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土方开挖技术交底1
土方开挖技术交底
1.土方开挖方案
(1)基坑面积较大,要避免放坡开挖坡面土方应力突然释放而产生的滑移对工程桩产生的不利影响,土方开挖应遵循盆式、分区分段分层间隔的原则开挖,分段的原则以开挖深度分界线和后浇带划分,土方开挖必须和支护施工密切配合,超挖深度≤200mm,分段长度≤30m。
(2)挖土流程、顺序及方式应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土方开挖结合土钉墙施工交替进行,当土方开挖至第一道土钉以下500标高后开始施工土钉,第一道土钉注浆强度达到70%,再挖去一层1000厚土方,施工第二道土钉,以次类推,直至挖到基底,做最下一道土钉。
(3)注意对降水井、工程桩的保护,基坑挖土至桩顶以上200mm改由人工扦平,挖机必须有专业专人指挥,绝不允许使用挖土机铲斗拉桩,以避免损坏工程桩。
(4)各区土方开挖坡道口附近应设集水井并准力备足够水泵以防雨水顺坡道流入,各区内设明沟和集水井;外侧护坡严格按图施工,开挖之后,随挖随做护坡;到基底后,随挖随浇素混凝土垫层,随时跟进施工地下结构。
(5)基坑开挖时应统一开挖至普遍基底标高,待基底垫层形成后方可开挖基底深坑的土方。 2.土方开挖前提条件
放坡坡体面层形成并达到一定强度、围护体达到设计要求,确定边坡开挖不存在蠕变危险性;土方开挖前提前约3周进行预降水工作,地下水位必须至少降至开挖面或基底以下1m;必须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方可进行基坑内相应土方开挖。基坑开挖期间每天测报抽水量及地下水位。
基坑降水方案采用轻型井点和深井井点相结合的方法,前期主要以轻型井点降水为主,待土方开挖后,拆除轻型井点管,主要以深井井点降水为主,另外辅以排水沟、坡面上硬化等措施。 3.土方开挖准备工作
(1)正式挖土约在6月下旬,按每次开挖一个区域、一个层厚、每日出土量2000~2500 m、每日出土时间10个小时计考虑,坡道上平均运土量为200~250m/h,每小时进出车约计25~30辆左右。
(2)积极与学校有关管理部门联系,确定缷土点和编制运土计划,运土期间在周边重要路口增设交通指挥,疏导行人和车辆;弃土区设置推土机,具体详见运土计划。
(3)弃土区内缷土点数量要同时保持在2个以上,使土方车辆尽可能分流,以解决在土方运输时造成交通拥堵问题,同时要避开早(7:00~9:00)晚(17:00~19:00)学校师生出行高峰时段出土,这时取土区挖机可在场内进行倒运集中,以便于装土。
(4)运土道路在场内利用原有施工临时道路;在场外利用指定的校区已建正式道路;基坑内坡道处的土方根据放坡标高开挖,表层人工铲平,上铺建筑垃圾400~500厚,在土方开挖前10天完成;同时备足走道板或路基箱,供土内含水率过大或下雨时铺设,保证土方车辆顺利通行;运土坡道在止水帷幕外侧设置码头,以免破坏止水帷幕的止水效果。
(5)交通组织:施工现场地处校区,现场有东、南两个大门,场内有一条环形道路,土方开挖期间明确为单向环形行驶,土方车进出路线均为顺时针方向,即土方车辆北向南从东大门机场,经由南侧
1
3
3
道路至装土点,装车后重车经由北侧道路再从东大门向南出场,南大门备用;必要时开通南大门;周边路口设置交通指挥。
现场专门成立土方运输调度指挥,由现场调度总指挥、场外交通指挥、场内交通指挥、监理和上海交大主管部门等各方有关管理人员组成。
空车待命停车点:考虑到土方挖运的种种沿线因素,因此在现场东侧经七路路上拟设置一个能停放20辆空车的停车点,以调节车辆进场,控制场内土方车数量;汽车禁鸣喇叭,以降低施工噪音的扰民,同时作好开挖前的扰民安抚工作;场外待命的车辆应熄火待命;夜间指挥禁止鸣哨、轰油门。
(6)环卫管理:大门设专人负责发单记录车辆出行及回转时间,以便随时掌握交通流量和开挖进度,同时每辆车配备通讯工具,以加强联络,现场调度指挥能随时掌握每辆车的运行地点和状态,便于及时进行调度;现场大门口和弃土区入口处设置洗车池和排水沟,对每辆出场车进行专人清洗;如有洒漏,随时派人进行清扫,保持运土道路干净,以减少扬尘。
(7)夜间挖运土方的照明,除机械和车辆自有照明外,利用已布置的镝灯作全场照明。 4.土方开挖和土钉施工顺序:
挖土顺序:4区西半段—4区东半段—1、2、5区—3区,具体详见3.施工部署中有关内容。 (1)首先开挖四区西段土方和一区邻近部分的卸载至-4.400m(第一道土钉以下500),施工第一道土钉,之后每下挖1.000m土方,施工一道土钉直至基底,浇筑垫层、施工该区地下结构;
