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哲课观后感
泱泱大国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作为脊梁
——《中国古代思想智慧》之中国文化的精神特质观后感
中国文化作为民族发展的脊梁延续至今,仍然被世人所沿用。武汉大学郭齐勇教授的《中国古代思想智慧》的公开课共有十二讲,其中最后一讲就是关于中国文化的精神特质,自从看了这讲公开课后,中国文化更是深深的吸引了我,更加激发了我对中国文化的信仰与思考。郭老师讲到,哲学作为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古代思想智慧的精髓,我们实现民族大融合、民族大团结都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动。中国文化的精神特质,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同时,也是一种共同的信仰和信念。下面,我将以“中国文化的精神特质”来谈一谈我的所学、所想。
在“中国文化的精神特质”这一讲中,郭老师开始就讲到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瓷器、青铜器等工艺以及社会制度,这些无一不是中国古代思想智慧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当代人去敬仰的。然而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已经是一个科技竞争的社会,各种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所以很多人便忽略了传统文化,但是我们要知道,社会的发展仍然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动,古人思想智慧是不可小觑的,儒家的仁爱忠恕之道、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道法自然、佛家的慈悲为怀等都对当今世界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贡献,并且它作为协调中国民族发展的润滑剂和自强不息的源动力,将不断的推动中华名族的发展,甚至推动着世界的发展。
关于中国文化的精神特质,郭老师讲到,这是一种自由平等的精神,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自由民主的民族,是一个反对杀戮的民族,这种精神,不断激励着我们,以维护和平的身份立足于世界,也是这种精神,使我们生活在了这个民主,和平,和谐的社会中;同时,这也是一种现实主义和务实的精神,反对空谈主义,我们的民族之所以能够得以蓬勃的发展,与我民族传统的务实精神是分不开的,不论何时,我们都崇尚用实际行动去实现我们的理想,光说不做是没有用的,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证明我们生存的意义,用劳动获取生存的果实,这种精神,不断的使我们伟大民族得以发展和进步。
郭老师还讲到中华文化精神是人和人之间,族群和族群之间以及文化和文化之间相接相处的一个精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我们是一个重视融和合一的民族,中国文化所主张的宽容、平和等使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接受了深刻的
教育,这种想法对于国家来说,可以使这个国家经久不衰,也可以使这个国家在这个世界中不断进步,不会被当今时代所淘汰;这种想法对于每个人来说,可以使每个人从内心深处得到启发,宽容他人,以平和的心态为人处事,养成君子人格,这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大到一个国家,小到我们个人,都应该把中国文化作为我们的一种指导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激励下不断进步。
在听完郭老师的公开课后,使我受益匪浅,在当今社会,我们不应摒弃古人的哲学,反而要不断学习,学习古人的思想智慧,学习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骨子里塑造自己,让自己的精神得以更好的进步,而且在学习工作中一定要注重实践,不要空想杂谈,要注重理想与实践的相结合,要以中国文化精神和古人的智慧作为自己前进的内在动力,更要在尽职尽责中学会做人,在做人中学会怎样去提升自己。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弘扬、传承我们的中国文化,将优良的中国文化与现实糅合在一起,让其成为约束自己的一种信念,成为我们以后贡献社会的精神源泉。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