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五年级语文上册11.2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长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11.2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长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4:31:26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材分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是陆游在以北宋被金兵攻陷,中原被占,(徽宗 )和(钦宗 )两位皇帝被擒,南宋皇帝在( 临安)建后都这段历史为背景而创作的。南宋时期,金占领了中原地区。这首诗写于1192年,此时爱国诗人陆游已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领土仍在金人统治下。深秋的早晨,他推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虽然已是68岁的老人,而且身处贫困,但他仍念念不忘沦陷区内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 ,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恢复统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有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3、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的思考,以及与同学的交流,透过诗句感受诗中的情感、解读诗人的情怀。我们以往的逐字逐句的理解,只能将古诗的韵味淡化和肢解。我们力求透过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对情景的想象,让学生在课堂中跟随着教者,回到历史,咀嚼诗文,走进诗人的心灵,将与文字的对话提升为与诗人的对话。 课前准备: 1、 2、

收集有关诗人陆游及当时历史背景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认识作者,理解诗题。

1、师:在上课前,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值得我们去读一读,他的高尚情操值得我们敬佩,他就是——陆游(板书陆游)。 (打开课件,学生浏览陆游的生平简介)

师:读完后告诉我们哪些词,哪些句子跳入了你的眼帘,映入了你的心中? (生:著名爱国诗人、抗金、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师: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陆游是个爱国的大诗人。) 师:哦!你的阅读能力真高,学语文就应该这样!

师:(打开课件陆游像)这就是诗人陆游,从诗人的表情上我们能不能看出什么?(生:悲愤、不开心、忧伤、忧愁等)相机板书“忧”。

2、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强。那么诗人为什么而忧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从中可以找到答案,看老师写题目。(教师板书诗题——秋夜将晓出离门迎凉有感 ) 生:老师,你有一个字写错了! 师:嗯? 生:“离”还要加个“竹”字头。 师:你的观察真仔细,你能说说为什么要加个“竹”字头吗? 生:篱笆门一般是由小竹条或小树枝编成的,所以要加个竹字头! 师:你讲得真好,老师加上去。(板书“篱”)这是个生字,跟老师读一遍。

3、这么长的题目我们应该怎么读呢?自己先试试。

4、谁来读一读---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在学生的表述中理解诗题的意思,并能正确地停顿)老师给你们作个记号:(屏幕出示诗题:《秋夜将晓 \\ 出篱门 \\ 迎凉有感》)

5、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诗题,注意停顿。 二、读通全诗,初悟诗语形象美。

1、过渡:师:在这秋风习习的清晨,诗人有心事,他辗转反侧睡不着,起床走出篱门,迎着凉风,写下了这首诗。(课件出示全诗)

下面请同学们读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如果能把诗的节奏和韵律也读出来,就更好了。

2、指多名学生读(A:真好,你的字音读得真准,如果把节奏放慢些就更好了,还有谁来试试?B:你读得字正腔圆,节奏也把握得很好。)

3、来,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整首诗。 三、品读比较,领悟诗语精练美。

1、给自己鼓鼓掌,同学们的掌声就是对自己的肯定,你们不但读得有板有眼,还融入了自己的感受,同学们,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又在向我们传递一种怎样的情怀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结合注释,想好了再告诉老师。

2、谁读懂了这首诗?(指名学生说说诗的大意)

师:同学们,现在你知道在这漫漫长夜,诗人为什么睡不着了吧!他在想什么呢?(教师相机板书河、山、遗民)

1、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

(1) 师:是的,他想了很多,那么,诗人笔下的黄河、华山是怎样的呢?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生自由读前两句诗,边读边想。

(2)指名学生说黄河、华山给自己的感觉,分别是从哪些词感受到了?(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

(3)师:同学们真会读书啊!那么老师请你们再想想黄河真的是三万里那么长,华山真的是五千仞那么高吗?这样写诗人是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呢?(生回答夸张)

师:这是古诗中常见的写法,是一种夸张的方法,也是一种虚指,所谓的虚指的方法就是在数字的运用上不确切,但目的在于突出事物的特点,这种虚指方法的运用,让黄河与华山的豪迈气势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谁能不慨叹这河山的壮美呢!(板书:壮美河山)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两句,(读出心中的赞美,读出黄河和华山的气势。)

(4)学生多次读,指导学生读出气势。

(5)我们一起看一看这奔腾不息的黄河,巍峨高耸的华山,看完以后说说你的感受。 (播放一组画面)

(6)学生汇报,用自己的语言把心中的画面再说一说。 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1)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出示课件)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历史:公元1126年,当时陆游只有2岁,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山河沦陷,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宋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权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社会极度黑暗。

师:陆游2岁时,奔腾的黄河,巍峨的华山……大片的中原领土沦陷敌手(板书:沦陷),陆游68岁时写下了这首诗。当你了解了这段历史,你觉得南宋的统治者会去收复这壮丽河山吗?(不会!)

师:现在当你再读到这两句诗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感想? 生:很悲伤,祖国的山河被金兵侵占去了。(请再读: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师:老师听出了你们的悲壮。这就是借景抒情,借景物抒发了诗人想到国破山河在的忧国情怀(板书:忧国)。

(2)、师:诗人想到了祖国的山河,还想到了谁? 生:遗民。 师:遗民是指遗留

在北方沦陷区的人民,

我们分别听到滚滚东去的黄河在向大海哭泣,那巍然耸立的华山在向苍天哭泣。那么被遗留的老百姓向谁哭诉?请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胡尘”是什么意思?(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那这里的“胡尘”写出的仅仅是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吗?生:不是。师:在尘土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

师:(深情地描述)杀戮四起,生灵涂炭,哀声遍野。北宋的遗民在流泪……这一滴滴的泪是怎样的泪啊?(板书:泪) 生:1是失去亲人,2失去家园,3失去祖国的泪,4不甘心任人宰割的泪。

师:这一滴滴泪,怎不让诗人陆游为遗民的命运担忧!(板书:忧民)同学们此时不仅是遗民在流泪,诗人在流泪,我们的心也在流泪,请再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黄河向大海悲泣,华山向苍天哭诉,遗民在向南方哭诉:请再读: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四、拓展阅读,体会诗语意蕴美。

师:是呀,山河在望,诗人在望,老百姓在望,他们多么希望南宋的军队能来解救他们呀!可一年过去了—— 生读:南望王师又一年!(板书:望)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材分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是陆游在以北宋被金兵攻陷,中原被占,(徽宗 )和(钦宗 )两位皇帝被擒,南宋皇帝在( 临安)建后都这段历史为背景而创作的。南宋时期,金占领了中原地区。这首诗写于1192年,此时爱国诗人陆游已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领土仍在金人统治下。深秋的早晨,他推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虽然已是68岁的老人,而且身处贫困,但他仍念念不忘沦陷区内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 ,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恢复统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有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3、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