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有效性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有效性浅析
作者:伍川平
来源:《文理导航》2016年第15期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课程目标之一是让学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究竟如何来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呢?如何科学地把握和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呢?根据多年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特别是多年来从事小学高段数学教学的经历,笔者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将主要从把握解题策略的本质和多样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策略;教学实践
一、准确把握解题策略的本质,有效提升学生数学思想
新课程改革以来,“应用题”已不再作为一个专门设立的教学领域,这就给当代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课题:究竟如何来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呢? 1.素材选择必须服务于策略的需要,资源整合力求科学合理
近、现代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画图策略、列表策略、倒推还原策略、列举推理策略、猜想尝试策略、假设策略、替换策略、简化策略等。无论何种策略的传授,所选择的教学素材都必须服务于策略的需要,资源的整合都力求科学合理。如给学生传授“倒推还原策略”时,我选取了两道典型的、难度不一的应用题作为例题,一道是一种量发生了两次变化的,“公交车在银行站时有18名乘客下车,医院站时又上来了13名乘客,公交车上现有乘客30人,问公交车上原来有多少名乘客?”另一道题是两种量发生了一次变化的,“甲、乙两杯果汁共400毫升,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后两杯同样多,问甲、乙两杯原有果汁各多少毫升?”。在巩固学习阶段,为满足部分没有吃饱的学生,我又提升难度专门设计了一道三种量发生一次变化的拓展题,“一个书架上中下三层共有图书180本,如果从上层拿出15本放到下层,则上中下三层书的本数同样多,问书架原来每层各有多少本?”如此这般,所有的教学素材都是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本班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同时也都是为倒推还原策略的教学服务的。
2.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索)策略的形成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只有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索)策略的形成过程,他才能真正体会到策略独特的解题价值,也才能真正牢固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比如在讲授“替换策略”一课时,“小杯果汁是大杯果汁重量的■,两大杯和5小杯果汁共重2200克,”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