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教案新版
第九单元 溶 液
本单元分三个课题,这三个课题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课题1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基础知识,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这一课题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下面的教学做准备。
课题2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主要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可以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
课题3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本单元的三个课题中,课题1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课题2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课题3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一定量溶液中究竟含有多少溶质。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这样的编排设计是本书的一个特点,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单元具有以下特点: 1.溶液是最常见的一大类物质,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除了正文外,在“资料”、“拓展性课题”等栏目中还补充了一些内容,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2.鼓励学生参与,引导学生加强思维训练。本单元中编排了较多学生参与的活动,教材中也留出了较多的空白,供学生观察、思考,有些内容则完全以学生活动展开。
3.加强科学方法教育。教学的许多内容是由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完成的,并在“讨论”、“调查与研究”、“习题”、“家庭小实验”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方法。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本课题包含两部分内容,即“溶液”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加入乳化剂时,能够形成一种叫做乳浊液的混合物。在生活中时常遇到“乳化”现象,乳化并不是溶解,但因其内容很少,要求也较低,因此把其附在溶液的后边让学生通过实验对其有初步了解。
溶解
溶质+溶剂吸热或放热――→溶液
本课题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要使其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质在水分子作用下向溶液里扩散,溶质分子与水分子发生水合反应这两个过程有一定的难度。有条件的学校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本课题的重点是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第1课时 溶液的形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
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多媒体课件、五种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铁溶液)。
一、新课导入
1.我们发现在寒冷的冬季,水易结成冰,而食盐水、食醋不易结成冰,这是为什么?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
些内容。
2.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无色)、硫酸铜溶液(蓝色)、氯化铜溶液(蓝色)、高锰酸钾溶液(紫色)、氯化铁溶液(黄色),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看到想到了什么?
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
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 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 生齐答:想!
(教师板书: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二、新课教学 一、溶液
【活动与探究1】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三个、药匙。
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
[学生回答]我们这组的实验现象是: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中,食盐、糖在水中溶解后得到的液体是无色的,而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
[结论]它们都能溶于水中。
师:很好。还有没有不同的现象和结论?
生1:我们这组还发现有少量固体物质仍存在于液体中。
师:很好,这说明这些固体没有被水溶解完。谁能说出有什么办法使它完全被水溶解? 生2:可加水。 生3:还可加热。 [实验过程]
步骤 现象 结论 质量关系 (完全溶解后) 食盐加入水中 食盐消失在水中 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 m(食盐)+m(水)=m(食盐水) 蔗糖加入水中 蔗糖消失在水中 蔗糖可以溶解在水中 m(蔗糖)+m(水)=m(蔗糖水)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观察得也很仔细。下面让我们再来观察这五种溶液,要求从上、中、下、左右仔细观察它们有些什么特点。
生1:它们的颜色不同。 生2:它们都是混合物。 ……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什么是溶液呢?(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边口述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并将它们板书到黑板上)
[板书]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师:水具有什么作用?
生:溶解其他物质的作用。
[板书](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例如:食盐、蔗糖、碘、硫酸铜等。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例如:水、酒精等。
m(溶液)=m(溶质)+m(溶剂)
师:如何从微观的角度理解溶质溶解形成溶液这一现象?(从分子运动的角度进行思考) 生:蔗糖分子、食盐微粒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中。
[总结]从微观角度分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蔗糖分子、食盐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向水里扩散,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的间隔中,形成一种稳定的混合物。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