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仁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形成大旅游格局,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要充分利用我县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突出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两大支点,加快我县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包装。结合眉山市“一山一水诗书城”的旅游规划,突出水域特色,大力开发黑龙滩风景区水上运动、水上旅游观光项目,投资20—30亿元加大岛屿开发力度,尽快建成“千岛风情黑龙滩”水上旅游胜地。配套开发虞公陵墓、宝飞小三峡、奎星阁、牛角寨大佛景点,实施天梯美化工程,启动二峨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形成仁寿“一滩一佛一陵一峡一街一山”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同时因地制宜扩大枇杷、桃、梨产业基地规模,分期分批建设若干休闲果园,积极发展农家接待点,发展田园生态旅游,建设成为县城、周围县市、成都的现代观光农业区和消费地。力争到2010年,全县接待游客达到200万人次以上,年旅游收入达到5亿元,年均增长20%。
2、搞活流通产业,健全完善新型的流通服务体系,打造商贸仁寿 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拓展服务功能,发展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形成以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以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市场框架。完善城北商贸市场、温州商贸城、碧海商城功能,发挥其商品流通、集散地作用。加快建设一批农产品市场,“十一五”期间在视高建一个专业粮食批发市场;在文宫建设水果批发市场;在中心城区建设一个规模较大的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各乡镇根据本地实际新建和完善乡镇集贸市场,搞活流通,方便群众。切实采取各种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传统流通、运输资源,加快形成现代化物流配送系统。加大市场建设投入力度,努力建设成辐射川东南的区域性商品集散市场,增强集散和辐射功能。“十一五”期间,加快商业的业态调整,努力朝设施现代化、规模集约化、市场专业化、经营连锁化的新型业态方向发展。
3、培育和壮大现代服务业
积极支持发展法律、会计、审计、咨询评估等专业化市场中介机构和各类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加强工业化发展的中小企业集群和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推行连锁经营、超市经营、网上销售。继续推进住房改革,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居民扩大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组建社会服务公司、社区服务公司等,促进社区服务产业化、规范化,为城乡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全面提高服务行业的质量和效益。
4、进一步发展财税金融事业
继续完善财税改革,努力增收节支,积极培植财源,优化支出结构,加强税收征管,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推行以零基预算、政府采购、预算外资金管理为主的财政综合改革措施,财政收入将以年9%的速度递增。金融部门将进一步强化金融监管,加强信贷管理,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大个人和社会的投资力度,努力促进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的转变,积极建立仁寿金融生态区。“十一五”末,各类存款余额100亿元,贷款余额40亿元。
(四)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十一五”期间,继续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加强我县交通、通讯、电力及水利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到2010年,我县基础设施将适应发展要求,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安全的信息网络体系。
1、构筑密集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
按照“大办交通、办大交通”的思路,突出产业开发和旅游开发,多渠道、多元化募集资金,构筑高标准、高质量的公路网络。“十一五”期间,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广泛动员社会捐助,多渠道、多元化筹集建设资金,加大硬化黑化乡村道路,连通成渝高速公路,贯通仁寿出海通道,建立起高速路、等级路、乡村路紧密联系的公路网络体系,打破制约我县地方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构建我县综合交通体系,有效发挥交通的“经济引擎”作用。
在公路建设方面,为实现“融入成都、一体发展”战略思路,积极打通成都南沿线至黑龙滩的快速通道,规划龙正至成都的二级公路;新建34公里106新线,完成225公里仁顺路、简威路、青资路、双威路县际公路改造;大力实施水泥路乡通工程战略,从2006年起,用两年的时间改造县通乡公路200公里,实现县到各乡镇通水泥路,再用三年的时间改造乡通乡公路700公里,实现所有相邻乡镇之间互通水泥路,全面完成县乡公路改造,形成以国道213线、双威路、简威路、华青路和省道106线、仁简路、青资路为主骨架的“四纵三横”县域公路交通网络。加强农村“通达”“通畅”工程建设,实现所有村通公路,“十一五”期间硬化和黑化通村公路1500公里。
