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五年级下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参考教材案例, 结合生活实际, 通过小组讨论等方法去提出相关的问题,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帮助和鼓励他们拓宽思路, 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比如说让学生想一想自己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想探究关于这一节日的什么问题? 打算怎样开展活动? 这样开展活动的理由是什么? 这项探究实践活动的价值有哪些? 注重在问题的筛选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究创新, 帮助学生最终确立研究课题。
( 二 ) 活动准备 1.组建研究团队
教师根据学生确立的研究课题, 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 协调组建活动小组, 调控、 弥补小组之间的差异,对研究小组的分工予以指导, 强调参与和合作。在本课例中,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明确这次实践活动包含了端午节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 访谈、 包粽子实践体验、 端午诗歌朗诵会、 活动展示等几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因而在人员分工方面要充分考虑这些内容。
2.制订活动计划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确立的研究及实践主题及参考案例, 通过小组讨论,从时间、 地点、 条件、 人员分工、 具体任务等方面安排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制订清晰、 可行、 比较周密的研究步骤或活动过程并给出建议。 指导学生围绕问题可能解决的途径、 周边可利用的资源、方案的清晰、 具体化程度, 考虑方案的可行性,并尝试提出改进建议。
( 三 ) 实施阶段 1.收集资料和信息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上网”、 “多途径阅读” 、“ 多层次调查” 、“ 访谈” 、 “实践” 等方式开展研究。在本课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书籍、 查阅文献资料、 网络浏览、 访谈等方式收集和筛选资料。从端午的风俗、由来、 传说、 诗词文化方面收集资料, 资料可以是文字、 图片、 视频、 音频或体现端午文化的具体实物。 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 注意提醒学生养成归类整理的良好习惯。
2.动手实践
参考案例中的这一环节是亲自体验包粽子, 开展这一活动可以采用教材中的方法, 也可以采用多种体验方式, 如和班里的同学一起包粽子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动手实践活动中如何合理安排体验活动的方式, 制订实践活动计划, 提出活动要求。
3.诗歌朗诵会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本案例的这一活动时, 要指导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首先制订简单的诗歌朗诵会的方案, 然后开展活动。 在学生尝试端午诗歌创作及诗歌朗读的过程中应给予鼓励与指导。
( 四 ) 汇报与展示
帮助学生了解成果展示的不同方法,指导并建议学生采用多元方式展示成果。如: 过程实录手册、 研究报告、 幻灯片、成果发布会等。协助学生制订展示方案,并为学生的成果展示提供帮助。
( 五 ) 评价与反思
指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客观公正地对活动做出评价, 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 活动注意事项
1.要注意实践活动的安全。
2.指导学生在调查、 访谈或实践时要注意使用文明礼貌语言,提前设计访谈提纲。
3.资料的收集和调查实践是进行探究实践活动的关键, 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并按计划开展活动。
4.让学生学会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掌握调查、 访问的基方法。
作业:
复习今天的内容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人文 · 社会 主题四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自然 · 科技
主题五 经济作物
一、 活动设计思路
新疆的很多经济作物中外驰名, 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本单元以 “经济作物” 为主题, 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生活来学习, 通过开放的各种自然情境、 社会情境来学习。目前, 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感性经验不足,对自然社会了解关注不足。本单元强调: 教师通过案例, 指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活动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指导内容:课内课外结合开展活动,课堂上引发学生对经济作物的兴趣,并制定出课题及研究计划, 来指导实施过程及后期相关活动。 课外时间鼓励学生收集资料、 调查访问经济作物相关问题, 开展对经济作物考察及相关经济作物加工场地实地参观等活动。
二、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援能够运用“关键词搜索”、 “问卷调查”、 “访谈”、 “实地考察” 等多种探究方法开展活动。
2援能够小组合作制订活动探究的计划或者方案以及参观考察的计划;能够整理资料信息,写出简单的活动报告, 策划成果展示的方法。
3援能够较熟练地运用实施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能力目标:
1援能认识到实践探究是一种多层次活动, 包括观察、 提问、 收集整理信息、 分析、 表达和交流展示。
2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合作探究能力。
3援能结合评价主动反思, 分享经验, 改正不足。 情感目标:
1援通过探究过程, 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 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2援通过“经济作物” 主题, 引发对新疆或本地经济作物的兴趣, 产生对生活、对社会经济处处探究的热情。
三、 学时计划安排建议 建议安排 6~8 课时。
选题活动、 团队建设、方案制订: 1 课时资料收集、实地参观访问或调查、 关联分析与整理: 2~3 课时成果展示、 评价与反思: 2 课时拓展延伸活动: 1~2 课时
四、 教学指导方法及建议 ( 一 ) 发现问题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在合作情况下, 讨论主题,能够判断由主题产生的各项问题是否有研
究的价值, 并简单说出理由。在这里,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本校、 周边情况、 家庭资源等情况, 筛选适合自身条件、能有效利用资源的研究问题。
( 二 ) 活动准备 1.组建研究团队
根据研究兴趣, 学生组建活动小组并进行初步的分工。教师注意调控小组差异, 提示学生分工合理、 职责明确。
2.制订活动计划
在教材第 41 页,给学生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活动计划表, 通过活动计划表的指引, 学生可以据此设计自己小组的课题活动计划。
教师需要注意指导的是:在计划中各项活动应根据组员情况做好分工, 哪些同学善于查找资料, 哪些同学家里有相关经济作物相关的产业工作人员可以联系等等。 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利用条件资源完成分工任务。此外, 小组成员在制订计划环节中, 需要考虑清楚计划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 三 ) 实施阶段 1.资料收集整理
围绕问题可能解决的途径、 可利用资源, 熟练巩固运用关键词搜索、 多途径阅读、 参观访问记录等方式收集资料。这部分内容首先要围绕自己的课题,通过关键字进行网络搜索、图书目录查找, 之后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教师指导资料的整理也很重要。 在学生拿来的大量打印网络资料稿、 相关图书资料、 访问记录面前, 需要指导他们如何进行分类整理摘要记录。
整理资料的指导方法参考:
( 1 ) 围绕主题收集资料的原则。分析这些同学的资料, 看是否符合课题范围? 是否很繁杂? 是否同学不太熟悉、理解所查找的资料?是否没有标明出处,会让大家以为是你自己研究得到的成果?
