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发展心理学讲义

发展心理学讲义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13:30:11

3.情感危机.由于青少年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因而当他们在学习,交友,生活等方面出现重大波折时,很容易在极度失望和沮丧的情况下,做出莽撞之事. 战胜青春期综合症

1.正确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认识自己就是自我认识,自我认识与行为适应心理健康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一般说来,自我认识与其本身的实际情况越接近,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也就越能保持心理的健康;相反,自我认识与其本身的实际情况差距越大,则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弱,也就越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逐步提高受挫折的能力。挫折锻炼是利用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挫折情景,有目的地进行锻炼,从而增强应付各种难以预料的挫折的能力。挫折具有的实质是获取挫折的心理体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挫折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3.努力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良好稳定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控制自己消极的情绪,首先,应该是具有正确的思维方法,懂得万事都不可能按自己的主观愿望顺利发展;其次,必须纠正自我评价的偏差,避免不必要的消极情绪的产生。

4.要有意识地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积极参加各种感兴趣的活动,如打球、下棋、游泳等,以分散青春期综合症对自己的影响。

第九章 成年早期(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17、18―35岁 )

【学习目的】

了解成年早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及面临的主要发展课题; 掌握成年早期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以及自我形成的规律; 解读和理解成年早期青年的心理发展。 【学习重难点】

成年早期的概念;发展课题

第一节 成年早期的基本问题

一、成年早期的年龄规定 青年中期:18~25岁 青年晚期:25~35岁 二、成年早期的一般特征

1、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 2、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 3、生活空间扩大 4、开始恋爱、结婚

三、成年早期的发展课题

第一,对身体的发育及其变化予以理解和适应。 第二,从精神上脱离家庭或成人而自立。

第三,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完善作为男性或女性的性别角色。 第四,对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对异性关系的适应。 第五,学习如何认识自我和理解自我。 第六,学习如何认识社会和对待社会。

第七,学习并确立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八,学习并掌握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第九,做选择职业和工作的准备。 第十,做结婚和过家庭生活的准备。

第二节 成年早期的认知特点

一、智力的发展

卡特尔把智力的构成区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大类卡特尔(R. B. Cattell)

流体智力是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如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关系等都不怎么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

晶体智力是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词汇概念、言语理解、常识等以记忆储存的信息为基础的能力。

二、思维的发展——辨证、相对、实用性

帕瑞(W. Perry)把青年期的思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二元论阶段。

非此即彼,要么对,要么就错。 第二阶段:相对性阶段。

通过比较不同的理论、方法,进而找到有效的理论和方法。 第三阶段:约定性阶段。

能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到两个相反的观点都可能是正确的。

33

拉勃维维夫(G. Labouvie-Vief)——实用性思维

形式运算思维是一种依照假设进行的严格的推理形式。当现实错综复杂时,这种推理的局限性就显现出来。

成人思维出现的“变通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新的整合,也是一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策略。

成人思维并不严格按照逻辑法则进行。

这正是思维不断成熟和发展的表现,而不是退化。 成人思维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辩证性、相对性、实用性。 成年早期的后期是表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时期。 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年龄:25~45岁

第三节 成年早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最主要的特点:开始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来。 不断地修正自我意识,主要依据:

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特别是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他人的评价。

在休整自我意识,即对“我”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中,个体表现为自我接纳和自我否定两种形式。

自我接纳是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持积极的态度,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平常心面对自我现实。

自我否定是否定自己的各个方面,忽视自己的优点。 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

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价值观是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部尺度。 斯普兰格的6种价值观类型:

理论的、经济的、审美的、社会的、政治的、宗教的 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个体成熟因素——心理条件: (1)思维发展的水平。 (2)自我意识的成熟。

(3)社会性需要和社会化趋于成熟。 社会因素:社会背景和文化条件 个人因素:个人的经历和生活经验 三、亲密感的建立 四、社会关系的变化

人生护航舰:夫妻(恋人)关系、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与朋友的关系。这三种关系是青年人面对人生挑战的一个保护层。

青年期的朋友关系存在性别差异: 女性的朋友数量要多于男性,

女性朋友之间谈更多的心里话,有更多的情感支持。女性朋友之间是相互聊天,而男性的朋友之间是一起做事。

女性比男性对情感关系更有责任心,包括对爱人、朋友、家庭和孩子。 五、职业的适应

影响青年人工作或职业选择的因素:家庭因素。 教育和智力水平。 性别。 人格。

霍兰德的人格类型:

现实的(realistic)研究的(investigative)艺术的(artistic)社会的(social) 企业的(enterprising)常规的(conventional) 六、人格的变化 人格总体变化不大

但随着年龄增长,青年人的人格表现得越来越成熟。 第四节 青年期的心理卫生 一、树立正确的择偶观,正确对待爱情中的挫折

二、增强择业意识的自主性,促进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 三、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积极适应社会变化

34

第十章 成年中期(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35或40岁―60岁或65岁)

【学习目的】

了解中年期智力发展的特点,认识有别于智力的智慧的概念; 了解中年期人格发展的特点,掌握控制理论;

