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基于强化企业战略创新的激励机制研究
企业员工也是战略创新主体,一方面企业员工在长期的第一线生产经营活动中,会发现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务实的、有效的创意;另一方面,战略创新方案的具体操作者是企业员工,任何战略创新方案的实施都需要他们的密切配合。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对战略创新方案的理解程度和支持程度关系着企业战略创新的成功与否。但是,一般情况下企业战略创新主体指的是企业员工这个整体。这是由于作为个人的员工处于企业底层,大部分属于操作性工作,其创意大多属于技术和操作方面,较难提出战略层面的创意;即使提出企业战略创意也会由于个人权力的局限,难以实施。当他们的战略创意得到企业管理层认可并付诸实施时,这些员工作为一个整体成了真正的战略创新主体。
总的来说,当有了自己的战略创意,并在企业实施其创意的企业家才是战略创新主体,由于他们是战略创新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因而也是战略创新主体的主导者;而内企业家则是战略创新主体的中坚力量,一方面他们可以根据企业发展 需要提出战略创意,另一方面在战略创新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推动战略创新方案的实施;对于企业基层员工而言,他们在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线,有大量的产生战略创新机会,并且是实施战略创新的主力军,因而他们是企 业战略创新主体的基础。 3、企业战略创新的动力
企业战略创新的动力是指能促使战略创新主体产生创新欲望的条件,包括对战略创新主体的外在和内在的刺激。根据激励理论,战略创新活动的展开,需要给予战略创新主体一定的动力。并且战略创新动力的强弱程度直接关系着创新速度的快慢和创新规模的大小。 从战略创新主体的内在来看,战略创新动力主要表现为战略创新主体的创新动机,即战略创新主体内在的激发战略创新的因素,是创新行为发生和持续的主 要原因。对于创新动力,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部分学者认为创新动力主 要由经济利益、创新心理需求和企业家精神组成。
创新利益是企业通过创新所获得的各方面利益,是得到实现的战略创新目标,一方面包括企业由于战略创新而获得的经济利益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包括战略创新行为给战略创新主体带来的利益。战略创新给战略创新主体带来的利益包括工资、奖金、晋升和荣誉等。这些是诱导和进一步激励战略创新主体进行战略创新的直接因素。在进行战略创新之前,对这些利益给出的
19
预期可以诱导创新主体积极思考战略创新方案,而当创新成功之后,丰厚的利益回报会激励战略创新 主体持续创新。
创新心理需求主要针对那些喜欢标新立异,天生对创新有热情的战略创新主体而言的,指这类战略创新主体对自我独特感、自我价值实现感和成就感等需求。战略创新主体进行战略创新活动,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创新实现的过程中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实现自我价值,得到自我肯定,这些感受能给他们满足感。尤其对于那些热衷于与众不同的人群来说,这样的心理需要会成为他们内在的驱动力,促使他们自动寻找和选择目标,挖掘创意。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要,是对其精神上的激励,有时效果比物质激励更好。
企业家精神本质上是一种不甘平庸,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企业家精神包括创新、承担风险、积极主动竞争等要素。创新指的是企业家具有创新意识,愿意鼓励新想法、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技术的产生,同时支持它们的产业化。风险承担指的是企业家愿意承担将大量资源投入新想法、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技术而可能带来的损失。积极主动竞争指企业家具有在关键时刻采取主动的方式与对手正 面竞争,以进入新市场或彻底改善目前状况的勇气。以上的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不单单局限于企业家这一类战略创新主体,它适用于所有的战略创新主体。而从战略创新主体的外在来看,战略创新动力除了和战略创新主体有关外,还与企业战 略创新的氛围有关,主要是与企业内部文化、制度关系紧密,推而广之与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等宏观环境也有一定关系。
虽然学者们对企业战略创新动力研究不尽相同,但本质上区别不大,可以总 结为企业战略创新的内动力和外动力。内动力包括经济利益、创新心理需求、企业家精神和合作精神;外动力包括市场需求、行业竞争、政策影响、经济利益和企业文化。 4、企业战略创新的影响因素
HofStede、Ruttan、Mokyr(1994)等发现,社会文化因素与企业的创新能力 和创新潜力密切相关,环境、法律、公共政策和社会经济趋势对组织的创新潜力 具有深刻的影响。Peilei、Fan(2006)则发现企业构建和积累创新能力受到政府、网络等因素较大的影响。
学者罗玲、刁兆峰(2007)认为企业战略创新会面临来自组织的阻力和来
20
