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工电弧焊的焊接工艺参数
手工电弧焊的焊接工艺参数
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对提高焊接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是十分重要。
焊接工艺参数(焊接规范)是指焊接时,为保证焊接质量而选定的诸多物理量(例如: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热输入等)的总称。焊条电弧焊的焊接工艺参数主要包括焊条直径、焊接电流、电弧电压. 焊接速度和预热温度等。
1、焊接电源种类和极性的选择 焊接电源种类:交流、直流 极性选择:正接、反接 正接:焊件接电源正极,焊条接电源负极的接线方法。 反接:焊件接电源负极,焊条接电源正极的接线方法。
极性选择原则:碱性焊条常采用直流反接,否则,电弧燃烧不稳定,飞溅严重,噪声 大,酸性焊条使用直流电源时通常采用直流正接。
2、焊条直径
焊条直径是根据焊件厚度、焊接位置、接头形式、焊接层数等进行选择。一般厚度越大,选用的焊条直径越粗,焊条直径与焊件的关系见下表:
焊件厚度(mm) 2 3 4-5 6-12 >13 焊条直径(mm) 2 4-5 4-6 3、焊接电流
焊接电流是焊条电弧焊的主要工艺参数,焊工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调节的只有焊接电流,而焊接速度和电弧电压都是由焊工控制的。焊接电流的选择直径影响着焊接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焊接电流越大,熔深越大,焊条溶化快,焊接效率也高,但是焊接电流太大时,飞溅和烟雾大,焊条尾部易发红,部分涂层要失效或崩落,而且容易发生咬边、焊瘤、烧穿等缺陷,增大焊件变形,还会使接头热影响区晶粒粗大,焊接接头的韧性降低;焊接电流太小,则引弧困难,焊条容易粘连在工件上,电弧不稳定,易产生未焊透、未熔合、气孔和夹渣等缺陷,且生产率低。
因此选择焊接电流,应根据焊条直径、焊条类型、焊件厚度、接头形式、焊接位置及焊道层次来综合考虑。首先应保证焊接质量,其次应尽量采用较大的电流,以提高生产效率。T型接头和搭接头,在施焊环境温度较低时,由于导热较快,所以焊接电流要大一些。但主要由焊条直径、焊接位置、焊道层次等因素来决定。
(1)焊条直径 焊条直径越粗,熔化焊条所需的热量越大,必须增大焊接电流,每种焊条都有一个最合适电流范围。当使用碳钢焊条焊接时,还可以根据选定的焊条直径,用下面
的经验公式计算焊接电流:
I=dK
式中:I------焊接电流(A) d-------焊接直径(mm)
K-------经验系数(A/cra),见下表。 焊接电流经验系数与焊条直径的关系 焊条直径(mm) 2~ 4~6 经验系数K 20~25 25~30 30~40 40~50 各种直径合适的焊接电流参考值
焊条直径(mm)
焊接电流(A) 25-45 40-65 50-80 100-130 160-210 260-270 260-300
(2)焊接位置 在平焊位置焊接时,可选择偏大些焊接电流。横、立、仰焊位置时,焊接电流应比平焊位置小10~20%。角焊电流比平焊电流稍大一些。
(3)焊道层次
通常焊接打底焊道时,为保证背面焊道的质量,使用的焊接电流较小;焊接填充焊道时,为提高效率,保证熔合好,使用较大的电流;焊接盖面焊道时,防止咬边和保证焊道成形美观,使用电流稍小些。
焊接电流一般可根据焊条直径进行初步选择,焊接电流初步选定后,要经过试焊,检查焊缝成形和缺陷,才可确定。对于有力学性能要求的如锅炉、压力容器等重要结构,要经过焊接工艺评定合格以后,才能最后确定焊接电流等工艺参数。
4、电弧电压
当焊接电流调好以后,焊接的外特性曲线就决定了。实际上电弧电压主要是由于电弧长度来决定的。电弧长,则电弧电压高;反之则低。焊接过程中,电弧不宜过长,否则会出现电弧燃烧不稳定、飞溅大、熔深浅及产生咬边、气孔等缺陷;若电弧太短,容易粘焊条。一般情况下,电弧长度等于焊条直径的~1倍为好,相应的电弧电压为16~25V。碱性焊条的电弧长度不超过焊条的直径,为焊条直径的一半较好,尽可能地选择短弧焊;酸性焊条的电弧长度应等于焊条直径。
5、焊接速度
焊条电弧焊的焊接速度是指焊接过程中焊条沿焊接方向移动的速度,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焊缝长度。焊接速度过快会造成焊缝变窄,严重凸凹不平,容易产生咬边及焊缝波形变尖;焊接速度过慢会使焊缝变宽,余高增加,功效降低,焊接速度还直接决定着热输入量的大小,在保证焊缝所要求尺寸和质量的前提下,由操作者灵活掌握。速度过慢,热影响区加宽,晶
粒粗大,变形也大;速度过快,易造成未焊透,未熔合,焊缝成型不良好等缺陷。