(2)第二步开挖四区东段土方和二、五区邻近部分的卸载至-4.400m(第一道土钉以下500),施工第一道土钉,之后每下挖1.000m土方,施工一道土钉直至基底,浇筑垫层、施工该区地下结构;
(3)第三步在四区底板施工完并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开挖一、二、五区土方至-1.900m(第一道土钉以下500),施工第一道土钉,之后每下挖1.000m土方,施工一道土钉直至基底,浇筑垫层、施工该区地下结构;
(4)第四步在五区底板施工完并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一次开挖三区的土方至基底,浇筑垫层、施工该区基础。
(5)每个区域土方挖运工程结束前,坡道处土方利用挖机接力传递挖出坑外。
(6)交替开挖的区域应在2~3个区,每一区的土方每层开挖时应保证连续进行,各区间交替进行,即时提供作业面,以便错开土钉墙施工时的技术间歇,尽量避免土方开挖出现长时间的间歇。
(7)基坑土方开挖和土钉墙施工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交替进行,上层土钉墙内的压浆及喷射混凝土面层达到设计强度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土方挖运工况土参见附图11~16。 5.土方开挖和土钉施工工艺流程(以五道土钉施工工艺流程为例):
测量放线→第一道土钉操作平台开挖(平台宽5~6m、挖土控制标高为-4.500m)→修坡→绑扎钢筋、浇注距坑边2000范围内150mm厚C20混凝土→喷射第一次混凝土面层及坡顶护坡→第一道土钉孔施工→安放锚杆、注浆、安放连接件→编钢筋网→喷射第二次混凝土面层→土钉墙终凝2小时后开始养护→(第二道土钉施工,挖土控制标高为-5.500m)→(第三道土钉施工,挖土控制标高为-6.500m)→(第四道土钉施工,挖土控制标高为-7.500m)→土方开挖至基底→人工清土→垫层施工→修坡壁→坡脚泄水口安装、喷射第一次混凝土面层→第五道土钉孔施工→安放锚杆、注浆、安放连接件→编钢筋网→喷射第二次混凝土面层→土钉墙终凝2小时后开始养护→基坑验槽、验桩、桩基处理。
2
具体参见施工方案中附图4-1~7-2。 6.土方开挖和土钉施工技术要求:
(1)土方开挖:基坑放线后即可分层、分段开挖、支护;土方开挖分层的原则为每层土钉开挖一层,每层土方开挖深度为该层土钉端头标高下500mm;土钉壁面层混凝土喷射完毕24h以上方可进行土钉注浆,前层土钉完成注浆强度达到70%以上方可进行下一层土方的开挖,开挖时不得撞击土钉壁和锚头。
(2)修坡:土方开挖之后,按照设计剖面坡度修理基坑边坡和坑壁,要求坡面和壁面修理平整均匀,确保喷射混凝土施工质量。
(3)喷射第一层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为C20、总厚150mm。在土方开挖、修坡之后,进行混凝土喷射,第一层混凝土基本喷平,厚度不小于80,一次喷射厚度不小于40;喷射混凝土前需设置面层厚度及找平标志,喷射头与受喷面保持垂直,距离为0.8m。
喷射混凝土中添加水泥重量的3%速凝剂,石子粒径5~10mm,最大粒径<12mm,在边坡渗水的情况下,为保证喷射混凝土施工质量及止水效果,可以适当加大喷射混凝土速凝剂掺量至5%。
喷射混凝土在每一层、每一段之间的施工搭接之前,将搭接处泥土等杂质清除,在喷射前用水润湿,确保喷射混凝土搭接良好,保证喷射混凝土质量,不发生渗漏水现象。
(4)土钉制作、成孔、打入
土钉用Φ48×3.5钢管,土钉水平安放角6°~10°,土钉按照设计要求制作,钢管四周开注浆小孔,小孔直径为6~8mm,小孔在钢管上呈螺旋状布置,小孔相邻之间间距为500mm,为避免土钉在钻进时被土封住,在小孔上焊接一根用短钢筋制成的倒刺,钢管口部3.0米范围不设注浆孔,钢管末端封闭;土钉定位后用空压机带动冲击器将土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长度、标高、间距、角度打入。
(5)土钉注浆
土钉孔内采用全程注浆,注浆材料采用P32.5新鲜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45~0.50水泥浆液,注浆压力自上往下控制在0.3~0.6Mpa或由试验确定,注浆量不小于20L/m。
