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39讲 区域联系(必修3)
第39讲 区域联系
考试内容 (1)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 (2)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方案及图示 (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我国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5)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一 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
必考要求 a c c b b 分析区域合作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加试要求
1.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区域经济联系
①两大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②重要形式:区域经济合作。 (2)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加试)
对口帮扶①东部――→西部经济发展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2.资源跨区域调配 (1)地理背景
①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西部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能源资源优势突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②必要性: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主要工程 ①南水北调
线路 起点 终点 线路特点 意义
②西气东输
西线 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 黄河上游 需开凿输水隧洞 中线 丹江口水库 北京、天津 基本可以自流 东线 扬州 天津、烟台、威海 可利用京杭大运河 可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a.主气源:新疆轮南气田。
b.主要消费市场:我国东部沿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 c.主体:干线管道、重要支线和储气库。
d.工程线路:一线工程干线西起新疆,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后到达上海。二线工程西起新疆,经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最后到达广东。 e.意义(加试)
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③西电东送
a.北线:将山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和黄河上中游的水电向华北电网输送。 b.中线:以三峡水电为核心,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的水电向华中、华东电网输送。 c.南线: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云南、贵州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开发并送往广东省。
d.意义:将给我国沿海较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3)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煤炭资源调配为例)(加试) 调出地:面临煤炭资源减少、地面沉降、产业层次??
①影响? 偏低等问题
??调入地:产生大气污染、废渣处理等环境问题
沿线城市使用清洁燃料,改善空气质量 推动新疆及西部沿线地区发展,加速西部大开发进程、增加财政收入 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增加经济收入
②总体评价: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工程或技术等手段加以克服。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具体案例
(1)南水北调 ①南水北调的意义
效益 社会效益 内容 改善供水区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经济效益 促进供水区经济发展,可产生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增加供水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缓解地下水位大幅度降低和漏斗区面积进一步扩大趋势,控制地面沉降 ②南水北调带来的环境问题 a.水源区径流量减少;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b.工程沿线地区:给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地下水位升高,土壤容
易发生盐碱化。
c.水质(东线):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大量的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2)西气东输 工程 路线走向的区位因素 效益 缓解输入地能源紧张状况,西气地形、地貌、城市分布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大气环工程建设破坏沿线环境,导环境问题 东输 的影响 境;促进输出地资源开发,致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西电东送
安徽省淮南市至上海市“皖电东送”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于2013年10月底投入运营。据此完成1~2题。
1.“皖电东送”的主要原因是淮南市与上海市( ) A.资源利用水平差异大 B.能源生产和消费差异大 C.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 D.人口增长和分布差异大
2.“皖电东送”对上海市的影响有( )
①增加就业压力 ②缓解能源紧张 ③改善大气质量 ④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淮南市煤炭资源丰富,能源生产量大于消费量;上海市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能源消费量远大于生产量,能源供不应求。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巨大差异是“皖电东送”的主要原因。第2题,淮南市将丰富的煤炭发电并输往上海市,可缓解上海市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同时,使用输入的清洁电能可减少因直接使用煤炭而造成的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