6、焊缝层数
厚板的焊接,一般要开坡口并采用多层焊或多层多道焊。多层焊和多层多道焊接头的显微组织较细,热影响区较窄。前一条焊道对后一条焊道起预热作用,而后一条焊道对前一条焊道起热处理作用,因此,接头的延性和韧性都比较好,特别是对于易淬火钢,后焊道对前焊道的回火作用,可改善接头组织和性能。
对于低合金高强钢等钢种,焊缝层数对接头性能有明显影响。焊缝层数少,每层焊缝厚度太大时,由于晶粒粗化,将导致焊接接头的延性和韧性下降。
7、热输入
熔焊时,由焊接能源输入给单位长度焊缝上的热量称为热输入。其计算公式如下: Q=NLU/u
式中 Q-------单位长度焊缝的热输入(J/cm) I--------焊接电流(A) U--------电弧电压(V) u--------焊接速度(cm/s)
n--------热效率系数,焊条电弧焊为~08。
热输入对低碳钢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不大,因此,对于低碳钢焊条电弧焊一般不规定热输入。对于低合金钢和不锈钢等钢种,热输入太大时,接头性能可能降低;热输入太小时,有的钢种焊接时可能产生裂纹。因此焊接工艺规定热输入。焊接电流和热输入规定之后,焊条电弧焊的电弧电压和焊接速度就间接地大致确定了。
一般要通过试验来确定既可不产生焊接裂纹、又能保证接头性能合格的热输入范围。允许的热输入范围越大,越便于焊接操作。 8、预热温度
预热是焊接开始前对被焊工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适当加热的工艺措施。预热可以减小接头焊后冷却速度,避免产生淬硬组织,减小焊接应力及变形。它是防止产生裂纹的有效措施。 对于刚性不大的低碳钢和强度级别较低的低合金高强钢的一般结构,一般不必预热。但对刚性大的或焊接性差的容易产生裂纹的结构,焊前需要预热。
预热温度根据母材的化学成分、焊件的性能、厚度、焊接接头的拘束程度和施焊环境温度以及有关产品的技术标准等条件综合考虑,重要的结构要经过裂纹试验确定不产生裂纹的最低预热温度。预热温度选得越高,防止裂纹产生的效果越好;但超过必需得预热温度,会使熔合区附近的金属晶粒粗化,降低焊接接头质量,劳动条件也将会更加恶化。整体预热通常用各种炉子加热。局部预热一般采用气体火焰加热或红外线加热。预热温度常用表面温度计测量。
焊接工艺措施:
对工程中使用较多的或有代表性的接头形式进行焊接工艺性试验,以确定最佳的操作方法和焊接规范,焊机工艺性试验由焊接试验室全权负责。 结构装配定位焊
装配定位焊前,焊接坡口及其内外两侧各20mm范围内的油污必须用溶剂擦抹干净,并用手提砂轮机打磨去除铁锈、氧化皮等杂质,使焊件母材表面露出金属光泽。 担任定位焊施焊工作的焊工必须持有合格证的焊工。 装配质量达到图样技术要求后方可进行定位焊(如该焊缝焊前需要预热,则必须预热至所要求的温度后才可进行定位焊。)定位焊所用焊条(须经烘干处理)、焊丝必须与该焊缝正式焊接时所用焊材相一致,定位焊缝应填满弧坑。
定位焊缝长度一般为20~50mm,间接长为400~600mm,焊脚尺寸不得大于设计焊脚尺寸的一半,且不应大于8mm,定位焊应距设计焊缝端部30mm以上。(特殊情况除外) 定位焊缝不得有裂纹,不得有超标的夹渣、气孔等缺陷,如发现有焊接缺陷,必须彻底清除,重新进行定位焊。
在焊缝交叉处和焊缝方向急剧变化处不得有定位焊缝,定位焊缝应离开该处50mm以上。
(3)焊接的一般规定
1)担任本工程焊接的焊工必须时持证焊工,并应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针对本工程的培训考核)。
2)担任焊接的焊工应熟悉本工程的技术文件及施工工艺要求,并必须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规程中所规定的焊接规范参数、焊接顺序、焊接方向施焊。
3)为防止构件在焊接过程中产生过大的变形量,焊件必须放置平整,不允许随便摆放进行焊接,并应严格按照所规定的焊接顺序、焊接方向施焊。
4)焊接前应认真检查焊接坡口是否符合要求,并应把焊接坡口及其附近的水份、油污、铁锈、氧化皮等杂质彻底清除干净才施焊。
5)对有预热和后热要求的焊缝,要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规定的预热温度、预热范围、后热温度及时间做好焊前预热、后热和缓冷工作。有预热要求的焊缝,最低层(道)间温度不得小于预热温度,所有焊缝的最高层(道)间温度≤250℃。
6)焊接前应在废钢板上调试好焊接电流后才允许正式施焊在产品上。 7)焊接电源地线应与焊接母材紧固,保证接触良好。
8)引弧应在引弧板或焊接坡口内进行,不允许任意在工件表面引弧损伤母材。 9)施焊时应注意焊道的起焊点、终焊点及焊道的接头处不产生焊接缺陷,多层多道焊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