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深基坑开挖及支护安全专项方案 - 图文
D在插打过程中随时测量监控每块桩的斜度不超过2%,当偏斜过大不能用拉齐方法调正时,拔起重打。
E板桩施打采用屏风式打入法施工。屏风式打入法不易使板桩发生屈曲、扭转、倾斜和墙面凹凸,打入精度高,易于实现封闭合拢。施工时,将10~20 根板桩成排插入导架内,使它呈屏风状,然后再施打。通常将屏风墙两端的一组板桩打至设计标高或一定深度,并严格控制垂直度,用电焊固定在围檩上,然后在中间按顺序分1/3 或1/2板桩高度打入。屏风式打入法的施工顺序有正向顺序、逆向顺序、往复顺序、中分顺序、中和顺序和复合顺序。施打顺序对板桩垂直度、位移、轴线方向的伸缩、板桩墙的凹凸及打桩效率有直接影响。因此,施打顺序是板桩施工工艺的关键之一。其选择原则是:当屏风墙两端已打设的板桩呈逆向倾斜时,应采用正向顺序施打;反之,用逆向顺序施打;当屏风墙两端板桩保持垂直状况时,可采用往复顺序施打;当板桩墙长度很长时,可用复合顺序施打。总之,施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变化施工顺序,采用一种或多种施工顺序,逐步将板桩打至设计标高,一次打入的深度一般为0.5~3.0m。
F密扣且保证开挖后入土不小于2 米,保证板桩顺利合拢;特别是工作井的四个角要使用转角板桩,若没有此类板桩,则用旧轮胎或烂布塞缝等辅助措施密封。
G打入桩后,及时进行桩体的闭水性检查,对漏水处进行焊接修补,每天派专人进行检查桩体。
2.4.4钢板桩的拔除
基坑回填后,要拔除板桩,以便重复使用。拔除板桩前,应仔细研究拔桩方法、顺序和拔桩时间及土孔处理。否则,由于拔桩的振动影响,以及拔桩带土过多会引起地面沉降和位移,会给已施工的地下结构带来危害,并影响临近原有建筑物、构筑物或底下管线的安全。
(1)拔桩方法
本工程拔桩采用振动锤拔桩:利用振动锤产生的强迫振动,扰动土体,破坏其与板桩间的摩阻力和吸附力并施加吊升力将桩拔出。
(2)拔桩时应注意事项
A 拔桩起点和顺序:对封闭式板桩墙,拔桩起点应离开角桩5 根以上。可根据沉桩时的情况确定拔桩起点,必要时也可用跳拔的方法。拔桩的顺序最好与打桩时相反。
B 振打与振拔:拔桩时,可先用振动锤将板桩锁口振活以减小土的粘附,然后边振边拔。对较难拔除的板桩可先用柴油锤将桩振下100~300mm,再与振动锤交替振打、振拔。
C 起重机应随振动锤的启动而逐渐加荷,起吊力一般略小于减振器弹簧的压缩极限。
18
D 供振动锤使用的电源为振动锤本身额定功率的1.2-2.0 倍。
E对引拔阻力较大的板桩,采用间歇振动的方法,每次振动15min,振动锤连续不超过1.5h。
2.4.5钢板桩土孔处理
对拔桩后留下的桩孔,必须及时回填处理。土孔回填材料采用砂子,回填的方法采用挤密填入法,回填时应做到密实并无漏填之处。
2.3钢板桩施工常遇问题及处理措施
钢板桩打设中常见质量问题有板桩倾斜、扭转、共连等,其原因及处理方法如下: (1)倾斜(板桩头部向桩行进方向倾斜),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被打桩与邻桩锁口间阻力较大,而打桩行进方向的惯入阻力小。施工过程中要用仪器随时检查、控制和纠正;发生倾斜时用钢丝绳拉住桩身,边拉边打,逐步纠正;对先打的桩桩适度预留偏差(反向倾斜)。
(2)扭转,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钢板桩之间的连接采用的是铰接锁口,防止这种现象的方法是在打桩行进方向用卡板锁住板桩的前锁口;在钢板桩与围檀之间的两边空隙内,设滑轮支架,制止板桩下沉中的转动;在两块板桩锁口扣搭处的两边,用垫铁和木榫填实。
2.4质量保证措施
(1)打桩前对地质情况作详细分析,确定钢板桩可能贯入的深度。
(2)钢板桩施工机械设备及材料必须进行进场验收,对不合格的机械设备及材料严禁进场施工及使用。
(3)由专职测量人员负责测量放线及桩位的定位。 (4)桩机必须端正、稳固、水平,用线锤保持其垂直度。
(5)桩机振动沉桩施工前,在打桩机行进方向用卡板锁牢钢板桩的前锁口。 (6)施工过程中用经纬仪随时检查钢板桩的垂直度,钢板桩发生倾斜时及时纠正。 2.5钢板桩质量控制标准
钢板桩打设控制标准
序号 1 2 3 4.1.5土方回填 19
项目 轴线偏差 桩顶标高 垂直度 允许偏差 ±10cm ±10cm 1/100 检验方法 用经纬仪测量 用水准仪测量 垂球和卷尺检查
1)顶板以上1m回填材料采用良质土,填土中不得含有草、垃圾等有机质。
2)现场挖出的淤泥、粉砂、杂填土,以及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腐殖土不能作为回填土。 3)回填前应对备用的回填土进行试验,确定最佳含水率,并作击实试验。 4)回填土应分层夯实,碾压每层厚度25~30cm。