自个人的阻力。其中,来自组织的阻力有组织惯性和僵化的战略思维,组织惯性主要表现在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的稳定和难以适应环境变化上,僵化的战略思维表现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不能识别战略创新的机会。而来自个人的阻力表现为企业员工个人在执行新战略时的惰性,对旧战略的惯性和依赖性,以及当新战略不能提供给员工个人一定的经济收益时,员工对新战略实施的抵制和不配合。
余来文,陈明(2006)总结企业战略创新的决定因素为企业家创新、积极的企业文化和通过知识管理获得的竞争优势。企业家创新包括企业家战略创新的动机、战略创新的能力和战略创新的空间。积极的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内能激发员工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企业内部环境,包括良好的企业文化、奖励机制:组织结构等。知识管理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指的是企业通过知识管理不断更新员工的知识,保持活力,从而获得战略创新的竞争优势,具体包括组织学习和组织变革。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企业战略创新的影响因素体现在战略创 新方案形成和战略创新方案实施两个方面。其中战略创新方案形成中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文化、企业文化、企业家战略创新思维、企业战略创新能力、企业战略 创新空间和企业知识管理能力;战略创新方案实施中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文化、企业文化、企业组织惯性、战略方案预期收益和与员工激励。
5、企业战略创新激励机制的要素
根据激励理论,构建企业战略创新激励机制,本质上是构建适合企业战略创新的环境,满足战略创新主体的需要。以上对于企业战略创新目标、战略创新主体、企业战略创新动力和战略创新影响因素中能影响企业战略创新的因素均属于企业战略创新激励机制的要素,可以从战略创新主体和战略创新主体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来概括,具体包括社会文化、企业文化、企业家战略创新思维、企业战略创新能力、企业战略创新空间和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等。 (二)企业战略创新激励机制的设计
1、企业战略创新激励机制的设计原则
21
构建企业战略创新激励机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由于涉及的因素众多,因此需要确立激励机制的设计原则,使企业战略创新激励机制完整而得当。
(1)目标统一性原则。企业战略创新激励机制目标统一性原则指虽然激励 的对象为不同的战略创新主体,但总的目标是促进企业战略创新方案的形成和战略创新方案的实施,这一目标可以分解到各部门和个人,但无论设计怎样的激励措施都应围绕着这个总目标,不能偏离方向。
(2)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设计激励机制时对不同战略创新主体的激励 应相对公平,不能出现贡献大的战略创新主体所得少而贡献小甚至不参与战略创新主体所得多的情况。
(3)人性化原则。人性化原则是指在设计战略创新激励机制的过程中应注重激励措施的差异化,兼顾个体激励和群体激励,使激励机制切实符合不同战略创新主体的差异化需求,发挥最大效用。在设计战略创新激励机制时应站在战略 创新主体的角度考虑激励措施,既要考虑个体激励又要考虑群体激励,同时设计好点和面上的激励措施,使激励机制既合理又合情,容易被战略创新主体接受,从而使激励机制更能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激励效果更好。
(4)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指的是在设计战略创新激励机制时,既要考虑战略创新主体对物质如经济利益的需要,也要考虑战略创新主体对精神 如成就感、认同感的需要,并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5)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是指设计战略创新激励机制时要充分考虑激励措施的可操作性,如果设计出的激励机制不符合现实情况,不能在现实企业运营中实施,那么激励机制也就成了一纸空文,毫无价值。
(6)制度化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制度化是指战略创新激励机制设计好后应该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制度固定下来,以显示其重要性,并得到员工 的重视保证其能持久地在企业实施。灵活性是指企业战略创新激励机制设计好后 并不是不可改变的,相反应根据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战略目标的改变做出相应的改变,以保证战略创新激励机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企业战略创新激励机制的设计思路
设计企业的战略创新激励机制,必然要考虑企业战略创新激励机制的各项要 素。前文已从企业战略创新的目标、企业战略创新的主体、企业战略创
2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