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期中考试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学科:生物
2010.4.20
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 I卷答案请涂在答题卡上,Ⅱ卷答案请在答卷作答。
I卷(选择题 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本题包括35 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确地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B.先分析多对相对性状,后分析一对相对性状 C.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 D.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2.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的高茎与绿色豆荚 B.羊的黑毛与兔的白毛 C.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D.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纯合子自交的后代是纯合子
B.杂合子自交的后代是杂合子
C.两种纯合子杂交,其后代仍是纯合子 D.杂合子杂交的后代全是杂合子
4.番茄茎的有毛和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有毛植株经自花传粉后,后代中出现了无毛植株。
无毛植株在后代中的比例应该接近
A.1/2 B.1/3 C.1/4 D.1/8
5.纯合的黑色短毛兔与褐色长毛兔杂交,Fl全为黑色短毛兔,让Fl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F2。欲判定F2中的某一黑色长毛兔是否为纯合体,选用与它交配的兔最好是 A.长毛兔 B.短毛兔 C.黑色兔 D.褐色兔
6.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双亲表现型正常,生了一个患该病的女儿,若再生一个孩子患该病的可能性是
A.25% B.50% C.75% D.100%
7.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实验结果的实质是
A.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是显性
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C.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不在一条染色体上 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生物试卷 第 页,共7页 1
8.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现象提出了超越当时时代的假说,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②遗传因子存在于细胞核中:③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④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个;⑤每对遗传因子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⑥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A.①③④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9.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不能产生的配子是 .. A. YR B. Yr C. yR D. YY
10.小麦的毛颖(A)对光颖(a)是显性,抗锈(R)对感锈(r)是显性,这两对性状是独立遗传的。 基因型为AaRr和aarr的两亲本杂交,后代中光颖抗锈的个体占 A.1/2 B.1/3 C.1/4 D.1/8
1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进行杂交实验,产生的F1是黄色圆粒。将F1自交得到F2,F2的表现型分别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
A.1:1:1:1 B.3:1:3:1 C.3:3:1:1 D.9:3:3:1 12.南瓜所结果实中白色(A)对黄色(a)为显性,盘状(B)对球状 (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让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盘状南
瓜与“某南瓜”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所示,则“某南瓜”的基因型为 A.AaBb C.aaBb
B.Aabb
D.aabb
13.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
A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B.形成纺锤体 C .着丝点分开 D.染色体复制一次 14.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 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的分离 15.右图表示某生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B.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C.该细胞中有4个染色单体
D.该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16.下列是某种雄性动物睾丸内正在分裂的四个细胞示意图,其中属于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生物试卷 第 页,共7页 2
17.右图为某动物精巢内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b-c段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
A.n B.2n C.3n D.4n
18.动物的卵细胞的形成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点是
①次级卵母细胞将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②—个卵原细胞最终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 ③一个卵原细胞经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 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成的两个细胞大小不等; ⑥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19.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生理作用是
A.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C.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D.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20.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21.在人的次级精母细胞(非后期)内,染色体的组成正确的一组是
A.44+XX
B.44+XY
C.44+YY
D.22+X或22+Y
22.人类性别决定的时期是
A.精子形成时
B.卵细胞形成时
C.减数分裂时
D.受精卵形成时
23. 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 B.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 C.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24.人类的红绿色盲在人群中的发病特点是
A.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B.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C.只有男性患者 D.只有女性患者
25.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中,不可能表示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是
生物试卷 第 页,共7页 3
26.右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1号和2号均带有致病基因 C.3号带有致病基因的几率为2/3 D.4号与正常男子婚配,后代一定患病
27.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R型细菌能转化为S型细 菌。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是S型细菌的
A.DNA B.RNA C.蛋白质 D.多糖
28.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产生的效应 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产生的效应 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29.在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科学家以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在此实验中,用S、P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A.DNA、蛋白质 B.蛋白质、蛋白质 C.DNA、DNA D.蛋白质、DNA 30.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DNA是遗传物质
B.DNA能自我复制 D.DNA能控制蛋白质合成
35
32
31.噬菌体在细菌内合成自己的蛋白质需要
A.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B.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 C.细菌的DNA和氨基酸 D.噬菌体的DNA和氨基酸
32.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两位科学家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 B.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C.碱基对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33.已知某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中,碱基A有4 000个,碱基C有5 000个,则在其互补链中碱基G和碱基T的个数分别是
A.4 000、4 000 B.5 000、5 000 C.4 000、5 000 D.5 000、4 000 34.某双链DNA分子的碱基中,G的分子数占22%,胸腺嘧啶的分子数占
A.11%
B.22%
C.28%
D.44%
35.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A.DNA B.DNA或RNA C.RNA D.DNA和RNA
生物试卷 第 页,共7页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