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苏教版五年级下数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带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全)
的变化情况;2、用自己的语言能准确表述天平图的等式关系;3、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天平左右两边重量的变化情况;4、最后推断概括出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解方程的格式在这里要想学生交待清楚,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解方程,所以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操作为学生探究问题,寻找结论提供了真实的情境,富有启发性、引领性,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发现并掌握了知识。整体效果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少数学生还是会忘了写“解”字,还有学生等号不对齐的,以及没有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第4课时 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练习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练习一第9~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什么是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18+17=35 x=1 12-Y=4 S+12=49 21-b<24 x=14+78 16+a=27+b
a +b=6 b-8=100 x+10 4x=60 2.让学生说一说等式的性质一和等式的性质二 (1)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x+25=37 x-23=52 0.7x=3.5★ x÷0.5=12 48-x=25★ 4.8÷x=20★
集体订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使其明白算理。 3.在○运算符号,在□填数字。 (1)x-20=30 (2)5x=2.4 解: x=30○□
解:x=2.4○□
x=□ x=□ (3)3.6+x=5.7 (4)4.8÷x=12 解: x=5.7○□ 解:x=4.8○□ x=□ x=□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使学生明白:根据等式
的性质。
小结:通过把解方程的过程补充完整,启发学生简化解方程的书写,提高解方程的熟练程度。
二、指导练习 1.p7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
2.P7第11题:pp列方程求表中的未知数的值 学生看懂题意,列方程,解方程 3.P7第13题 学生口答练习 4.出示小黑板 判断题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 (3)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 ( )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解决数学问题时,方程的用处大吗?
四、作业 1.P7第10题 2.P7第12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练习题
12x=31.2 9.6y=48 解:x=31.2÷12 解:y=48÷9.6
x=2.6 y=5
教学反思:
在过去教学解方程,没有规定一定要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可以根据方程形式选择利用逆运算关系求未知数。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也容易,学生也能很快求出方程的解。根据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新教材要求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不再讲解利用逆运算关系求未知数。说是避免了同一内容两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改善和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由于有了前面的教学经验,在初次接触新教材时总觉得只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比较麻烦。为了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我深入的研究了教材。在教学中通过天平直观演示天平两边同时放上或拿掉相同重量的东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引导学生发现、小结出等式的性质。不断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促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灵活地运用此性质来解方程。通过教学发现小学生对以天
平为直观形象载体的等式性质,感到新奇,有趣,乐意接受,也易理解。利用天平这样的事物原形来揭示等式的性质,把抽象的解方程的过程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解方程的过程是一个等式的恒等变形。
第5课时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例7、P9练一练,P11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2.使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
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等式的两个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写出方程的数量关系,但不管是什么形式,其本质是一样的。
2.课件出示例7: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①去年的体重+=今年的体重 ②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米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