5)顶板应随作防水随回填,切勿长期暴晒引发结构温差裂缝。 6)回填区域有市政管线时,基坑回填还应满足相关管线的要求。
7)当有地下管线复位等工程时,土方回填需要与管线施工密切配合,协商进行。 8)对填土分层试验密实度,路面以下80cm内填土密实度为95%,80cm以下为93%,1.5m以下至顶板为92%。回填应满足设计要求,禁止采用重型压路机作业。
4.2排水方案 4.2.1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勘报告,施工范围内没有地下水,由于施工期间为太原市汛期,主要考虑大气降雨对基坑排水的要求。
4.2.2排水设计
本基坑内排水采用明沟、集水井相结合的降水方案。排水施工时间:2018年7月16日~2018年9月6日。
明沟、集水井排水:是在基坑沟槽两侧设置排水明沟,每隔40米设置一处集水井,使基坑内的雨水通过排水沟汇集于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将其排出基坑外。
采用400mm×400mm的排水沟,坡度0.1%~0.3%流入集水井,通过集水井排到附近市政管网或临时排水管网。
基坑两侧设置截水墙或截水沟,防止基坑外雨水倒灌沟槽内。 4.2.3排水维护方案
定时巡视排水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系统运行的故障和隐患,如水泵抽水出水情况,是否需要检修换泵;供电线路是否正常;排放水的含砂情况及排水联络管道是否畅通。
当发生停电时,应及时更换电源,尽量缩短因断电而停止抽水的时间间隔,备用发电机保持良好,要随时处于准备发动状态。 五、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
5.1监控手段
20
通过对支护结构和周围环境的监测,能随时掌握土层和支护结构内力的变化情况,以及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和道路的变形情况,将观测值与设计计算值进行对比和分析,随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在不造成危害的条件下安全地进行施工,实现信息化施工。 基坑监测采用巡视检查与仪器观测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监测内容有:
(1)支护体系观察
(2)边坡顶部水平及竖向位移 (3)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
(4)周边建(构)筑物水平及竖向位移 5.2基坑的巡视检查 5.2.1巡视检查基本要求
设立专职巡视检查员一名,在基坑施工过程中每天不间断地进行巡视;巡视检查以目测为主,辅以量尺、照相机等器材进行。检查情况须进行详细记录,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观测数据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5.2.2巡视检查内容 (1)支护结构的巡视包括: ①边坡支护结构成型质量;
②边坡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现象; ③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 (2)施工工况的巡视包括:
①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②工作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厚度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有无超长、超深开挖; ③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 ④工作坑周围地面堆载情况,有无超堆荷载。 (3)工作坑周边环境的巡视包括: ①地下管线有无破损、泄露情况; ②周边构筑物有无裂缝出现; ③周边道路及地面有无裂缝、沉陷。 (4)监测设施的巡视包括: ①基准点、测点的完好状况; ②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21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