( 2 ) 重点关键词记录的原则。
淤记录、标注围绕主题的重点词句、关键数据。对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加工整 理。于记录资料来源。盂根据关键词能描述简介资料主要内容。 ( 3 ) 怎样分析资料?
读、 定、 剔: 读懂已有的, 选定有用的,剔除无关重复过时的。淤分类。 横向: 事物相互并存的部分。比如收集到的资料中种类的; 纵向: 事务发展阶段、 环节和顺序。于比较。 找出异同, 打开思路。 比较各种观点、方法、 背景、 解决方法的相同和不
同。盂归纳。以资料为根据, 通过两个同学或同组同一课题内容的不同, 归纳提炼推理, 得出自己的观点。
归纳资料整理过程可分五步走: 分析课题—— —资料来源—— —概括资料—— —分析比较—— —归纳总结。老师们需要注意的是:在教材第 43页 “你收集到的关于新疆主要经济作物的资料”的留空处部分, 要指导学生补充活动过程中自己整理好的资料,交流共享,而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把得到的资料写上去。
2.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需要根据本地、本校条件,可以到附近主要经济作物为原料加工的工厂参观, 也可以到周边经济作物产地去实地考察。教师做好实地调查前的指导准备工作也很重要,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出发, 思考问题参观, 解决问题归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教材第 43 页的 “实地调查记录表” 将预设的问题写在记录表 “调查内容”一栏, 参观考察过程中再逐条解决。例如: 要围绕主题预设参观棉纺厂需要了解的问题, 可以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将问题进行梳理: 原料的来源、要求,生产加工产品的销售方向, 工厂规模,对地方经济的作用等等。如果各组能有条件联系参观考察不同的地点,实地调查记录表上可以设置针对不同调查内容。 如果只能到一处实地调查, 可以指导学生分工记录, 避免出现一路上手忙脚乱作记录,结果却一样都没有记清楚的情况。例如: 一些同学负责对参观地宣传资料等内容的记录,一些同学则负责对接待参观考察的技术人员的介绍进行记录等。实地调查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指导小组进行参观总结, 组员分享交流收获体会。
通过参观后的情况交流, 让学生们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分享参观后获得的成果。实地调查环节能很好地把抽象的经济作物的价值和作用直接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起来, 因而很有必
要。此活动可以选择本地主要经济作物的加工厂、制造厂,或者以此为原料的工厂、 科研部门。
3.分析材料
面对各种方法途径收集来的众多材料, 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整理分析, 获取结论。简要说有两点: 通过这些材料是否达到了选题时预设的目标?是否有所收获?
( 四 ) 成果展示
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小组合作策划总结、成果展示。要尊重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 如演讲、 绘画、 写作、 表演、 制作等。
( 五 ) 活动评价
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 通过讨论、 协商、 交流等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相互评价。注意指导学生能从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对小组做出的贡献等角度,对自己和他人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能主动反思, 分享他人经验。
活动二 炝莲白
一、 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掌握炝炒的基本操作。 活动安排了三部分内容, 首先是通过资料阅读了解莲花白的基营养知识和炝炒的基本操作要点; 接着学习制作炝莲白; 最后是拓展创新, 让学生在掌握了炝莲白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创新莲白的烹制方法, 这部分教学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创新, 对于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制作方法应当给予赞赏和推荐。
二、 活动目标
1.了解莲花白和炝炒的基本知识。 2.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炝炒莲白。
3.利用学过的烹饪技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烹制一道莲花白菜品, 培养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
4.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劳动防护意识, 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 教学重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学习炝炒方法并能够制作炝莲白;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