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虞美人导学案(定案)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在绝望之时,“春花秋月”对他是一种讽刺,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 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
2.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教师点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解说: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进一步挖掘词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用两点论思考问题。)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
4. 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解说: 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
⒌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明确: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用自然永恒衬托人事变化,正好表达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阶下囚所特有的“旧日繁华转头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独特感受。“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整首词词眼该是“愁”字。
⒍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7.千古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好在何处?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
5
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通其意:问君究竟有多少愁绪,正像那滚滚的春江水向东流去。
悟其情:修辞―比喻,(春江水有何特点?)水多流急而且无穷无尽。(说明作者的愁绪如何?愁绪多而且深厚强烈。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达。(可联想)
设问、比喻。用春水来比喻愁,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 比喻 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 2、愁思如春水般不舍昼夜,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8.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相传因为这首词,宋太祖极为震怒,用牵机药将他毒死。这首词为什么竟会招来杀身之祸?
词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恋。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纯水又向故国流去,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训练案
1.阅读下面李煜不同时期的作品,与《虞美人》三词连贯在一起,概括李煜的感情变化。 深入体会三个时期代表了李煜三种人生态度:《一斛珠》眷恋人生;《清平乐》感叹人生无常,愁肠入怀;《虞美人》厌倦人生。
2.问:我们不妨在此将李煜和项羽对比一下,同是末路王候,同是绝笔之词,《垓下歌》与《虞美人》风格有何不同?
明确:项羽,一代枭雄,他有万夫莫当之勇,可是有勇无谋,最终兵败垓下。一代武夫在四面楚歌中,用一曲《垓下歌》写尽了天下末路英雄的豪言壮语。但是西楚霸王必竟是西楚霸王,他不是李后主,落入敌手,就死吧!无非一死,中国古人向来对死看得开,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兵败乌江,项羽没有一丝的奴颜婢膝;面临绝境,没有半点的屈膝求饶,而是慷慨悲歌。他宁愿死,也不愿回去见江东父老,他死得着实壮烈!
更动人心魄的是铁汉的柔情,他和虞姬的爱情在最后的关头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爱,荡气回肠!这就是项羽,他对江东父老有情,对虞美人有情,连对那马也有情。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瞬间,不仅让我们目睹了他英雄壮烈的一生,更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另一面――儿女情长。可以说,他死的时候,既是一个豪气冲天的英雄,又是一个完美的殉情者。所以,项羽的绝笔虽然也是末路王候的遗书,但除了悲,更多的是壮,是情,是美!难怪宋代才女李清照为这位英雄俊才击板叫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之所以两千年来为后人所追忆,怀念,多为其人格力量和英雄的魅力。
但是李煜只是李煜,一个文诌诌的词人罢了。不是勾践,勾践他亡过国,但他能“卧薪尝胆”,能够“三千越甲可吞吴”,最终成就复国大业。有人说,政治是艺术的天敌,的确,太感性、太重视自己的内心的人是不适合做政府领导的。当我们的目光越过千年,看着李煜忧郁的脸,我们会觉得李煜如果不当皇帝,放歌于山林之间,相信一定是陶渊明一类自由自在的隐士。
3.不改变原意,把这首词译成一首白话诗,尽量把悲愤凄楚的感情表现出来。 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
6
往往复复到何时才算完呢? 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楼昨夜又东风,
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 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 只是留恋于那的人容貌已改, 人生就意味着无尽的悲愁, 若问你的愁苦有多少,
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昼夜,滚滚东流。 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