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年模拟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
政策
A组 2014—2015年模拟坊
时间:20分钟
题组一 古代中国的商业
1.(2015北京西城普通校上学期期中,20)被西方历史学家称为经济“黄金时代”的北宋时期,政府为管理市场而设立的机构是( ) A.市易务 B.邸店 C.转运使 D.十三行
2.(2015湖南岳阳一中上学期月考,5)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广告的灵魂是创意。据考证,叫卖广告最早在先秦出现,到宋代我国的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结合材料,你认为造成宋代广告形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 D.市民阶层广告意识的增强
3.(2014福建龙岩质检,15)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史实与此论断无关的是( )
A.宋都东京高度繁华 B.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海外贸易空前活跃 D.形成晋商、徽商等大商帮
4.(2014山东威海质检,4)中国在宋元时期是世界上最发达、最富有的国家,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当时( )
A.在广州设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B.泉州一度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C.草市、瓦子是重要的商品交易场所 D.市民可以观看京剧演出
5.(2014山东青岛一模,39)近代社会变化导致中国传统城市大都走向了衰落,而新兴城市走向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大都市的形成,总有其特定的原因。在李唐统治的三百年中,扬州是一个比较安定的区域……处于江淮之间的重要地理位置,周围资源丰盛,物产富饶,经济基础雄厚……又是南北交通的枢纽,江淮的漕米、盐铁和各种货物,都要由扬州转运至各地。
——王鸿《扬州散记》
材料二 前近代时期,扬州虽然存在着庞大的商业资本(盐商),但却无法发展到像17、18世纪欧洲那样的商业体系。首先盐业是由官府垄断的,盐商的活动与其说是私人企业经营,还不如说与包税制度具有同样的性质。其次,盐商富豪们所获得的利润和财富并未再投资于新的商业和工业企业之中,而是往往转变为各种非经济的用途……
——何一民《中国传统工商业城市在近代的衰落》
请回答:
1
√庾é
分值:46分
(1)据材料一说明唐朝扬州繁荣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什么。(10分)
(2)清朝时期在扬州从事盐商活动的主要是哪一商帮?依据材料二指出限制其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8分)
题组二 资本主义萌芽与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6.(2015湖南雅礼中学模拟,6)据记载:明代两淮共取进士137名,其中徽、晋、陕籍106名;共取举人286名,其中徽、晋、陕籍者213名,均占70%以上,盖皆商人子弟。这说明此时期( )
A.部分地区的商人广泛享有科考权 B.“有市籍不得宦”的古训彻底被打破 C.商人参与科考的各项限制被打破 D.政府控制商人势力维护专制集权
7.(2015湖南雅礼中学模拟,7)自北宋出现纸币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白银的使用日益普遍,并最终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获得政府认可。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 B.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 C.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D.白银成为一种主要的流通货币
8.(2014浙江绍兴一模,13)在古代中国商业史上,下列各组历史事物或现象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的一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与“市署”机构的建立 B.徽商等商帮的形成与会馆的出现 C.丝绸之路的繁荣与“交子”的出现 D.“海禁”政策与官营制度的产生
B组 2014—2015年模拟诽嵘
时间: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2015广东增城调研,13)山西人士孔祥熙认为,全世界最会理财的是犹太人,英国最会理财的是苏格兰人,而山西人就是中国的犹太人和苏格兰人。其依据最可能是( ) A.上古三位帝王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南部建立都城 B.山西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农业、冶炼业、盐业基地
2
庾é
分值:46分
C.山西人经营了数百年的票号,执中国金融之牛耳 D.辛亥革命中,山西是北方最早易帜的省份之一
2.(2015四川南充质检,6)唐朝元稹《估客乐》:“估客无住著,有利身即行。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该诗说明了唐朝( )
①统治者推行重商政策,商业繁荣 ②人们重利轻义,儒家仁义道德遭破坏 ③各民族经济交流频繁
④长安是全国商业中心,汇集了各地特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2015广东增城调研,12)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这表明当时( ) A.统治者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放宽了对商业的限制 C.市民阶层逐步扩大 D.商税是宋代的重要财政收入
4.(2015湖南雅礼中学模拟,4)“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下列最能体现这种“理性选择”的是( ) A.抑制土地兼并
B.重农抑商
C.实行“海禁” D.闭关锁国
5.(2014山东威海质检,5)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发展。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B.工商业市镇兴起
C.经济作物种植区域化、规模化 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6.(2014河北石家庄质检,25)《史记坊踔沉写匪μ:“孝、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都市人口膨胀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变化 B.对外贸易兴盛带来了社会风气的恶化 C.城市规模扩大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商品经济发展造成了社会观念的转变
7.(2014广东佛山质检,14)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3
A.土地私有制 B.经世致用
C.重本抑末政策 D.资本主义萌芽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8.(2015湖北百校联考,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神宗元丰年间制定了“广州市舶条法”,史称“元丰法”。至南宋时海外贸易达到全盛,当时监管市舶务的张阐奏言:“比者叨领舶司仅及二载,窃常求其利害之灼然者,功持法令之未修。何当福建广南各置务于一州,两(浙)市舶务及分建于五所三路,市舶相去各数千里。初无一定之法,或本于司之申请而他司有不及知,或出于一时之建明而异时有不可用,监官之或专或兼,人吏之或多或寡,待夷夏之商,或同而或异,立赏刑之制,或重而或轻,以至住舶于非发舶之所,有禁有不禁,买物于非产物之地,有许有不许,若此之类,不可既举。故官吏无所遵守,商贾莫知适从。奸吏舞文,远人被害,其为患深。欲望有司,取前后累降指挥,及三路节次申请,厘析删修,著为一司条例。”建议朝廷制定专门的市舶条法,以有效管理海外贸易,禁绝官吏上下其手。朝廷嘉纳之,“委官详定”,这样,单行市舶敕令在南宋进一步发展并完备。
材料二 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恤商政策,对官吏妄加征税给以严惩。如宋太宗时规定:“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常税各物,令有司件析揭榜,颁行天下。”
——摘编自《宋代商业管理中的伦理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宋市舶官员张阐上奏的背景、目的和结果。(12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宋代商业政策的特点。(6分)
A组 2014—2015年模拟·基础题组
题组一 古代中国的商业
1.A 邸店出现在唐朝,十三行出现在清朝,故B、D两项排除;根据题干材料“为管理市场而设立的机构”这一限定,可知C项不符合题意,因为转运使是负责将地方财赋转运至中央的官员。正确答案为A项。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