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考 口语交际与语言的实际运用 含2011年真题解析
中考专题复习之“口语交际与语言的实际运用”
考点 口语交际 语言运用 考查内容:在具体交际情景中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以及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 基本要求:“简明、连贯、得体”。 句式的选用与变换; 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 仿写句子、压缩语段。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着重考查学生在具体交际情景中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以及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
语言表达运用,是中考语文中必考的内容。这也是考查同学们掌握语言水平的重要手段。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的着眼点是“交际”,是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综合实践,重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口语交际的知识与能力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听话,二是说话。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生活情景对话,考查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下说话的能力,这是考查的重点;二是论辨性质的口语,其实也是在一定的语境下的口语表达;三是观察漫画,或提供材料,让考生辨析正误,谈自己的看法;四是演讲类口语交际题;也有部分省搞听力测试,通过听力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典例】
(2011哈尔滨)下面情境下,女儿的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妈妈对经常与笔友通信的女儿说:“你不要再与笔友通信了,妈妈怕你被坏人欺骗,也怕你分散精力,耽误学习。”
A.通信自由是我的权利,您不让我与笔友通信是违法的。 B.我求您别唠叨了,我以后不与笔友通信就是了。
C.谢谢妈妈,您的提醒我会注意,但我与笔友通信除了交流思想,更重要的是为了练笔,请您理解并允许我这么做吧。
D.好吧,我可以不与他们通信,但我给他们发短信或打电话总可以吧。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A、B、D三项在语言表达上都不够委婉、得体。 答案:C 【训练】
(2011·河池市)下列句子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
A.在劝阻同学不要在走廊追逐打闹时,你说:“别再疯了,这里严禁追逐打闹。”
B.安慰在“党在我心中”演讲比赛中被淘汰的张强,你说:“别气馁,再加一把劲,下次成功的一定是你。”
C.当见到有人喝完水,准备随手扔掉水瓶时,你说:“你不知道乱丢垃圾是不文明的吗?\ D.给老师提出建议,希望老师放慢上课速度时,你说:“老师,你上课太快了,同学们要求你把课上慢一点。”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交际能力,要注意“简明、连贯、得体”。A项在劝阻同学时说“别再疯了,这里严禁追逐打闹。”不够委婉,不易于让同学接受;C项和A项一样,用反问的语气责问别人不够委婉,也容易引发矛盾;D项给老师提建议,是晚辈面对长辈,说话要得体,这里不够委婉。 答案:B 【点拨】
基本要求:“简明、连贯、得体”。
解答准则:①言之有“礼”,即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
②言之有“物”,即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
力求清楚、明白、简洁;
③言之有“序”,即表达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
求意明句畅;
④言之有“节”,即简明。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有序作答,字数适中,标点
恰当。
考解答程序:
所有的口语交际题,均与学生的生活、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相切近,无论是什么样的口语交际题,均要依据“对象、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的基本要求,解答程序是:
看清题目——明确要求——抓住题眼——品读设置的情景或提供的材料——理解题意——依照要求——灵活答题。 语言的实际运用
这一题型,从题目数量上来看,一般由一个到三个组成。分值一般在4到6分。这一题型命题形式比较灵活,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句式的选用与变换;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仿写句子、压缩语段。
【典例】
(2011乐山)同学们在“关注我们的社区”的活动中,看到自己所在的县同时在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县政府并为此成立了规模庞大的“同创”指挥部。
(1)同学们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市民的采访,了解到“创建”活动过多过滥,人民群众是很有意见的。下面是同学们收集到的准备给县领导汇报的几条危害。请你将“助长形式主义”这一条恰当地插在下面的三条危害之间。 ①损害群众利益。②有碍科学发展。③极易滋生腐败。 答:“助长形式主义”应插在 和 之间。
(2)关于“同创”指挥部的名称问题,在开始确定的阶段,有人想过用“统创指挥部”,也有人想过用“通创指挥部”,最后听取了语言专家的意见,才确定用“同创指挥部”这个名称。你觉得,语言专家的意见有道理吗?
答: 【材料选自《人民日报》 2011年5月3日第19版戴文华《“创建”过滥害处多》一文。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材料内容,结合具体的语境,给语句选择恰当的位置,要做到前后连贯,意思一致,利于作者意图的表达。词语的选择要从活动主体、客体、性质等角度去揣摩分析,加以确定。 答案:(1)放在②和③之间。
(2)示例:A.有道理“统创”和“通创”侧重于统一管理,全面管理有一种自上而下的强迫的意味;而“同创”侧重于共同创建,齐心协力,有一种鼓舞人心的意味.让人有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
B.有道理“统创”是“统一创建”,意思是大家都一致行动,含有自下而上的意味。“通创”是“通通创建”,含有强硬、强制的意味;而“同创”是“共同创建”,显得平等、和谐。
(2011镇江)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这条消息引起热议。有识者认为杭图的做法击中了“社会软肋”。请结合下列材料,探究这里暴露的到底是哪些“社会软肋”?
