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数学零模试卷(理科)(解析版)
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数学零模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M={x|x2=x},N={﹣1,0,1},则M∩N=( ) A.{﹣1,0,1}
B.{0,1} C.{1} D.{0}
【考点】交集及其运算.
【分析】求出M中方程的解确定出M,找出M与N的交集即可. 【解答】解:由M中方程变形得:x(x﹣1)=0, 解得:x=0或x=1,即M={0,1}, ∵N={﹣1,0,1}, ∴M∩N={0,1}. 故选:B.
2.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 ) A.y=x2sinx B.y=2﹣x
C.y=
D.y=|log0.5x|
【考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分析】利用奇偶函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对于A,f(﹣x)=(﹣x)2sin(﹣x)=﹣x2sinx,是奇函数; 对于B,非奇非偶函数; 对于C,f(﹣x)=对于D,非奇非偶函数. 故选C.
3.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S值为( )
=
,是偶函数;
5页
A.1 B.3 C.7 D.15
【考点】程序框图.
【分析】分析程序中各变量、各语句的作用,再根据流程图所示的顺序,可知:该程序的作用是累加S=0+20+21+22+23的值,并输出.
【解答】解:分析程序中各变量、各语句的作用,再根据流程图所示的顺序,可知: 该程序的作用是累加S=0+20+21+22+23的值 ∵S=0+20+21+22+23=15, 故选D.
4.在极坐标系中圆ρ=2cosθ的垂直于极轴的两条切线方程分别为( ) A.θ=0(ρ∈R)和ρcosθ=2 B.θ=C.θ=
(ρ∈R)和ρcosθ=1
(ρ∈R)和ρcosθ=2
D.θ=0(ρ∈R)和ρcosθ=1
【考点】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圆的切线方程.
【分析】利用圆的极坐标方程和直线的极坐标方程即可得出.
【解答】解:如图所示,在极坐标系中圆ρ=2cosθ是以(1,0)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 故圆的两条切线方程分别为故选B.
(ρ∈R),ρcosθ=2.
6页
5.设
为两个非零向量,则“?=|?|”是“与共线”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
【分析】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利用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若?=|?|,
则||?||cos<,>=|||||cos<,>|,即cos<,>=|cos<,>|,则cos<,>≥0,则与共线不成立,即充分性不成立.
若与共线,当<,>=π,cos<,>=﹣1,此时?=|?|不成立,即必要性不成立,
故“?=|?|”是“与共线”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故选:D.
6.设不等式组
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若函数y=logax(a>1)的图象上存在区域
D上的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1,3] B.[3,+∞) C.(1,2] D.[2,+∞) 【考点】简单线性规划.
【分析】结合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的关系画出其表示的平面区域,再利用函数y=logax(a>1)的图象特征,结合区域的角上的点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作出不等式组
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
由a>1,对数函数的图象经过可行域的点,满足条件, 由
,解得A(3,1),
此时满足loga3≤1,解得a≥3, ∴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3,+∞), 故选:B.
7页
7.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四个面中,面积最大的面的面积是( )
A. B. C. D.
【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
【分析】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三棱锥,由三视图求出几何体的棱长、并判断出线面的位置关系,由勾股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各个面的面积,即可得几何体的各面中面积最大的面的面积.
【解答】解: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三棱锥P﹣ABC, 直观图如图所示:由图得,PA⊥平面ABC,
,
则
在△PBC中,由余弦定理得:则
,,,
,
,
,
,所以
8页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