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6 13:10:39

属性模型的建立。 (一)单井地质模型 单井模型:

用来研究井剖面上砂体的厚度、韵律特征、物性变化及其剖面非均质性。 模型目的:

建立单井模型就是把井筒中得到的各种信息,转换为所需的开发地质的特征参数,尽可能地建立每口井表示各种开发地质特征的一维柱状剖面。

九项属性和参数: 划分:

渗透层、有效层、隔层; 判别:

产油层、产水层、产气层; 参数:

渗透率、孔隙度、流体饱和度。 流动单元定义:

为横向上和垂向上连续的具有相似的渗透率、孔隙度和层理特征的储集层,在该单元的各部位岩性特点相似,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物理性质也相似。这里的岩石物理性质,主要是指孔隙度和渗透率。建立把各种储层信息转换成开发地质特征参数的解释模型。在单井模型的建立中,测井资料是其主要的信息来源,同时结合岩芯分析与化验、试油、试采资料,难点为渗透率的解释。

根据油藏的“四性”关系,选择合适的测井信息,建立简易的解释模型,提高测井解释精度。测井解释结果仍然要用岩芯、测试等直接资料来标定和检验

单井地质模型分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5 / 15

1、标识砂层在剖面上的深度及砂层厚度--测井。 2、在砂体内部按物性特征进行细分段。 ①同一小段内部物性基本一致或差别很小; ②相邻小段的物性有较明显的差别; ③分段不能太薄或太厚。

3、在各小段上标识厚度并计算其平均孔隙度、渗透率。

4、夹层的划分。按照小段物性特征,用一个地区的物性下限截止值作为标尺,划分出层内夹层。

5、计算并标识砂层的平均物性--二次加权平均。 6、标定油、气、水层--测井解释成果,试油结果。

二维地质模型是表示两度空间的非均质模型,包括平面模型和剖面模型两种类型。

1.平面二维模型(层模型)

所谓层模型,实际上是单层砂体的平面分布形态、面积、展布方向、厚度变化和物性特征的综合体。对于块状砂体油田,这一模型可以不建立或只进行粗略的表征;而对于层状油藏,这一

模型的建立则显的xx。 2.剖面模型

剖面模型是反映层系非均质性的内容,包括:

各种环境的砂体在剖面上交互出现的规律性,砂体的侧向连续性,主力层与非主力层的配置关系,以及各种可能的变化趋势等内容。

(三)三维地质模型

6 / 15

在三维空间内描述储层地质体及储层参数的分布,就是 在储集体骨架模型内定量给出各种属性参数的空间分布。 建立地质模型的核心问题是井间参数预测,如何依据 已有井点(控制点、原始样本点)的参数值进行合理的内 插和外推井间未钻井区(预测点)的同一参数值。 (1)储层骨架模型的建立

储层骨架模型是在描述储层构造、断层、地层和岩相 的空间分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表征储层离散变量的 三维空间分布。

储层骨架模型是由断层模型和层面模型组成。 建模一般是通过插值法,应用分层数据,生成各个等时 层的顶、底层面模型,然后将各个层面模型进行空间叠 合,建立储层骨架模型。 (2)属性模型的建立

属性模型是在储层骨架模型基础上,建立储层属性的三维分布。 对储层骨架模型(构造模型)进行三维网格化,然后利用井数据 和地震

数据,按照一定的插值(或模拟)方法对每个三维网格进行赋值,建立储层属性的三维数据体。

三维空间赋值的结果形成一个三维数据体,对此可进行图形变换,以图形的形式显示出来。

7 / 15

储层属性:

1.离散的储层性质—沉积相、储层结构、流动单元、裂缝积相 2.连续的储层参数变化—孔隙度、渗透性、含油饱和度

5、详述油田注水的意义及如何确定注水时间、注水方式和部署井网。 提示:

参见教材第八章,阐述油田注水涉及到的各方面内容。 答:

一、油田注水生产概述 (一)油田注水的意义和方式 1.油田注水的意义

油田投入开发后,如果没有相应的驱油能量补充,油层压力将随着开发时间,逐渐下降,引起产量下降,使油田的最终采收率下降。通过油田注水,可以使油田能量得到补充,保持油层压力,达到油田产油稳定,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的目的

2.油田注水方式简介

根据油田面积大小,油层连通情况,油层渗透性及原油粘度等情况,可选择不同的注水方式。

(1)边外注水

在含油层外缘以外打注水井,即在含水区注水。注水井的分布平行于含油层外缘,采油井在含油层内缘的内侧,并平行于含油内缘。边外注水对于面积不太大、油层连通情况好、油层渗透性好、原油粘度不大的油藏比较合适。

(2)边内注水

8 / 15

搜索更多关于: 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属性模型的建立。 (一)单井地质模型 单井模型: 用来研究井剖面上砂体的厚度、韵律特征、物性变化及其剖面非均质性。 模型目的: 建立单井模型就是把井筒中得到的各种信息,转换为所需的开发地质的特征参数,尽可能地建立每口井表示各种开发地质特征的一维柱状剖面。 九项属性和参数: 划分: 渗透层、有效层、隔层; 判别: 产油层、产水层、产气层; 参数: 渗透率、孔隙度、流体饱和度。 流动单元定义: 为横向上和垂向上连续的具有相似的渗透率、孔隙度和层理特征的储集层,在该单元的各部位岩性特点相似,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物理性质也相似。这里的岩石物理性质,主要是指孔隙度和渗透率。建立把各种储层信息转换成开发地质特征参数的解释模型。在单井模型的建立中,测井资料是其主要的信息来源,同时结合岩芯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