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读后感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是节选自《从文自传》的第三、五、十五、十八章。记录作者童年和少年时代的蜕变与成长,既有天真好奇的乡野童年,也有胸怀抱负与经历坎坷的青年生涯,真实而生动的再现了作者早年的生活。
以常人的眼光看,30岁作自传未免太早,而事实上,沈从文写自传,是借以从过去的经验中重新发现自我,以应对未来道路上的挫折、苦难和挑战。他把所经历的苦难当作生活的恩赐,看作生命流动过程的必然。就象走路的人要常回头看看,了解自己已经走过多少路,离目的地还有多远;回顾过去的经历,对下一段行程有何启示。
其实在人生的路上要时时回头看,古人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沈从文在他的人生路上就是不断地反省自己,修正自己的。文本“保靖”部分最末一自然段说:“我们各人都知道行将有一个机会要来的,机会来时我们会改造自己变更自己的,会尽我们的一份气力去好好做一个人的。应死的倒下,腐了烂了,让他完事。可以活的,就照分上派定的忧乐活下去。”这段话反应了沈从文当时的思想信念。他离开沅州,在常德无所事事的呆了一段时间后,又跟着熟人到了保靖呆了大半年,后来仍是投身到军营,在自称“湘西王”的湘西巡防统领陈渠珍身边做书记。曾经有过做将军的理想,这时候理想在沈从文身上大概已经消蚀殆尽,只抱有将来能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念头。这种消沉的情绪在他后来的人生路途中得到了修正。“转机”部分第11自然段中写到“好坏我总有一天得死去,多见几个新鲜日头,多过几个新鲜的桥,在一些危险中使尽最后一点气力,咽下最后一口气,比较在这儿病死或无意中为流弹打死,似乎应当有意思些。”从这几句又可看出作者思想认识上的转变,对他而言,探求未知就是有意义的人生。新鲜的事物,新鲜的经历,新鲜的感受才是最有意义的。而更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是他那种为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而不顾一切,奋力一搏的勇气与气魄。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它一直指引着作者的人生。
生活本来就是一本大书,作者在传记里如实地展现自己的天生的野性,充满了阅读和学习“生活”这本大书所得到的欢欣鼓舞的生命体验,表现了对自然和生命无比好奇和热爱以及泰然面对一切残忍和苦难的生活观。读了这篇传记很受启发:人生的道路是艰难的,充满着挫折、苦难和挑战,人生的路上一定要时时回头看,经常反省过去,以便更好地前行。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读后感
周正伟
一个从小就十分“野”的男孩,内心却渴望知识,快乐的童年生活是老天给他学习的机会,但同样上天在他的中年时,给了他历练的苦难,是这一切让一个求知上进的少年体验到生活的恩赐,感受到逆境的恩赐。他就是沈从文。
这篇传记道出了沈从文童年的欢欣,少年的苦楚,工作的艰辛,更说出了他那颗追求知识,以及上进的心。
“要打吗?你来。我同你来。”“把他揍够后你可以自由走去,谁也不会追你,只不过说句‘下次再来’罢了。”这是一颗童心的真实写照。面对困难,面对别人对自己的挑战,欣然接受,没有任何的思想。这就意味着一颗坚强不屈的性格正在悄然中培养起来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但谁的童年又有他那样“野”呢?照地方风气来说,一个小孩子野一点儿的,照例也必须强悍一点儿,才能各处跑去,见的多了,自然就学的多了。那一颗求知的心正跃跃欲试。沈从文就是这样。
苦难的经历,谁都不会少,但沈从文求职的艰辛又有谁能看到呢?将近半年的求职却造就了一个人坚韧顽强的意志,面对着困难,面对着逆境,他以他坚韧的意志一笑而过。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又怎能畏畏缩缩呢?“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一点都没错,沈从文也从那风雨中走向了“彩虹”。同时,沈从文工作认真、负责、求学上进的品质,让他在自己的成功路上踏下了坚实的脚印。
没有往日逆境的恩赐,不会有沈从文今日的成功。在困难面前,不要被打倒,即使是倒了,也要在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勇敢地拼搏,这样我们才会成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