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井控技术复习资料整理

井控技术复习资料整理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6 12:07:48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第一章 绪论

一:井控技术:主要是及时发现溢流并在保证井底压力略高于地层压力的条件下,有效地排除溢流的技术。 二:井控分级:

(1)初次井控:利用泥浆柱压力平衡地层压力。使得没有地层流体侵入井内,井涌量为零,没有溢流产生。

(2)二次井控:依靠井内正在使用中的钻井液(或压井液)密度不能控制住地层孔隙压力,依靠地面设备、井控技术恢复井内压力平衡的工作过程。

(3)三次控制:井喷失控后进行的处理(非常规井控技术)。二级井控失败,井涌量增大,失去了控制,发生了井喷,这时依靠井控技术和井控设备恢复对井的控制,达到初级井控状态 三:与井控有关的概念

气侵:当地层孔隙压力大于井底压力时,地层孔隙中的流体(油、气、水)将侵入井内,通常称之为井侵。

溢流:井口返出的钻井液量大于泵入量,或停泵后井口钻井液自动外溢,这种现象称之为溢流。

气侵:当地层孔隙压力大于井底压力时,地层孔隙中的流体(油、气、水)将侵入井内,通常称之为井侵。

溢流:井口返出的钻井液量大于泵入量,或停泵后井口钻井液自动外溢,这种现象称之为溢流。

井涌:溢流进一步发展,钻井液涌出井口的现象称之为井涌。 井喷:指地层流体无控制入井。

井喷失控:利用封井器也无法控制的井喷。

井涌:溢流进一步发展,钻井液涌出井口的现象称之为井涌。

井喷:地层流体无控制地涌入井筒,喷出地面的现象称为井喷。井喷流体自地层经井筒喷出地面叫地上井喷。从井喷地层流入其它低压层叫地下井喷。

井喷失控:井喷发生后,无法用常规方法控制井口而出现敞喷的现象称为井喷失控。 四:井喷失控的原因及危害:

起钻抽吸,造成诱喷。

起钻不灌钻井液或没有灌满。 不能及时准确的发现溢流。 发现溢流后处理不当。 井口不安装防喷器

井控设备的安装及试压不符合《石油与天然气钻井井控技术规定》的要求。 井身结构设计不合理。

对浅层气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地质设计未能提供准确的地层孔隙压力资料。 钻遇漏失层段发生井漏未能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 相邻注水井不停注或不减压。

钻井液混油过量或混油不均匀,造成液柱压力低于地层孔隙压力。 空井时间过长,又无人观察井口。 思想麻痹,违规操作。 危害:

(1)打乱全面的正常工作秩序,影响全局生产; (2)使钻井事故复杂化;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3)井喷失控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井场周围居民的生命安全,影响农田水利、渔场、牧场、林场建设;

(4)伤害油气层、破坏地下油气资源;

(5)造成机毁人亡和油气井报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6)涉及面广,在国际、国内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第二章 井下各种压力概念及相互关系

一:四种压力表示法 四种压力的计算方法 复习作业题 (1) 用压力的单位表示 如:5MPa 12MPa (2) 用压力梯度表示。 (3) 用流体当量密度表示。

(4) 用压力系数表示: 即某点压力与该点水柱静压力之比。 例如:2000米的压力是23.544MPa

也可以说压力梯度是11.77kPa /m, 也可以说当量密度是1.20 g / cm 3, 也可以说压力系数是1.20。

安全附加值:油井、水井为:a=0.05-0.10 气井为 : a =0.07-0.15 二:井底压力是指地面和井内各种压力作用在井底的总压力。

井底压力大部分来自钻井液(或压井液)液柱静液压力。还有钻井液(或压井液)的环空流动阻力、侵入井内的地层流体的压力、激动压力、抽吸压力、地面回压等。 1.静止状态、空井状态: 井底压力=环空静液压力 2.正常循环时:

井底压力=环空静液压力+环空压力损失 3. 循环出气涌时:

井底压力=环空静液压力+环空压力损失+节流器压力 4 起钻时:

井底压力=环空静液压力+抽吸压力 5.下钻时:

井底压力=环空静液压力+激动压力 6.关井时:

井底压力=环空静液压力+井口回压+气侵附加压力 7. 旋转防喷器循环:

井底压力=环空静液压力+环空压力损失+旋转防喷器回压 三;泵压是克服井内循环系统中摩擦损失所需的压力。

第三章 地层压力检测

一:异常地层压力的形成机理 压实作用 构造运动 粘土成岩作用 密度差的作用 流体运移作用

形成异常高压的其他原因 二:形成异常高压地层的条件

(1)有相应的地层流体储存空间;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2)有低渗透或不渗透的圈闭层; (3)有相应的上覆岩层压力。 三:判断异常高压 异常低压 P23

四:dc指数法原理

机械钻速随压差的减少而增加。正常情况下,钻速随井深的增加而减小,Dc增加,在异常高压地层,钻速增加而dc减小。 五:动态数据的内容

钻速、大钩载荷、钻速、扭矩、钻井液参数 六:钻速的显示

钻速是通过地层类型和地层孔隙压力显示的 七:地层压力计算公式 书上例题七

1、地层破裂压力的预测方法

预测地层破裂压力主要是根据经验公式,如马修斯—凯利(Mathews—Kelly)法、休伯特—威利斯(Hubbert—Willis)法、伊顿(Eaton)法、Anderson模型、Stephen模型及黄荣樽教授提出的预测模型 步骤:试验方法如下:

