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倪娟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题

倪娟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3 21:58:17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复习题

第一课时 地球的形状

一、填空题

1.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天圆地方)”的猜想。我国古代人认为,天像一个(锅);地像一个(方形棋盘),是(平)的。

2.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地球是:(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3.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的形状。

4.1519年9月,(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朝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了(西班牙)。

5.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6.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麦哲伦) 7.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8.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9.1961年,人类(第一次登上太空),遥望地球、观瞻地球的宇航员是(苏联)的(尤里·加加林)。

10.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在太空中拍摄了第一张(地球)照片。

11.2003年,我国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搭载“(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4)圈。他说:“(为了人类共同的事业,我们中国人也来到了太空)!

二、问答

请你设计地球的形状模拟实验? 答: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

步骤:①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 ②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③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

我的发现:先看见进港的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没,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 结论:地球是球形。

1

第二课时 地球的表面

1.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2.地球表面积是(519967866)平方千米。

3.地球表面主要由(岩石)、(水)、(大气)等物质构成。

4.地球表面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和岛屿)等。

5.七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6.四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7.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达到(14)千米。 二、判断:

1.地球表面的形态是高低起伏、千姿百态的。( √ ) 2.地球表面主要由岩石、水、大气等物质构成。( √ ) 三、问答题。

1.从前人们有“三山六水一分田”的说法,结合“地球的表面”的知识,你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吗?

答:“三山六水一分田”指的是地球的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占60%,陆地占40%,而陆地上三分是高山、沙漠,不适合人居住;只有一分土地供人们居住生活。

2

第三课时 地球的内部

一、填空

1.人类通过(地震波的传播)来猜测地球内部。

2.人类把地球内部分为三层,由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3..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 地壳 ) 二、判断:

1.地球内部存在着不同的物质。( √ )

2.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最深的深度是14千米。( √ )

第四课时 火山和地震

一、填空

1.(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2.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3.地球的内部温度( 高 ),压力大,那里有炽热的岩浆.

4.四大自然灾害是(火山喷发)、(地震)、(洪水)、(火灾)。

5.(地震)是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而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 6.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 )

7.地震灾害可分为(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

8.(1976年),在我国(唐山)发生了一次7.6级的大地震,使那一带人们伤亡惨重,损失很大。

9.我国唐山大地震发生在(1976 )年。

10.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是(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时期的大科学家(张衡)发明的。 二、判断

1.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慢,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快。(×) 2.科学家根据火山、地震、地热等现象来推测地球内部的情况。(√) 3.地球表面积是510067866千米。( × ) 4.地震灾害可分为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 √ ) 三、问答题

1.请你设计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答:材料: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等。

步骤:①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②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③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现象:番茄酱向外溢出。结论:这个实验说明,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3

2.请你设计地震的模拟实验? 答:材料:毛巾、细干木棍等。

步骤:①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

②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压断。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

现象:毛巾会发生弯曲,成了褶皱状;木棍被压断时,听到“啪”的声响。同时手有强烈的震颤感。

结论:地下岩层受到巨大的压力,发生褶皱时,岩层内就会蓄存很大很大的能量;当岩层受到的挤压力超过岩层的坚固的程度的时候,岩层就会被压断。一旦岩层被压断、发生断裂时,就会施放出特别大的能量,发出巨大的声响,引起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3.当地震发生时,你怎么保护自己?

答:在地震来临时,如果在家中,可以躲在厨房和厕所里;如果在学校,要尽快跑到操场等空旷的地方;如果在教室,尽量躲在课桌、讲台下。

4

搜索更多关于: 倪娟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题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复习题 第一课时 地球的形状 一、填空题 1.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天圆地方)”的猜想。我国古代人认为,天像一个(锅);地像一个(方形棋盘),是(平)的。 2.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地球是:(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3.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的形状。 4.1519年9月,(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朝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了(西班牙)。 5.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6.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麦哲伦) 7.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