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脚手架方案x
悬挑脚手架搭设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楼,位于号八一中学校园内,建筑面积为7065.58㎡。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建筑物檐口高度为20.25米。
本工程楼长69.8米,宽度为19.8米,北侧为八角形造型,南侧与原有教学楼贴建。本工程采用单排脚手架,脚手架用途为施工安全防护架体。
二、搭设前的准备与材料选择:
(一)技术准备
本工程为框架结构,外脚手架既要保证施工安全的要求,又必须符合文明施工的标准,同时为保证施工工期和现场规划,1轴~8轴采用悬挑梁式单排脚手架,8轴~11轴一层无结构板,采用落地式脚手架搭设至一层顶,搭设时应比一层顶板高一步架,至二层进行悬挑,搭设至顶层时比屋面高一步架。
(1)技术方案的编制根据该工程的外墙及结构施工特点。
(2)悬挑梁脚手架必须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荷载不得超过结构的容许荷载,以确保安全。
(3)脚手架必须满足施工需要,保证施工人员临边作业安全,不使人员或材料从架上掉落,达到安全围护作用。
(4)严格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01)国家行业标准实施与施工。
(5)脚手架搭设前应有审批过的脚手架搭设施工方案及对架子班组进行工程结构特点,安全要求安全技术交底。
(6)架子工必须持证上岗,上岗证必须在有效期内。架子工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穿软底鞋方可允许上架作业。
(7)架子工必须配带符合安全要求的安全帽、安全带,安全帽、安全带
进入现场后须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二)材料准备
1) 外架所用各类材料必须经过现场抽检,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 脚手架采用φ48㎜,壁厚3.5㎜的钢管(Q235钢)表面应平直光滑,严禁使用有裂纹、结巴、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锈蚀严重的钢管,严禁使用焊接过的钢管。
3) φ16钢筋预埋环与φ16钢筋拉环(Q235钢)、12号铅丝、安全绳。 4) 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分别符合规范JGJ130-2001表8.1.5的规定。
5) 扣件选用十字扣、旋转扣、接头扣,严禁使用有裂痕、变形和丝杆、螺帽滑丝的扣件。
6) 脚手架外侧绑扎的密目网进入现场后必须进行检验。
7) 对作业层铺设的竹架板应选择穿钉牢固,无残缺竹片的竹架板。
三、脚手架搭设
1. 1轴~8轴采用悬挑外脚手架,悬挑梁采用Ⅰ16型工字钢,悬挑梁(立杆)间距1.5米,架体步距1.5米,距墙0.8米,连墙件按两步三跨与墙体拉结。
2. 8轴~11轴采用落地式脚手架,立杆底部垫50厚通长杨木板。 3. 顶层架体搭设高度应比顶板高一个步距(1.5米),确保安全不影响正常施工。
4. 悬挑梁采用预埋2Ф16mm钢筋环与主体结构板连接,第一个预埋Ф16mm钢筋环距建筑物框架梁外边缘为0.40米,分别间距0.8米处设置第二、第三个预埋卡件。
5. 悬挑梁按建筑物周边长水平间距设置每1.5米一道,且每个转角处必须设一道。距工字钢外端部100㎜处焊接长度为100㎜Ф25的钢管做立杆固定支点。
6. 一层落地式脚手架底部基础土方必须平整并夯实,铺垫的木方宽度不
小于200mm,长度不应小于3000mm。垫板处地面应比周围高150~200mm,防止雨水冲泡。在脚手架四周还应做好排水沟,及时将雨水排出。 7. 外架遇转交处,外侧立杆及大横杆均应顺架体延伸相交,确保形成封闭架体。
8. 转角处如悬挑梁互相干扰无法排下,悬挑梁可相互摞起来;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缩短悬挑梁内锚固尺寸,并在悬挑端附加钢丝绳。需设置附加钢丝绳处,在上一层结构板(或梁)内埋Ф16钢筋环,作为钢丝绳拉环。 9. 楼层上人梯采用“之”字形,设置在9~10轴间,宽度不小于1.2米,楼梯斜度不大于45°,采用钢管架体,立杆架立在悬挑梁上。
10. 上人梯架体搭设完毕后,上部满铺钢架板,并在两端及中部用双联12#铁丝将其与架体固定。在梯板上每间隔300mm用12#铁丝固定2033031500防滑条一道。上人梯两侧搭设1.2米高护栏,在0.6米高处附加护栏一道,底部设置0.18米高挡脚板,四周满绑密目安全网。 四、悬挑构造要求及施工工艺 (一)构造要求:
1、脚手架设置:为悬挑式脚手架,搭设高度为20.3米。
2、悬挑梁采用Ⅰ14型工字钢,预埋Ф16钢筋环拉件,外框架梁为工字钢悬挑梁的支点。 (二)施工工艺:
1、悬挑式外脚手架搭设顺序:
固定预埋环-安装悬挑梁-立杆-小横杆-大横杆-铺设脚手板-栏杆-挂网-剪刀撑。 2、外脚手搭设方法:
①立杆间距:脚手架立杆纵距为1.5米,立杆与墙体净距0.8米,立杆垂直偏差不大于10㎜。立杆的接长应采用接头扣件进行连接,脚手架的底部立杆应采用不同长度的钢管参差布置,一根为6m,相邻一根为3~4m,使相邻两根立杆上部接头相互错开,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以保证脚手架的
整体性。
②大横杆设置:大横杆步距为1.5m,大横杆的接长应采用接头扣件进行连接,同一步架内外两根横杆的接头应相互错开,不应在同一跨内存在,在垂直方向相邻的两根大横杆的接头必须错开,其水平距离大于500㎜。 ③小横杆设置:
(1)外架按立杆与大横杆交点(节点)处设置小横杆,一端固定在立杆上,一端固定在内侧预埋钢管(或结构柱)上,以形成空间网格构架体。 (2)小横杆应紧靠立杆用扣件与大横杆扣牢,在作业层时应在立杆间与拉结杆之间再增加一道小横杆,以缩小架板的跨度,小横杆设置在大横杆的下方且沿立杆同一方向布置,小横杆两端各伸出立杆净长度100㎜,并尽量保持一致。
(3)设置小横杆的作用是为承受脚手版传来的荷载,增强脚手架横向平面的刚度,且与大横杆组成一个刚性平面,缩小立杆的长细比,提高立杆的承载能力。
3、架体与建筑物拉结: 1)拉结点设置:
(1)脚手架与建筑物水平方向按二步三跨设一刚性拉接点,拉接点做法:预埋400㎜长钢管在混凝土板、梁内,然后用直角扣件与架体连接,在搭设脚手架时,连墙杆应与其他杆件同时搭设。
(2)每层转角处第一根立杆必须与建筑物可靠拉结,垂直向每楼层设置一刚性拉接点,所有拉接点按梅花形上下错开设置,顶部按水平方向设置刚性拉结点,拉结点保证牢固,不移动变形,并尽量设置在外架大小横杆结点上,如无法设置在结点需位移时,距离结点不得大于0.3m。 (3)脚手架与建筑物的连接可以防止因风荷载而发生的向内、向外倾翻事故,同时还可以作为架体的中间约束,提高承载能力,保证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
(4)连墙杆应靠近节点从底层第一步大横杆处开始设置,连墙杆距节点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