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完整)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2),推荐文档

(完整)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2),推荐文档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9 7:06:28

He:表示氦元素;氦气;一个氦原子 C:表示碳元素;碳;一个碳原子 Al:表示铝元素;铝;一个铝原子

★当元素符号前出现数字时,只有微观意义;符号前是几就表示几个原子

例如:3H:3个氢原子 4C:4个碳原子 nFe: n个铁原子 2Ar:2个氩原子 (3)原子和元素的比较 原子 概念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表示具体的粒子,也表示种类。既讲种类也讲个数。 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表示种类,不是针对具体的某个粒子而言。只具有宏观含义 特征 (4)我们的平时所说的“补铁、补钙”指的是补元素。 三、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对于元素周期表,一要认识它的结构,二要能从元素周期表获取相应元素的信息,如元素名称、元素符号、质子 3离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如右图)。

右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

2、电子电子层的规律:

(1)、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2)、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3元素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电子(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二、离子

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符号的意义见右图所示(数字“2”的意义)。

2.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原子 定义 电性 离子 带电荷 阳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所带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不带电 联系 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 4 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化合价

掌握元素的化合价,请注意以下几点:

(1)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掌握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如:①在化合物中,通常氢显+1价;氧显-2价;②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③一些元素有变价,其化合价的确定,可以通过不变价元素按化合价规则求得。

(2)使用化合价的规则是: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掌握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是在化学反应中相对稳定的原子集团,又叫做根。

(4)常见的化合价。 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氢一氧二为标准,看见单质即为零! 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负三只有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二、化学式的意义和书写 1.化学式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组成元素;③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及该分子的构成。

2.化学式的书写

①单质化学式书写一般用元素符号表示,但像氢气、氧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单质是双原子分子,要在其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加2;②化合物化学式书写时,正价元素写在左边,负价元素写在右边;正负价总数的代数和为0;③含有原子团的物质,可将原子团看成是一个原子来书写化学式,如氢氧化镁[Mg(OH)2]。

三、关于化学式的计算

利用化学式可进行下列各种计算:如:[NH4NO3]相对原子质量: N-14 H-1 O-16 ① 相对分子质量:

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14×1+1×4+14×1+16×3=80 ② 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NH4NO3中个元素的质量比为:14×1:1×4:14×1:16×3=7:2:7:8 ③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公式为

四、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正价在左,负价在右

1、交叉法:在元素上方标上化合价,先化简再交叉,如P为+5价,氧为-2价,交叉后为P2O5

2、最小公倍数法,选求出几种元素化合价的最小公倍数,再根据最小公倍数求各元素的原子数。

五、根据化学式求元素化合价。

先将要求的化合价设为X,再根据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列出方程。求得的X的值就是化合价。如求CO2中C的化合价,X*1+(-2)*2=0 求得X的值为4,则C的化合价为+4

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一写、二配、三标、四等 ) 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 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

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注意:铅笔里面其实不含铅,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混合物。H代表Hard,坚硬的;B代表Black,黑的。6B最软,颜色最深;6H最硬,HB软硬适中。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要强,如制糖工业利用其来脱色,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也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4、C60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性质很稳定。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为何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水书写、古代书画历经百年也安然无恙、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用火烧焦可防腐都是利用这个原理。】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 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点燃2CO2

高温 3、还原性:C+2CuO2Cu+CO2↑ (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高温2Fe2O3+3C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排空气法易中毒,相对分子质量与空气相差无几,难与空气分离)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它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产生的气体不纯,含有HCl),不能用稀硫酸(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 选用和过氧化氢制氧气(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反应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步骤 一检、二装、三注入、四收集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固体药品放入锥形瓶从长颈漏斗处加入酸收集二氧化碳

6、正确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7、制取二氧化碳的注意事项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错误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高温2CO (吸热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其物理性质。 温室肥料

4、危害及防治措施

温室效应——原因:过多的CO2、O3、CH4、氟氯代烷等 1、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 3、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He:表示氦元素;氦气;一个氦原子 C:表示碳元素;碳;一个碳原子 Al:表示铝元素;铝;一个铝原子 ★当元素符号前出现数字时,只有微观意义;符号前是几就表示几个原子 例如:3H:3个氢原子 4C:4个碳原子 nFe: n个铁原子 2Ar:2个氩原子 (3)原子和元素的比较 原子 概念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表示具体的粒子,也表示种类。既讲种类也讲个数。 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表示种类,不是针对具体的某个粒子而言。只具有宏观含义 特征 (4)我们的平时所说的“补铁、补钙”指的是补元素。 三、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对于元素周期表,一要认识它的结构,二要能从元素周期表获取相应元素的信息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