1、井眼准备---钻开套管鞋以下第一个砂层后,循环钻井液,使钻井液密度均匀稳定。 2、上提钻具,关封井器。

3、以小排量,一般以0.8--1.32L / s的排量缓慢向井内灌入钻井液。 4、记录不同时间(5—10分钟)的注入量和立管压力。

5、一直到井内压力不再升高并有下降(地层已经破裂漏失),停泵,记录数据后,从节流阀泄压。 6、从直角坐标内做出注入量和立管压力的关系曲线。

第四章 井控设计

一:井控设计的内容 合理井场设计 压力剖面设计 钻井液设计 井控装置配置

二:井控设计的目的

第五章 井涌的主要原因、预防与检测

一:井涌主要原因

(1)起钻时井内未灌满钻井液; (2)过大的抽吸压力; (3)钻井液密度不够; (4)循环漏失。

(5)地层压力异常。 (6)其它原因。 二:井涌可能发生的条件

(1)井内环形空间钻井液静液柱压力小于地层压力。 (2)井涌地层具有必要的渗透率,允许流体流入井内。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三:针对每一种情况所采取的原则 1.灌压井液或钻井液原则

(1)至少起出3—5个立根的钻杆,或起出一个立根的钻铤时,就需要检查一次灌入的钻井液量。灌钻井液前决不能让井内的液面下降超过30米。

(2)通过钻井液管线向井内灌,不能用压井管线灌钻井液,防止压井管线和阀门腐蚀,这样在应急的情况下就不能发挥其作用。

(3)灌钻井液管线不能与井口防溢管同一高度。如果两管高度相同则经过钻井液管线灌入可能直接从出口管流出,从而误认为井筒已灌满。 (4)小修时要边起边灌,保持液面在井口。

2.起钻时减小抽吸压力至最小的原则(预防方法):

(1)抽吸作用总是要发生,所以应尽量把钻井液静液压力维持在稍微高于地层(这种超出的压力值叫做起钻安全值); (2)环形空间空间要适当;

(3)使钻井液粘度、静切力保持在最低水平,防止钻头泥包; (4)用降低起钻速度来减少抽吸作用至最小程度; (5)用钻井液补充罐、泵冲数计数器、流量计或泥浆池液面指示计来控制过大的抽吸作用。 3.减少因钻井液密度不够所引起的井涌至最小程度的一般原则 (1)正确设计井身结构,尽量正确的估计地层压力;

(2)分析临近井资料,特别是发生过地下井喷、注入作业、套管漏失、固井质量不好或不合理的报废井的情况;

(3)密切监测钻井参数和电测资料,应用dc指数法; (4)密切监控地层或断层的变化情况;

(5)安装适当的地面装置,以便及时出去钻井液中的气体; (6)做到均匀加重。

4.减小循环漏失至最小的原则是:

(1)设计好井身结构,正确确定下套深度和防漏的最好办法; (2)试验地层,测出地层破裂压力; (3)在下钻时将激动压力减少到最低; (4)将钻井液粘度和静切力维持在最小值; (5)做好向井内灌水、灌柴油的准备;

(6)作好混合并向井内打入堵漏物质和打重晶石塞的准备。 四:四种不同工况溢流监测方法 (1) 下钻时的溢流显示

1)返出的压井液或 钻井液体积大于下入钻具的体积。 2)下放停止,接立柱时井眼仍外溢压井液或钻井液。 3)井口不返压井液或钻井液,井口液面下降。 (2)钻进时的溢流显示 间接显示 1)机械钻速增加。 2)页岩密度减小。

3)岩屑尺寸加大,多为长条带棱角, 岩屑数量增加。 4)转盘转动扭矩增加,起下钻柱阻力大。 5)蹩跳钻,放空,悬重发生变化。 6)循环泵压下降,泵冲数增加。

7)在渗透性地层发生井漏时,当井底压力低于地层压力时,就会发生井涌。

搜索更多关于: 井控技术复习资料整理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第一章 绪论 一:井控技术:主要是及时发现溢流并在保证井底压力略高于地层压力的条件下,有效地排除溢流的技术。 二:井控分级: (1)初次井控:利用泥浆柱压力平衡地层压力。使得没有地层流体侵入井内,井涌量为零,没有溢流产生。 (2)二次井控:依靠井内正在使用中的钻井液(或压井液)密度不能控制住地层孔隙压力,依靠地面设备、井控技术恢复井内压力平衡的工作过程。 (3)三次控制:井喷失控后进行的处理(非常规井控技术)。二级井控失败,井涌量增大,失去了控制,发生了井喷,这时依靠井控技术和井控设备恢复对井的控制,达到初级井控状态 三:与井控有关的概念 气侵:当地层孔隙压力大于井底压力时,地层孔隙中的流体(油、气、水)将侵入井内,通常称之为井侵。 溢流:井口返出的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