × 43 √ 53 5 B 15 D 25 C 35 C 45 D 55 D 4 √ 14 √ 24 × 34 √ 44 × 54 6 C 16 C 26 D 36 A 46 C 56 A 5 √ 15 × 25 × 35 √ 45 × 55 7 B 17 D 27 D 37 A 47 D 57 B 6 √ 16 √ 26 × 36 × 46 × 56 8 D 18 C 28 C 38 C 48 A 58 D 7 × 17 √ 27 × 37 × 47 √ 57 9 A 19 B 29 B 39 D 49 D 59 B 8 √ 18 √ 28 √ 38 √ 48 × 58 10 C 20 D 30 C 40 A 50 A 60 C 9 √ 19 × 29 √ 39 × 49 √ 59 10 √ 20 √ 30 × 40 √ 50 × 60 增加额 +166 +50 +120 +300 完成计划% 120.75 105.00 115.00 130.00 二、判断题
× √ √ √ × × × √ √ √
三、填空题
1、为编制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是劳动者参与 2、生产过程因素,生产环境因素,劳动过程因素 3、结业率,毕业率,全员培训率
4、制造费用中的工资与福利费,管理费用中的工资与福利费,销售费用中的工资与福利费 5、工资报酬的集体谈判,劳资纠纷,实施执行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劳动仲裁 6、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统计,社会优抚 7、活动内容的记载,填表人及责任人签章
8、差额因素分析法,连乘因素分析法,总和因素分析法 9、临时职工,缺勤职工
10、制度工作时间,停工时间,出勤时间 ,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11、个体素质状况,人力资源总体的组成结构,人力资源的组合比例 12、工时定额,临时定额
13、创造发明奖,离退休人员待遇的支出,加班费用
14、为群众参加管理服务,为企业人国资源管理统计理论研究提供资源 15、年末人数,季末人数,月末人数
16、整体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定量化原则 17、专业对口问题,边续工作时间,家务劳动时间 18、保健食品费用,安全宣传教育费用 19、产量定额完成率,工时定额完成率
20、工资成绩的数量考评,工作成绩的质量考评 四、名词解释
1、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是指人在劳动中运用劳动能力综合水平的高低程度。
2、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是指为了适应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需要,科学运用经济计量、数学模型、统计等方法,对企业中作为经济要素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3、非工作时间:指劳动者从事有酬社会劳动之外的其他活动所占用的时间。
4、劳动保护: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保护劳动者免遭损害和不受损害的威胁,从而保证其平安顺利地进行劳动和作业。
5、广义的职业病:泛指一切由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6、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能力,或者指劳动者生产一定的产品所消耗的劳动量。
7、劳动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的情况下,规定劳动者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或一定工作量应消耗劳动时间的标准数量;或者规定在单位时间内应生产的合格品量或完成的工作量的标准。
8、实作工时:是指作业者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为制作某种产品或完成某项作业所实际消耗的劳动时间。 9、定额工时:是在作业者在实际工作时间内,时间完成工作或生产的产品实物量以定额工时表现出来的产品产量。 10、劳动报酬:是从业人员根据自己所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从未社会所创造的新价值中取得,并归个人占有和支配的那部分社会产品数量。 五、解答题
1、答:1)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和构成,2)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的增减变动,3)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的潜力。 2、答:1)按劳动技能分组,2)按与生产作业的关系程度分组,3)按生产技术水平高低分组,4)按操作年限长短分组,5)按计酬方式不同分组,6)按劳动定额的完成程度分组。
3、答:1)企业人力资源数量与素质统计,2)企业人力资源的生活日分配统计,3)劳动环境与劳动保护统计,4)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统计,5)劳动定额统计,6)劳动报酬统计,7)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统计,8)企业人力资源费用统计,9)劳动关系统计,10)企业社会保险统计。
4、答:1)为企业基础管理活动提供资料,2)为企业合理分配劳动报酬提供依据,3)为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提供依据,4)反映劳动者努力学习专业技术,提高个人素质的情况,5)着重研究闲暇时间的变化,反映社会进步的情
况,6)根据社会需要着重研究一些特殊群体的生活日分配情况。
5、答:1)女职工劳动保护统计研究:劳动保护的“硬件”措施的落实情况,女职工的工种配置和调整情况,适应女职工特点的劳动组织和工种制度的改善情况。
2)未成年工的劳动保护统计分析研究:工种日制度是否合理工种配置和劳动条件、加班加点情况等,以期使未成年工的安全和身心健康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
6、答:1)劳动定额统计是组织生产和协调各工种之间关系的依据,2)劳动定额统计是考核劳动者劳动效率和调动劳动积极性的手段,3)劳动定额统计是组织劳动竞赛,开展评比活动与表彰先进的重要工具之一,4)劳动定额统计是肯定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核算定员、核定工资与奖金的基本依据,5)劳动定额统计是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的手段。 7、答: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2)确定指标权重,3)确定评价方法。
8、答:1)为认识和研究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提高依据,2)表面地区、行业间和各类劳动者之间工资分配关系,3)反映和研究工资分配的实现形式,4)计算企业劳动报酬总额和工资总额,5)反映劳动报酬水平与工资水平 9、答:1)计时工资,2)计件工资,3)奖金,4)津贴和补贴,5)加班加点工资,6)其他工资。 10、答:
工资总额计划完成程度= 966/800×100%=120.75% 工资总额超支额=966—800=166(千元)
工资总额计划相对完成程度=966/(800×130%)×100%≈92.88% 工资总额相对节支额=966—1040=—74(千元)
因平均人数超过计划,使工资总额超支40千元【(1050—1000)×800】 因平均工资高于计划,使工资总额超支126千元【(920—800)×1050】 因增加值超额30%,工资总额节约240(千元)(800×3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