在第一次面层喷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注浆,对于锚管注浆,注浆前先将水管插入锚管底部,用高压水冲洗锚管,然后用注浆管从锚管底部注浆,边注浆边拔注浆管,退到口部后再进行压力灌浆。
水泥浆应搅拌充分,并用细筛网过滤。
注浆压力根据注浆压力表控制,土钉注浆时(特别是第一排土钉)一定要控制注浆压力及注浆量,防止注浆量过大造成地面隆起。
(6)绑扎钢筋网
喷射完第一层混凝土后,按照设计间距绑扎Φ8@ 200×200的钢筋网,土钉成孔后,端部用Φ16螺纹加强筋联系;井字加强衬垫焊接并压在钢筋网上,使钢筋网片、土钉连成整体。
土钉与井字加强筋、联系筋之间均焊接联接,焊缝长度要符合规范要求。 钢筋网绑搭接长度扎及相临搭接接头错开长度符合规范要求。 (7)钢筋网编焊完成后,喷射第二层混凝土,分2-3次喷足总厚度。 (8)重复进行土方开挖、钢筋绑扎、喷射混凝土面层及以下各道土钉施工。
3
7.放坡面保护施工技术要求
基坑护坡放坡类型有5种,分别为复合土钉墙顶平面护坡、浅层放坡复合土钉墙平面和斜面护坡、重力坝顶平面护坡、浅层放坡重力坝顶平面护坡、大开挖平面和斜面护坡。
施工工艺包括放线、土方开挖、修坡、绑扎钢筋网、浇筑混凝土面层等,按照1:1.5~1:1.2设计坡度修理基坑边坡,平整度允许偏差为±200mm,坡面喷射混凝土前要清除表面虚土。
(1)复合土钉墙顶平面护坡:在止水帷幕顶部1000范围内浇筑150厚C20混凝土面板,内配Φ8@200双向钢筋,其余部位均浇筑100厚C20混凝土垫层;在距坡边2000处埋设Φ48×3.5L=1500@1200钢管。
(2)浅层放坡复合土钉墙平面和斜面护坡:在深层止水帷幕顶部1000范围内浇筑150厚C20混凝土面板,内配Φ8@200双向钢筋;在浅层止水帷幕顶部浇筑200厚C20混凝土面,内配Φ8@200双向钢筋;其余部位均浇筑100厚C20混凝土面层,内配Φ6@200双向钢筋;在距坡边2000处埋设Φ48×3.5L=1500@1200钢管。
(3)重力坝顶平面护坡:在重力坝顶浇筑与重力坝同宽200厚C20混凝土面层,内配8@200双向钢筋,在此范围内向深层水泥土搅拌桩内锚入竖向Φ12一向@1000、一向@500防滑钢筋,长度L=3000(其中迎土面为L=6000、迎坑面为L=3000脚手钢管);其余部位均浇筑200厚C20混凝土路面,内配Φ8@200双向钢筋。
(4)浅层放坡重力坝顶平面护坡:在浅层放坡重力坝顶浇筑与重力坝同宽200厚C20混凝土面层,内配Φ8@200双向钢筋,在此范围内向深层水泥土搅拌桩内锚入竖向Φ12一向@1000、一向@500防滑钢筋,长度L=3000(其中迎土面为L=6000、迎坑面为L=3000脚手钢管);在浅层止水帷幕顶部浇筑200厚C20混凝土路面,内配Φ8@200双向钢筋,其余部位均浇筑100厚C20混凝土面层,内配浅层放坡6@200双向钢筋。
(5)大开挖平面和斜面护坡:在斜坡上浇筑100厚C20混凝土面层,内配Φ6@200双向钢筋;在浅层止水帷幕顶部浇筑200厚C20混凝土路面,内配Φ8@200双向钢筋。 8.基坑监测
为确保基坑开挖、基础结构工程施工阶段将由业主指定专业单位对基坑围护体系和周围环境的变形进行监测,包括围护体系顶部的垂直和水平位移、重力坝本身测斜和对应外侧土体测斜、坡体水平位移及沉降、复合土钉墙外侧土体测斜和坑内外地下水位等项目;监测点的布设应满足全面监控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基坑变形情况,项目部同时进行自身施工监测,以便随时了解基坑本身的变形情况,及时采取有关措施。
监测点布置位置及数量由监测单位确定,监测点的布设应满足全面监控施工过程中的基坑变形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监测要求及监测频率、各监测项目的警戒值、围护结构应急预案、处理流程和应急措施,详见具体参见专业单位施工方案。 9.土方回填
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和施工结束后需要回填土方,回填土前必须排除积水,清除含水量较高的浮土和建筑垃圾,确保回填土方的密实度。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