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协作体2017届高三下学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13.文章的题目是“明月清泉自在怀”,文章结尾又说“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请结合全文,解释作者心目中“明月清泉”的具体含义。(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叶 生 蒲松龄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困于名场。会关东丁乘鹤,来令是..邑。见其文,奇之。召与语,大悦。值科试,公游扬于学使,遂领冠军。公期望綦切。闱后,索文.
读之,击节称叹。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铩羽。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公怜之,相期考满入都,携与俱北。生甚感佩,辞而归,杜门不出。无何,寝疾。.公遗问不绝;而服药百裹,殊罔所效。
公适以忤上官免,将解任去。函致生,其略云:“仆东归有日;所以迟迟者,待足下耳。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生持书啜泣,寄语来使:“疾革难遽瘥,请先发。”公不忍去,徐待之。 .逾数日,门者忽通叶生至。公喜,逆而问之。生日:“以犬马病,劳夫子久待,万虑不宁。今幸..可从杖履。”公乃束装戒旦。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公子名再昌,时年十六,尚不能文。然绝慧,居之期岁,便能落笔成文。益之公力,遂入邑庠,旋中亚魁。公以其久客,恐误岁试,劝令归省。惨然不乐。公不忍强,嘱公子至都为之纳粟。公子又捷南宫,授部中主政。携生赴监,与共晨夕。逾岁,生入北闱,竟领乡荐。会公子差南河典务,因谓生日:“此去离贵乡不远。先生奋迹云霄,锦还为快。” 生亦喜。
归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逡巡至庭中,妻携簸具以出,见生,掷具骇走。妻遥谓曰:“君死已久,何复言贵?所以淹君柩者,以家贫子幼耳。今阿大亦已成立,勿作怪异吓生人。”生闻之,怃然.惆怅。逡巡入室,见灵柩俨然,扑地而灭。妻惊视之,大恸,抱衣悲哭。公子闻之,涕堕垂膺。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异史氏曰:“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焉。嗟乎!遇合难期,遭逢不偶。古今痛.哭之人,卞和惟尔;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天下之昂藏①沦落如叶生其人者,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噫!”
注①昂藏:仪表堂堂,气度不凡。
(节选自《聊斋志异·叶生》,有改动)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所如不偶 不偶:不对等。 ..
B.疾革难遽瘥 瘥:病愈。 .C.公逆而问之 逆:迎接。 .D.所以淹君柩者 淹:长久停留。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公游扬于学使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B.辞而归,杜门不出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以犬马病 但以刘日薄西山 ..D.余深信焉 去今之墓而葬焉 ..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生终其一生于科考,甚至死后也没有断绝;他知恩图报,因感念丁公的知遇之恩,不离不弃,死后化作灵魂去报恩,终让丁公实现科考梦想。
B.作者并非仅仅叙述了一个凄恻动人的故事,比照叶生,结合作者自己科考的辛酸往事,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作者是借科考之事,抒孤愤之情。
C.本文文笔简练,描写细腻,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力避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做到了奇幻多姿,浪漫主义手法高超。 D.通过“异史氏曰”,本文卒章显志,既高度概括了故事情节,又谈了自己的看法,更抒发了对科考取士以及难得如丁公那样的知己的慨叹。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铩羽。(4分)
(2)天下之昂藏沦落如叶生其人者,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9—20题。(8分)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南宋】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这首词是辛弃疾中年谪居鹅湖时所作。?《世说新语·黜免》篇:“殷中军被废,终日恒书空作字,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新唐书·卓行传》:“司空图有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瞆,三宜休。’”
19.请赏析上阙的写景艺术。(4分)
20.结合作品,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下阙中作者的情感变化。(4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①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论语·阳货》)
②(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为莫逆之交)子桑户死。未葬。孔子闻之,使子贡往侍事(助治丧事)焉。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来桑户乎!嗟来桑户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临尸而歌,礼乎??