在水路建设方面,完善苏家滩、白果坝等13个乡镇客渡码头建设,改建黑龙滩港口大坝。
2、加大水利建设力度,确保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我县旱灾几乎年年发生,因此,水利工程关系到我县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完成。要以饮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用水安全为主要任务,统筹城乡水利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政府对水资源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加强对生态的保护,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总投资10亿元。主要抓好以下工程:
(1)防洪工程。重点搞好过境河流的堤防、护岸建设与防洪指挥系统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5座,其中报水利部待批的水库2座,即鸭池、兴盛红旗水库;上报的重点病险小(一)型水库3座,即六角堰、七一、共和水库。
(2)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包括乡镇供水工程)。规划总投资1.5亿元。规划集中供水站6处,解决饮用水安全1.94万人;治理21个乡镇、395个村,分散供水工程7万处,解决饮用水安全35万人,总受益人口37万人。 (3)灌溉与节水工程。规划总投资2亿元,主要抓好节水灌溉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旱区水利工程和全县旱山村规划建设。在“十一五”期间规划治理120个村,每年治理24个村。
(4)水土保持工程。总体目标:从2006年起到2010年,动员和组织全县人民,依靠科学技术,加强综合治理力度,通过保护森林资源、草地资源,大力开展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水土流失,建设新农村,全县实现山川秀丽,江河清澈。
(5)水产养殖工程。建设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化规模5.6万亩,配套监测设备,示范推广;建设名特优产业化示范基地150亩,休稻养鱼规模3.6万亩,示范推广;建立健全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检测设备及基地建设。
3、完善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
“十一五”期间,我县电力发展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主要目标构筑220KV环网;二是围绕县城和汪洋、宝飞两个负荷重心建设满足负荷增长需要的网架。三是加强县城电网建设,2006年对220KV枣树站增容一台120MVA变压器,在县城北新上一座110KV变电站(2×40MVA),
将文宫站、龙马站、龙正站负荷改道接入新建的110KV城北站,避免该三站35KV线路穿越城区,影响城市建设,同时为县城、尤其是城南工业区、大化工业集中区、蜂蜜乡工业集中区、宝马乡冶金耐材工业集中区负荷增长提供供电保证。
加强其他能源建设与管理。积极争取工业用气指标,全面推进水、气管网改造,规范液化气市场管理,不断优化能源供应体系。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切实提高煤矿生产能力。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确保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能源的需求。
4、建立高速安全的信息网络体系
建成高速信息网络平台,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网三网融合。完善通讯传输网,建好广播电视中心,完成广播电视、通讯“村通工程”,提高通讯服务质量。加快电子政务网、科技信息网工程建设。到“十一五”期末,全县各乡镇全面开通宽带网,行政事业单位上网率达到100%,企业上网率达90%,城镇居民上网率达40%以上,形成一个技术先进、功能完善、方便实用、广泛覆盖的快速综合信息网络,初步实现信息共享,为仁寿的跨越升位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证。
(五)城镇建设规划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十一五”期间,按照提质扩容、做大城镇的要求,改革体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推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优化整合现有城镇资源,健全城镇整体功能,促进城镇化和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实现人口与产业的聚集,增强区域经济的辐射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各城镇的经济优势、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积极推进城镇经营。切实加强城镇管理,建设优美人居环境。到2010年,全县城镇人口达52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32%,其中县城人口达到22万人左右,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2平方公里。
1、中心城区建设规划
依据仁寿自然地形条件、交通位势、生态环境因素来确定仁寿县城市发展规划。
(1)建设投资。以项目为载体,确保每年城市建设投入达10亿元。主要项目有:天仁公园配套工程、污水处理厂、城北组团、城南片区、城东片区、市政设施。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