了解中年期的发展任务及其有别于其他年龄段的生活角色特点。 【学习重难点】

成年中期,发展任务,中年人的人格 中年期的发展任务 一、埃里克森的观点

中年期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创生感(繁衍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二、莱文森的观点

成人发展是由一系列交替出现的稳定期和转折期构成的。

强调中年期转折:依恋、分离、渴望亲密关系以及需要时间内省和认识自己。 第一节 中年期的生理变化 一、身体变化

二、更年期——第二个青春期

更年期是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度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更年期的年龄在50岁左右。 女性更年期 男性更年期

第二节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感知觉变化 二、记忆的发展变化

表现出了记忆侧重点或结构的改变,即对表面细节的记忆下降,而对意义或主题的记忆并没有下降。 这和成人解决问题的实用性思维的特点是相一致的。。 三、创造力的发展

创造力的最佳年龄段:自然科学和数学领域的创造力在青年时期达到最高峰;人文科学领域的创造高峰在中年期甚至老年期。 第三节 中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对自我的看法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满意的变化 二、人格的变化

中年期的人格变得较为成熟,具体表现为: 内省日趋明显。 性别角色日趋整合 “男女同化”(androgyny)的完美人格 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 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三、职业的发展

繁衍—停滞。 “繁衍”并不单单指生育后代,更多的是指事业的发展。

(1)工作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 (2)工作绩效

对于依靠体力和反应速度的工作,工作绩效开始下降;

对于依靠认知技能的工作来说,工作绩效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准。 四、人际关系的变化 中年人的人际关系最复杂 与同事和领导的关系

是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与父母的关系 与子女的关系 与朋友的关系

中年期朋友的数量要少于青年期,但朋友之间的亲密程度要高于青年期。

第五节 中年期的心理卫生

一、劳逸结合,避免心理疲劳

二、培养豁达的人生观,战胜中年危机

35

三、正确处理家庭和工作的关系

第十一章 成年晚期(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60岁以后 )

第一节 老年期心理变化观

老年丧失期观:

传统观点认为,老年期的心理机能不断衰退,丧失的内容包括:心身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生活价值的丧失。

毕生发展观:德国心理学家巴尔特斯(Baltes)提出的毕生发展观的基本观点包括: (1)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不仅儿童青少年在发展,中老年也在发展; (2)不同心理积能发展的形态和变化速率也有差异,发展较早者(如感知觉),减退也早,发展较迟者(如逻辑推理),衰退也晚;

(3)心理发展总是由生长和衰退两个方面结合而成的;

(4)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即由于生活条件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形态和变化速率也有差异,个体心理发展也会出现发展形式的变化;

(5)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多种,其中主要有成熟(年龄阶段)、社会历史文化、非规范事件等,且三者之间相互作用。

第二节 老年期的认知变化 认识活动的退行性变化是老年期的心理发展的总趋势 一、感知觉的退行性变化明显

感知觉是个体心理发展最早,衰退也最早的心理机能,主要表现为感觉阈限升高,感受性下降。

视觉退化 老花眼,白内障、黄斑病、青光眼 听力下降 味、嗅、肤觉逐渐迟钝 二、记忆的年老变化

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的减退或下降。 从编码过程来说,老年人不善于运用记忆策略。

从提取过程来说,和回忆相比,老年人的再认能力下降得不是太多。 主要有两种解释机制:

记忆加工过程的速度变慢;工作记忆容量变小 三、思维的年老变化

老年人的个体差异非常大;表现出了自我中心的特点;表现出了更多的智慧

第三节 老年期的社会性变化

一、退休前后的生活变化

适应退休的过程可以分为4个时期: 期待期;退休期;适应期;稳定期 二、人际关系的变化 夫妻关系 与子女的关系

与子女的接触次数和其主观幸福感之间没有关系 与朋友的关系 三、人格的变化

不安全感;孤独感;适应差;行为刻板,速度减慢;保守;回忆往事 老年人人格的稳定多于变化 四、死亡的来临

库伯勒-罗丝对死亡过程的阶段划分: 否认 愤怒 讨价还价 抑郁 接受

第四节 老年期的心理卫生

一、提前做好退休后的生活准备 二、生命不息,活动不止 三、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坦然面对死亡

36

搜索更多关于: 发展心理学讲义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3.情感危机.由于青少年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因而当他们在学习,交友,生活等方面出现重大波折时,很容易在极度失望和沮丧的情况下,做出莽撞之事. 战胜青春期综合症 1.正确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认识自己就是自我认识,自我认识与行为适应心理健康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一般说来,自我认识与其本身的实际情况越接近,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也就越能保持心理的健康;相反,自我认识与其本身的实际情况差距越大,则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弱,也就越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逐步提高受挫折的能力。挫折锻炼是利用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挫折情景,有目的地进行锻炼,从而增强应付各种难以预料的挫折的能力。挫折具有的实质是获取挫折的心理体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挫折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3.努力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良好稳定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控制自己消极的情绪,首先,应该是具有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