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基于强化企业战略创新的激励机制研究
二、企业战略创新的激励理论基础
对企业战略创新激励机制的研究,需要结合战略创新理论与企业激励理论。因此,有必要对既有的战略创新研究以及激励机制研究进行回顾与分析,认识当前企业战略创新激励机制研究的不足,从而确立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企业战略创新概述
1、企业战略创新的内涵
战略创新的概念源自于竞争战略,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战略创新。Markides指出战略创新是一种以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方式再思考商业模式的能力,企业进行战略创新的一个基本点在于准确地鉴别出自身运行方式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别,并且利用这种差别创造出非常有力的竞争能力。Hamel认为战略创新是一种重构能力,可以改变行业现存的为顾客创造新价值以及为所有股东创造新财富的运作方式。Mintzberg&Westley提出如果当组织创新的内容涉及方向性的组织要素时,如抽象性思维层次的愿景、定位和具体性行为 层次的程序等,此时的创新就是企业战略创新[1]。Rajaopalan&Spreitze提出战略创新是企业为了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实现持续成长所做出的形式、性质和状态上的变革。这种创新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由于企业的范围、竞争优势、资源配置以及协调性的变化带来的企业战略内容的创新;二是企业外部环境变革和组织创新引起的企业战略内容创新的发起和执行。
企业之所以要进行战略创新,是因为创新能够起到以下作用:首先,战略创 新能提升企业竞争力、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运营绩效,使企业较好地适应竞争环境[2]。其次,战略创新通过重新构建已有的产业模式,可以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为利益相关者带来财富,与对手形成差异化的竞争战略。最后,战略创新能促使企业抓住并利用现实的或潜在的机会,获得先行动者优势(First Mover Advantages)。先行动者优势源自于组织早于竞争对手进入新市场、开发新产品或提供新的服务[3]。先行动者优势包括优越的技术领先地位,获取稀缺资源以及建立成本优势等。
综上所述,本文中的企业战略创新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获取可持续竞争优
7
势,在自身核心能力的建设与外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根据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通过战略变革建立新的组织体系、文化与管理模式,形成新的价值创造模式的系统性战略过程。在企业战略创新内涵中,战略创新主体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企业战略创新主体是指企业中或与企业战略创新相关的人,即战略创新承担者。从企业战略创新实践来看,有自己的创意并且在付诸实施中自始至终参加的人,都可以成为创新主体。
(1)企业家。是指创建企业并从事企业管理实践的高级管理人员,在战略创新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家都是创新主体,有战略上的创意并付诸战略创 新的企业家才是创新主体。企业家由于所处的特殊地位,会对战略创新产生重大影响并在战略创新中处于支配地位。企业家是整个战略创新的中枢,是战略创新主体的统领,也是战略创新的领导中心。同时,企业家是战略创新活动的责任承担者,因为战略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存在着很大风险,只有界定了风险和责任,其他创新主体才能够大胆创新。
(2)内企业家。内企业家是指那些在现行公司体制内,富有想象力、有胆识、敢冒个人风险来促成新事物出现的中间层管理人员。内企业家具有实际管理 经历和业务专长,且处于个人事业发展的关键阶段,思维活跃,创新动力较大。内企业家如果拥有创意并加以实施,则可以成为重要的战略创新主体。
(3)企业员工。企业员工也是战略创新主体,因为单个员工在企业中属于操作层,其工作大部分可列入技术和操作方法方面的创新领域,作为个人的员工难以成为战略创新主体,而作为一个群体的员工却往往可以成为战略创新主体。
2、企业战略创新的动因
战略创新动力是企业战略创新活动开展、强化与持续的力量源泉,其强弱程度直接影响企业战略创新的速度和规模。而产生这些动力的原因即战略创新的动因,是指创新主体受到外在刺激和自身激励的作用下,产生创新欲望和要求,进行创新活动的一系列约束条件。熊彼特指出:创新的原动力来自于企业对超额利润的追求和企业家精神,这一思想至今仍是战略创新动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1)企业战略创新的外部动因
企业战略创新的外部动因亦即企业战略创新刺激,是指促使战略创新主
8
体产生战略创新意念和欲望的各种外界因素,包含于战略创新主体所处的环境及其活动中。战略创新的外部动因包括诸多方面,如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市场竞争等,其促使战略创新主体出现创新欲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全球化冲击、政府监管放松、产业边界模糊、产能过剩、技术与创新步伐加快以及对环境的日益关注等。这些变化使企业面临比以往范围更大、更为复杂多样、变化更快以及更具威胁性的来自环境的严峻挑战。
