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邮 计算机网络实验 网络层数据分组捕获
其相应的分析如下表 字段 报头长度 服务类型 总长度 标识 标志 偏移值 生存周期 协议 头部校验和 源地址 目的地址
3) 分析整个上网的工作过程,需要收发什么分组?每个分组的内容是什么?
首先通过广播的方式向默认的网关(我这里是59.64.192.1)发送一个DHCP REQUEST报文,以申请获得动态的IP地址,里面包括的内容如实验结果1示
网关受到报文后,会回送一个DHCP ACK报文,以告诉申请方已经将IP地址分配过去,本次实验分配的地址是59.64.192.48
之后本机还要广播自己的地址映射关系,用ARP数据报。其形式是这样的:本机发送ARP请求查找它自己的IP地址,这样就会使每台主机在ARP缓存中加入一个映射表象,即让其他主机知道了当前本机的地址,相应的数据报如下图示
报文(16进制) 45 00 00 30 8a 83 40 00 6e 06 89 11 7d 26 80 9c 3b 40 c0 30 报头长20字节 正常时延,正常吞吐量,正常可靠性 分组长度48字节 标识为35459 DF=1,MF=0,不允许分片 偏移量为0 每跳生存周期为110s 携带的数据来自TCP协议 头部校验和为8911 源地址为 125.38.128.156 目的地址为 59.64.192.48 内 容
DHCP REQUEST 数据报
DHCP ACK数据报
ARP数据报
4) 捕获ICMP分组:
分组一
相应ICMP译码输出
分析ICMP分组:
字 段 类 型 代 码 校 验 和 报文(16进制) 03 03 bf 73 内 容 终点不可达 端口不可达 头部校验和为bf 73 此ICMP报文是差错报文,报告差错为终点不可达中的端口不可达。 通过ping命令产生ICMP报文二
相应的ICMP译码输出
分析ICMP分组:
字 段 类 型 代 码 校 验 和 报文(16进制) 08 00 19 5c 内 容 问一台机器是否仍处于活动状态 头部校验和为195c 此ICMP为用来判断指定目标是否可达以及是否活着的报文,是ping命令中常用的
5) 制作一个8000字节的IP数据分组,发送后捕获分析。由于分组长度大于1500字
节,因此需要分片传输。按照2)中的方法分析所有分片的结构。 IP分组一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