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2年神农架林区政府工作报告
总体部署,2012年,政府工作要紧扣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兴区为突破口,以构建经济的多点支撑为目标,突出重点,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为建设“一园四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2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8亿元,增长12.0%(可比价);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 1亿元,增长22.8%;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增长2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亿元,增长17.0%;旅游经济总收入13.5亿元,增长36.0 %,接待游客399.0万人次,增长3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48元,增长10.0 %,农民人均纯收入4968元,增长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 以内;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范围内。
围绕上述目标,2012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强做实旅游产业,推进旅游“裂变式”发展 围绕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和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不断壮大旅游块头,强化旅游业的战略性支柱地位,推动“两个转变”,即由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养生度假复合型转变,由传统旅游方式向生态文化融合型的转变,实现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优势提升。
一是围绕“两区一园一遗产”的申报和创建,加强景区的
13
规划和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编制完成《神农架旅游总体规划》、《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发展规划》、《临空经济区规划》等旅游发展规划,科学指导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加快推进神农顶景区、官门山景区和天生桥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完成神农架滑雪场二期工程,实施神农坛二期扩展工程,启动天燕景区改造升级、大九湖生态修复两项工程。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正式启动国家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前期工作。
二是实施“管理提升”和“品牌强化”两大工程,提升神农架旅游形象。深入开展旅游景区管理提升年活动。加强对景点的维护管理,完善各种配套设施,推进景区管理精细化,进一步提升景区的管理服务水平。强化旅游社会治安秩序和旅游价格秩序管理,加强旅游商品不规范经营的清理整顿。实施“品牌强化”工程。组建特种旅游服务公司,开拓探险游、背包游、户外游等特种旅游产品。加强神农架旅游营销,打造武汉、西安、重庆、郑州五小时自驾旅游圈,加强1000公里左右大城市客源地的市场推广。实施旅游文化融合工程,新出版2本具有神农架特色的旅游文化书籍,启动以神农架为主题的电影、动漫创作。加强旅游商品开发,发展富有神农架特色的民间工艺品、绿色生态食品和文化纪念品。
三是加快旅游要素市场建设,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支持旅游龙头企业快速发展。推动神旅集团完善治理结构、拓展
14
经营范围、壮大资产实力。支持兴发集团、康帝集团、协力达等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出台政策,鼓励区内旅游企业早日上市。加强旅游服务能力建设。重点支持四星级以上酒店和成规模的精品酒店建设,加快推进温泉五星级酒店、偏桥湾四星级酒店、九湖天堂等项目的建设步伐。大力扶持旅行社发展。坚持引进区外有品牌、实力和竞争力的旅行社与培育壮大本地旅行社“两手抓”,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团队素质强、管理服务好、信誉度高的旅行社。新增营业收入超500万元的旅行社2家,超200万元的旅行社5家。加强以导游为重点的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各类旅游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10名,加强在职导游等各类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开展全区“十佳导游”评选活动。
(二)构建产业多点支撑,夯实“绿色崛起”发展基础 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绿色崛起”,必须构建产业多点支撑,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产品优势转变。
第一,培育农林特色产业。实施“一品一企一策”行动计划。围绕粮、蔬、畜、茶、果、蜜、药、菌、渔、林等“十大类”产品,加粗产业链条,延伸上下游产品,培育5个产值过1000万元的龙头企业。着力打造“特优”农林板块基地,重点加强茶叶、蔬菜、干果、中药材、畜牧业、水产养殖等基地建设,提升基地整体规模效益,推行标准化,普及绿色化,加快有机化,确保无害化,打造神农架绿色食品品牌,切实加强“旅
15
农林”产业中的地域品牌保护。
第二,优化矿电化产业配臵。按照“四严”要求,继续清理整顿小水电,提高水能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有序推进水能资源开发,加快实施小水电代燃料清洁能源项目。科学开发矿产资源,适度控制矿产资源采掘规模,提升磷化工产业层次,培育优势磷化工企业,开发精细磷化工产品。
第三,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市场主体增量工程,培育“亿元”企业。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家,过5000万元企业1家,企业类市场主体60家。发展园区经济,坚持产业向园区集中、项目向园区集中,提高园区开发强度和集约化水平。完善园区功能配套,推动盘水生态产业园、阳日循环经济产业园上规模、上水平。充分发挥我区资源优势,通过“产业臵换”和发展“飞地经济”,拓展发展空间,壮大经济实力。
第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突出项目建设,以涉企服务为重点,建立“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实施“行政审批服务提质增效”工程。完善支持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在提供融资担保、强化财税扶持、减免行政规费等方面,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开展“创业明星”、“优秀企业十强”等评选活动,营造全社会支持创业、全民参与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统筹城乡建设管理,拓展“宜居宜旅”发展空间 建设“八面玲珑,宜居宜旅”的生态城镇,必须做好城镇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