(《庄子·大宗师》)
21.概括孔子对丧礼的要求(不得摘引原句),并分析提出这种要求的原因有哪些。(3分) 22.孟子反、子琴张在丧礼上的表现有何特点?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有哪些?(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 。(李密《陈情表》) (3) ,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王实甫《长亭送别》) (4)士不可以不弘毅, 。 ,不亦重乎?(《论语》) (5)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四、作文(共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科学技术改变的不只是物质生活。科学技术取代人的辛劳之后,自然取代了苦咸的汗水、紧皱的眉头、紧绷的心弦;人们可以惬意逍遥地沉醉在网络的海洋中。不过,也有人注意到了另一面。越来越多的母亲用牛奶、羊奶或者人工合成的乳粉代替了母乳喂养;母亲在烛光下给儿女讲故事的画面逐渐淡退,现在很多母亲打开手机音频就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在藏区,不少人用放CD来代替喇嘛的早祷。当一个又一个升级版的技术大驾光临之后,人的心灵与性情的变化值得思考。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明。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温州中学 诸暨中学(审校) 审核:舟山中学
2016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试题参考答案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
首命题:温州中学 次命题兼审校:诸暨中学 审核:舟山中学
1. 【答案】B
【解析】A.“枷索”应改为“枷锁”。C. 亟待的“亟”不读qì,应改为jí。D. “斐声”应改为“蜚声”
【命题意图】本题综合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和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2. 【答案】C
【解析】A. 纵然:即使,有假设意味。B. 理清:一般用于有条理的事物,比如“理清头绪”、“理
清脉络”、“理清思路”等。C. 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形势危急到了极点。D. 挡箭牌:比喻推托或掩饰的借口。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3. 【答案】C
【解析】文末句号应在括号后。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4. 【答案】A
【解析】B.成分赘余,删“提到”。 C. 缺少介词“以”的宾语中心词,在“继承‘鲁迅传统’”
后加“的方式” ;句式杂糅,“它的出发点正是对‘鲁迅精神’的继承”或“它是源于对‘鲁迅精神’的继承”。 D.语序不当,“您”与“如果”位置互换。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
5. 【答案】(1)中国公共自行车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或中国公共自行车数量在全球独占鳌头) (2)全球公共自行车数量排名前十的城市我国独占九个席位
【解析】共4分。每点2分,第1点要突出“远超”或“独占鳌头”等类似的意思否则只得1分。 【命题意图】该题目考查的是表达简明、准确、得体等语言表达综合能力,重点考查语言得体,
能力层级为E。
6. 【答案】示例:我们要靠冰的融化、草根的发芽、枝条的变软来感知早春;要凭荷塘蛙声、林间
蝉鸣、旷野萤火来记忆盛夏;我们的眼帘中,要有落叶萧萧和鸿雁南飞,要有白雪皑皑和滴水成冰。
【解析】共5分。每个短语1分,如果4点全对可以得5分。要求字数相仿,结构一致,文气 通畅,有一定描写性。
【命题意图】该题目考查的是表达简明、准确、得体等语言表达综合能力,重点考查语言得体,能力层级为E。 7. 【答案】D
【解析】不能将原文中“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理解成“没有诗才的人依傍格律会写出比自然写作更为恶劣的文字”。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概念含义的能力。 8. 【答案】B
【解析】陶渊明、李太白、王摩诘等“也都因此写出了杰作”错误,属于无中生有。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
9. 【答案】(1)从理论上来说,艺术活动有群性,有恒常不变的一面,有人类共同情感的需要,确有一些通行的规律;提倡不要格律,会缺少必要的依傍而不利于创作。
(2)从实践上来看,古今大艺术家大半从格律入手;提倡不要格律,则会从变化入手,而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
【解析】共4分。每点2分,其中原因分析及后果各1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 10.【答案】①“风霜雨雪”“刀斧虫雀”比喻人生的磨难,“胎盘”比喻人生的磨难化为成就高尚人格的养料与基础。(2分)
②以物性象征人的品格,赞美在磨难中完善自我的豪迈与豁达。(2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