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新媒体与大众文化

新媒体与大众文化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23:29:52

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互联网技术与数字技术相融合,使得网络肿的计算机实现了信息的数字化交互传播。

万维网(World Wide Web ,WWW)是无数个网络节点和网页的集合,它们一起构成了因特网最主要的部分。 (三)移动通信技术

所谓移动通信就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

移动通信与固定物体之间的通信比较起来,具有一系列的特点,主要是:

(1)移动性。就是要保持物体在移动状态中的通信,因而它必须是无线通信,或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的结合。(2)电波传播条件复杂。因移动体可能在各种环境中运动,电磁波在传播时会产生反射、折射、绕射、多卜勒效应等现象,产生多径干扰、信号传播延迟和展宽等效应。(3)噪声和干扰严重。在城市环境中的汽车火花噪声、各种工业噪声,移动用户之间的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同频干扰等。(4)系统和网络结构复杂。它是一个多用户通信系统和网络,必须使用户之间互不干扰,能协调一致地工作。此外,移动通信系统还应与市话网、卫星通信网、数据网等互连,整个网络结构是很复杂的。(5)要求频带利用率高、设备性能好。 新媒体的传播特性

(一) 超媒体

超媒体是指在多种媒体中非线性地组织和呈现信息。美国学者在《数字化生存》中指出,超媒体是超文本的延伸。所谓超文本是一种按照信息之间关系非线性地存储、组织、管理和浏览信息的计算机技术。在信息文本中含有指向其他文本的链接,受众不需要顺序阅读,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通过“点击”链接选择性地阅读文本信息内筒,受众完全掌握了信息的选择权和控制权。

虽然并未真正实现多媒体信息的任意转换和链接,但超媒体信息服务确是新媒体发展的方向。随着计算机芯片微型化和网络融合,手机、数字电视等装有微型计算机芯片的新媒体也可以同电脑一样连接至互联网。

5

(二) 交互性

交互是新媒体的重要特性之一。它含有两个含义: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参与个体在信息交流过程中都拥有控制权。面对面的信息交流、电话就具有很强的交互性。而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报刊、广播、电视,其信息的传播具有单向性,信息反馈不方便,交互性比较差。交互性则是新媒体最突出的优势之一。

网络(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普及以及使用成本的降低又为人们提供了廉价的传播渠道。这就使任何拥有联网信息终端的个人,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发送者,真正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交流。新媒体的超媒体性,使参与者对信息交流过程具有平等的控制权,参与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性地交流信息。由此可见,新媒体环境中,交流双方真正实现了信息的交互传播。

(三) 超时空

新媒体利用连接全球电脑的互联网和通信卫星完全打破了地理区域的限制,只要有相应的信息接收设备,在地球的任何角落都可以接受到新媒体传播的信息。两外,无线网络的发展,还使新媒体摆脱了有线网络的限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接收信息。

新媒体还大大缩短了信息交互传播的速度,甚至实现了信息的“零时间”传播。传统大众媒体的信息交流是单向的,受众不能即使反馈,即使有反馈也是延时的。新媒体提供的在线评论功能使信息反馈的时间大为缩短,电子邮件可以将任何信息在几秒钟内传至全球任何一部联网的信息终端,即使通讯服务则完全消除了交流双方之间在时间上的间隔,使信息的交互传播突破了时间限制。

(四) 个性化信息服务

新媒体提供点对点的信息传播服务,使信息传播者可以针对不同的受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终端在网络中都有一个固定的地址,如IP地址、手机号、电子邮箱、QQ号码等,信息传播者可以根据地址确定一个或多个受众向其传播特定信息。另外,受众对信息具有同样的控制权,受众可以通过新媒体订制信息、选择信息、检索信息。这样,每一个新媒体用户都可以发布和接收完全个性化的信息,大众传播转变为“小众传播”。

(五) 虚拟信息传播

6

数字化信息以比特的排列组合来表示和传播,人们可以方便的通过调整比特的排列来修改信息甚至制作虚拟的信息。利用各种软件,人们可以方便地毫无痕迹的修改文本、图片、声音、影响,也可以制作出逼真的虚拟信息。

新媒体的虚拟信息传播不仅指信息本身的虚拟性还指传播关系的虚拟性。在新媒体下,传播者和受众的角色是虚拟的。

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时刻是与大众传媒密紧密联系的。新媒体的发展,对大众文化的发张,带来了新的特点和气象。传播媒介本身也是重要的社会惯例构成,也是工业体系的延伸,与资本主义经济和现代政体,也是公司和民主国家,有着复杂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传媒重新组织日常生活交给人们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加强人们新近形成的日常礼节和习俗,为人们重建认同感和记忆提供新的素材。??在组织和倡导新的相互竞争的意义体系及其再现方面,大众流行传媒对普通老百姓来讲,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大众传媒给人们提供各种话语、形象和解释框架,供他们在理解身在其中的社会变化时作参考,并帮助他们拿出个人的行动对策。13

