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2016-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带答案
体连接.设物体静止时弹簧长度为7cm,现用一力F沿斜面向上拉物体,而物体仍静止,若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5N,则力F的可能值是( )
A.5N B.15N C.50N D.85N
【解答】解:施加拉力前,物体受到四个力的作用而平衡:重力G、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N、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f和弹簧对物体施加沿斜面向上的弹力T,受力如图,
其中:T=kx=1000×0.03=30N,
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0=Gsin30°﹣T=20N,方向沿斜面向上;
施加拉力F后,弹簧长度不变,说明物体仍然静止,并且弹簧对物体施加的弹力大小和方向不变,若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则F+f+T=Gsin30°,即F+f=20N,摩擦力f随着F增大而较小,当F=20N时,f=0,若F>20N,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因为物体没有滑动,所以F+T<Gsin30°+fm,代入数据可得,F<55N,所以测力计读数在0~55N之间。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ABC。
三、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15.(8分)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打点计时器等器材,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其中一个小组的同学从所打的几条纸带中选取了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O、A、B、C、D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
(1)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 AC
A.电压合适的50Hz的交流电源 B.电压可以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E.天平
第13页(共20页)
(2)如图打出的纸带中,相邻两个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0.1
s.
(3)由图中的数据可知,打点计时器打下C点时小车的运动速度大小是 0.96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 2.4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值)。
【解答】解:(1)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的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给打点计时器供电,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处理数据, 故选:AC;
(2)相邻两个记数点之间还有四个打出点,因此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 vC=
=
=0.96m/s
由题意可知:x1=3.60cm,x2=(9.61﹣3.60)cm=6.01cm,x3=(18.01﹣9.61)cm=8.4cm, x4=(28.81﹣18.01)cm=10.80cm
由此△x=2.4cm,T=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x=aT2,可得: 故代入数据解得:a=
=
=2.4m/s2;
故答案为:(1)AC; (2)0.1; (3)0.96,2.4。
16.(6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先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的另一端到某﹣点并记下该点的位置;再将橡皮条的另一端系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像皮条。
(1)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D.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要注意使两个弹簧秤的读数相等
第14页(共20页)
E.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必须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用一个弹簧秤拉时记下的位置
其中正确的是 CE 。(填入相应的字母)
(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①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是 F' 。 ②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B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解答】解:(1)本实验中我们只需使两个力的效果与一个力的效果相同即可,细绳的长度是否相等与本实验无关,合力不需要一定过两分力的角平分线,且两分力也不一定相等,故ABD错误;
但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应要求用一个力拉和用两个力拉时的效果应相同,即必须将橡皮条拉至同一位置,故E正确;
为保证拉力的方向为在纸面上画出的方向,弹簧秤一定要与木板平行;故C正确;故选:CE。
(2)①图乙中的F与F′中,F是由平行四边形得出的,而F′是通过实验方法得出的,其方向一定与橡皮筋的方向相同,一定与AO共线的是 F′。
②本实验中两个拉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拉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故选:B。
故答案为:(1)CE; (2)①F′;②B。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40分.
17.(10分)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4s后速度达到20m/s,然后匀速运动了10s,接着经5s匀减速运动后静止.求:
第15页(共20页)
(1)质点在加速运动阶段的加速度大小; (2)质点在16s末的速度大小; (3)质点整个运动过程的位移大小.
【解答】解:(1)设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1,则有:v1=a1t1 a1=
=
m/s2=5 m/s2.
(2)设减速运动阶段的加速度为a2,由于v2=v1+a2t2,v2=0,v1=20 m/s 所以有:a2=
=
=﹣4 m/s2
当t=16 s时,质点已减速运动了t3=2 s,此时质点的速度为:v3=v1+a2t3=20 m/s﹣4×2 m/s=12m/s.
(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
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2=vt2=20×10m=200m,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
=
,
,
则总位移为:x=x1+x2+x3=40+200+50m=290m. 答:(1)质点在加速运动阶段的加速度为5m/s2; (2)质点在18s末的速度为12m/s. (3)质点整个运动过程的位移是290m
18.(10分)某市规定:卡车在市区内行驶速度超过60km/h定为违章.一次一辆卡车在市区路面紧急刹车后,经1.5s停止.刹车过程可视为匀变速,量得刹车痕迹s=15m,请通过分析、计算,说明此车是否违章?
【解答】解:卡车做匀减速运动,末速度为0.由v=v0+at得:v0=0﹣at=﹣at① 又x=v0t+at2② 联立①②得:v0=20m/s v0=20m/s=72km/h>60km/h 答:此车违章.
第16页(共20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