面对杭图的做法,部分高端读者选择离开。精英们担忧,如果是读书,当然可以;如果乞丐和拾荒者是支聊天,休息,孵空调呢?建议设立专区和附加门槛条件。乞丐也是城市的管理者纠结,这些年关于乞丐的新闻经常是某地警方提醒市民谨防乞丐行骗,某市政府为迎接国际会议把全市乞丐“集中起来”直到会议结束之类。
杭图馆长褚树青说:“图书馆是一种公共产品,必须遵循公平原则。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有一句名言:“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政府投巨资建的图书馆,很多在冷清中坚守,要么书很少,要么人很稀,甚至将部分房间改为店铺出租给私人。服务质量难如人意,环境建设、管理不到位。(《中华活页文选》)
解析:杭图的做法及相关新闻触动了公众神经的敏感部分,让我们看到了在图书馆小社会中的大社会缩影。(应该联系材料,从“公民的权力和尊严”、“社会平等”、“公益服务”、“社会精英的价值观”、“国人的阅读状况”、“歧视底层民众”、“图书馆事业发展进步”等角度分析问题,指出“社会软肋”所在。 。 答案:各角度分析示例如下:
①公民的权力和尊严尚未得到普遍保障。从乞丐等被“集中”管理和行为的条件限制等相关表述可以看出。
②社会平等在某些领域可能还只是一个口号。“高端读者”、“精英们”、“乞丐和拾荒者”、“城市管理者”等词语暴露出不平等现象(等级观念)。
③很多图书馆管理、服务状况令人担忧。材料表明,图书馆硬件上去了,但图书馆事业却汉有取得应有的发展。图书馆应该从自我为中心的旧模式向公众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图)。
④“社会精英”价值观有偏差,甚至显得很自私。“高端读者”选择离开,“精英们”提出“门槛条件”,暴露出脱离民众的趋势。杭图馆长褚树青这样受人民欢迎的精英还不够多。
⑤国人的阅读状况令人忧虑。“图书馆在冷清中坚守”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⑥歧视底层民众的现象不光发生在“精英们”身上。材料中很多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公众的容忍和熟视无睹助长了这一风气的继续存在。 ⑦公益事业的服务质量还有提升空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句话让人振奋,又让人郁闷。希望有更多的人敢说“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这样的话。(深刻程度不是答案的决定因素,探究角度也不限以上几种,扣住材料又言之有理的即可)
【点拨】
在备考的时候,要明白一点,不管形式如何变化,其实质都是一样的,注意
如下几点:
1、句式的选用与变换 (1)主动句与被动句
主语是施动者,即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的句子是主动句; 主语是受动者,即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这种句子叫被动句。
一个主谓句,既有施动者,又有受动者,可以按照表达的需要,或者选用主动句,或者选用被动句。 (2)肯定句和否定句
同一个意思,可以从正面去表达,也可以从反面去表达。
从正面表达意思的,是肯定句;从反面去表达相同的意思的,是否定句。 (3)陈述句和反问句
反问句比陈述句更肯定有力,往往既能强调,又能表达强烈的感情。
反问句:\难道你就不想到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北方的农民?\
陈述句:\你一定会想到,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农民。\
(4)句式变换、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A 因为变换句式是在同义句式中间进行的,所以变换后的句子一定要保留原意,不管题目本身是否有明文要求。为此,同句式的变换无关的文字可原封不动。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变动(增、删、换、调),但变动不要太多。
B 每一种句式都有相对应的同义句式,如长句和短句相对应、主动句和被动句相对应等等。要按照用对应的关系去变换句式,避免张冠李戴。 2、简明、连贯、得体
(1)简明 所谓简明,\简\是对量的要求,指不重复罗嗦;\明\指清晰明白,是对表达效果的要求。
要用语简明,必须做到:
①用语尽可能少,不重复,不说多余的话; ②用语明确,力避歧义、含混; ③用语须朴素,力避晦涩难懂; ④句子宜短不宜长。
(2)连贯 把若干句子组织在一起的时候,就要注意句子内容的衔接,语气的通顺畅达,也就是要注意连贯。
对连贯的考查有两种方式,一是句子的衔接,二是句子顺序的调整。 句子衔接要做到:
①话题保持同一,对于记叙类,陈述的角度要一致,即陈述对象(通常就是主语)不可轻易更换;对于议论类,观点前后要一致,观点和材料要保持一致。 ②内容要合乎事理,符合逻辑,保持内在的一致性。
③语句要前后照应,比如问与答的照应,前面的排序与后面的排序的照应,指代的前后照应,句式的前后照应,关联词的前后照应等。 调整句子应遵循:
①中心和思路是排序的内在依据,因此明中心理思路最为重要。明中心,对于记叙说明类,要明确记叙说明的对象;对议论类,要明确论题或论点。理思路,记叙说明类,要理出记叙说明的顺序,议论类要理出论证的顺序和层次。
②抓语言标志。比如前后呼应的关联词语,反复出现的关键性词语,重复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