在这种媒介化生存状态中,人际交往也由人与人之间直接交往演化为可以全天候与世界各地保持连线的人——互联网——人的间接方式。大众传播媒介提供的超时空、高密度、极为现成并且获得便捷的各类信息,在给人们提供切实帮助和服务的同时,也自觉不自觉地使人们逐渐漠视了自己拥有的思维与行为自由,形成了人对于物、对于现成答案的过分遵从和依赖,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疏远。日甚一日习惯于闭塞的环境,习惯于以来大众传媒来排解内心的寂寞,沉溺于在大众传媒信息所引发的喜怒哀乐之中,满足于在大众传媒牵引下自我营造的色彩斑斓且子虚乌有的交流幻觉,而忽略甚至放弃与外界的真实接触与交往。

14

传播会把公众塑造成丧失辨别能力而不假思索的单面人、一维人,即只顺从

并认同媒介媒介传播出来的现实世界,缺乏对其进行思辨的能力;同时媒介为了各种利益迎合受众,而降低鉴赏品味,导致大众文化水平下降;媒介以诱人的声

13

格雷厄姆·默多克《媒体参与的现代性:本世纪末的传播与当代生活》,引自《二十一世纪:文化自觉与跨万化对话》第1册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

云德:《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选择》,人民文学出版社

7

色占用并“窃取”了人们的自由时间。15

新媒体时代带来信息的丰富与快捷是以往所不能想象的,新媒体时代的文化特征与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密切相关。

新媒体时代带来信息的丰富与快捷是以往所不能想象的,新媒体时代的文化特征与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密切相关。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特征之一就是文化的市场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加快了市场化的步伐,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这样的背景中成为了文化市场的主力军。在大众文化日益流行的语境中,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商品化、文化产业化,文化越来越走向了市场化。书籍、电影、戏剧,文化产品是影响人的思想—或者增加知识,或者提高审美素养,或者使人颓废甚至犯罪,它们对社会来说不是中性的,有真、善、美与假、恶、丑之分,一旦被作为商品来炒作,为出现以商业利益为宗旨的行为,而不是以充实知识,娱乐大众为目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现代社会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已成为人类社会一股不可忽视的整合力量。文化产业不仅建构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关系,而且与社会发展处于全面的互动过程中。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得满足人们多样的文化消费需求成为产业发展的动力,也使得文化生产与人们社会生活发生直接关系。人们在文化产业中的参与程度和享有程度,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也标志着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程度:正是这种实现程度的差异,构成了现代文明社会所达到的现代文明程度的差异。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特征之二为文化的娱乐化。在市场商品化与大众文化流行的背景下,文化已渐渐摆脱了历史的重负,历史的、批判的、教诲的色彩越来越淡,休闲的、消遣的、戏谑的色彩越来越浓。到了新媒体时代,娱乐不但普遍化、大众化还呈现出一种仪式化的现象。《新周刊》中“娱乐新世纪”有一段话,说现代的娱乐是一种哲学范畴的娱乐,这种娱乐的本质蕴涵着人类追求自由解放的全部含义。认为21世纪我们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娱乐,工作本身就可以说是娱乐。超女、好男儿、我型我秀等荧屏选秀节目的应运而生,便充分阐释了文化的娱乐化特性。追求休闲、渴望娱乐成为新媒体时代下各媒体的一种倾向,搞笑戏说、娱乐至死成为新媒体时代的独特现象。在极端娱乐化的追求中,在渴

15

拉扎斯菲尔德、罗伯特?默顿《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

8

搜索更多关于: 新媒体与大众文化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互联网技术与数字技术相融合,使得网络肿的计算机实现了信息的数字化交互传播。 万维网(World Wide Web ,WWW)是无数个网络节点和网页的集合,它们一起构成了因特网最主要的部分。 (三)移动通信技术 所谓移动通信就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 移动通信与固定物体之间的通信比较起来,具有一系列的特点,主要是:(1)移动性。就是要保持物体在移动状态中的通信,因而它必须是无线通信,或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的结合。(2)电波传播条件复杂。因移动体可能在各种环境中运动,电磁波在传播时会产生反射、折射、绕射、多卜勒效应等现象,产生多径干扰、信号传播延迟和展宽等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