一方面,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构成了企业战略创新压力。企业时刻都在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资金、人才、物质等多方面的交流。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这些交流必然会影响企业资源、能力要素的配置,给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压力,随着这种力量的累计,企业将不得不变革其发展战略。企业进行战略创新往往是由于企业既定战略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越来越低,导致绩效不佳,从而不得不进行战略跳跃或战略重新定向,以消除或降低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环境变化同样也会创造机遇,为企业战略创新提供动力。企业战略创新的外部动力主要是由外部环境的刺激作用而激发的,包括商品化压力、市场竞争力和政府影响力等。在商品化压力下,企业在产品市场价格趋于稳定,利润空间趋小时适时进行战略创新,增大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则会促使企业成为市场中顾客的首要选择,使企业重新焕发生机。
总而言之,外部环境变化是企业进行战略管理时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企业进行战略创新的最大压力。企业能否对各种变化做出正确快速的反应,及时进行战略变革和产业创新成为企业能否维持持续发展的关键。
(2)企业战略创新的内部动因
战略创新的内部动因是针对企业战略创新外部动因而言的,是来源于企业内部的能促进企业战略创新的因素,包括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企业利益相关者需要的变化、企业资源的变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变化。
企业成长周期理论是由美国学者爱迪斯创立的,他提出企业生命周期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或再造期四个阶段。当企业进入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时,需要改革原有的经营目标、组织结构、领导方式、管理制度来适应该阶段发展,因此企业生命周期的改变能促成企业战略创新行为。
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经营目标之一,而企业一般有多个利益相关者乃至利益相关群体,他们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并且都希望通过企业经营战略的改变来平衡与实现各自的需要。因此,当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发生
9
变化时,各利益集团会对企业的经营目标进行博弈,博弈结果将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 确定、战略决策的制定和战略创新的形成,一旦博弈结果与原企业经营目标不同,便会促成战略创新的形成。
根据基于资源的战略管理理论,企业战略创新通常要依托企业资源展开。如果企业失去其赖以生存的某项资源,其现有战略将难以继续执行下去,这就会促使企业对现有战略进行调整和改革即战略创新。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竞争强度的加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容易被模仿或在竞争中失去,因此当企业失去原有核心竞争力,必须迅速做出战略调整,以避免被竞争对手淘汰出市场。
(3)企业战略创新的主观动因
企业战略创新的主观动因,是来自企业战略创新主体自身的内在的能激发战略创新的因素,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物质方面,比如战略创新主体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战略创新主观动因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利益是战略创新主体所能获得的最直观的收获,能给予战略创新主体最直观的满足,只要某项战略创新能 给战略创新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战略创新主体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就会促使他积极思考企业战略创新,提出企业战略创新方案。精神方面,企业家精神是战略创新的一个重要动因,其本质是驱动战略创新主体不断进行创新,其内涵包括创新、承担风险、先发制人等要素。对于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战略创新主体 而言,进行创新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和满足,其精神上对于这种满足的需要必将激励其不断进行企业战略创新。 3、企业战略创新的过程
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对于企业战略创新过程的研究主要从战略创新 过程的性质与分类以及战略创新的具体过程两方面开展。
在战略创新过程的性质与分类方面,Prahalad&Doz(1987)提出了两类战略创新过程:由公司危机引发的迅速激烈的战略创新过程;由公司主动进行的温和缓慢的战略调整过程。Johnson&Scholes(1997)认为战略创新是渐进式的。Bob&Meyer(1998)通过对大量战略创新文献的整理发现,战略创新过程有两个观点:非连续性创新视角的革命式过程;连续性创新角度的演进式过程。
在企业战略创新的具体过程方面,Prahalad&Doz将企业战略创新过程分为战略和认知产生多样性、系列决策与执行权力的微调、战略再定位三个阶
1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